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肿清除术

血肿清除术

血肿清除术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80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9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119098篇;相关期刊330种,包括中国民康医学、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会议暨第四次“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第一届全国年会等;血肿清除术的相关文献由201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世浪、朱为民、蔡用武等。

血肿清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9 占比:0.65%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9098 占比:99.33%

总计:119900篇

血肿清除术—发文趋势图

血肿清除术

-研究学者

  • 刘世浪
  • 朱为民
  • 蔡用武
  • 许如东
  • 刘军
  • 刘艳萍
  • 刘超
  • 孙海鹰
  • 岳景齐
  • 张文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钟兵; 刘保国; 朱飚; 黄斌; 张龙; 龙潮新; 郑建桥; 张能
    •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并制订相应干预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粤北人民医院接受血肿清除术治疗的20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脑梗死,将并发脑梗死的患者设为脑梗死组(n=37),将无脑梗死发生的患者设为非脑梗死组(n=17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7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患者中37例并发脑梗死,发生率为17.8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组高血压病史长于非脑梗死组(P24 h比例明显更高(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血肿量、脑水肿体积、收缩压、舒张压、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24 h、GCS评分是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与高血压病史、血肿情况、水肿情况、血压、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GCS评分等存在密切关系,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
    • 吴松; 陈小鑫; 吴仰宗; 李强
    • 摘要: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经颞叶皮质入路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48 h血肿清除率]水平、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48 h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GCS评分及术后2周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颞叶皮质入路相比,采用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术后GCS评分和ADL评分,安全性与之相当。
    • 苏国军; 韩瑞璋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和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幕上脑出血,血肿量较大非脑疝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6)和实验组(n=46)。实验组采取经额中回入路神经内镜下治疗,对照组采取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前术后的脑血肿和水肿变化和以及NIHSS评分。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均低于对照组,而平均血肿清除率对照组低于实验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7、14天后水肿血肿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14天后实验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手术时间更短,血肿清除率更高,有效减少脑血肿和水肿体积,加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张志强; 杨珉; 许先平; 李光胡; 王健鹏; 钱晟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血清丙二醛(MDA)、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HIC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3例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内镜组),42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CHR)(传统组)。对比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7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巴氏指数(BI)评分、血清MDA、GFAP水平及随访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估量表(GOS)评分。结果:与传统组相比,内镜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且术中失血量较少,血肿清除率较高(t=6.246、26.265、7.002、8.834,P<0.05);术后7 d,内镜组NIHSS评分、BI评分及血清MDA、GFAP水平均优于传统组(t=4.387、3.449、9.146、6.639,P<0.05);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3%vs.30.95%,χ^(2)=4.753,P=0.029);术后随访6个月,内镜组GOS评分高于传统组(t=6.341,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HICH安全有效,可改善围术期指标,促进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并降低血清MDA、GFAP水平。
    • 莫士田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指标的改善效果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上思县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2例,依据治疗术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采取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观察组42例采取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耗时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C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ADL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耗时短且术中出血量少,血肿清除效果好,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陶肆才; 熊忠伟; 曹长军; 周建军; 孙宗汉; 陈劲草
    • 摘要: 目的总结一种简单实施、有效的、标准的经冠状缝-额中回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标准化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按统一标准实施的经冠状缝-额中回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4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术中未使用神经导航及3D-slicer等软件辅助定位。结果术后24 h内复查头CT显示残余血肿量中位数为2.4(1.1~3.9)ml;血肿清除率中位数为94.0%(90.0%~98.0%)。无术后再出血。出院时GCS评分中位数为13(11~14)分。术后随访6~30个月(中位数15个月),mRS评分0~2分35例,3~4分10例,5~6分3例。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冠状缝-额中回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手术方式,无需神经导航及3D-slicer等软件辅助定位,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张建斌; 代艳; 李佳霖; 代吉寿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20年6月于平度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试验组使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法中,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闫西刚; 徐建林; 庄敏杰
    • 摘要: 目的:探索CT定位微创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实施CT定位下的微创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2.50%(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再出血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再出血发生率22.50%(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中CT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术疗效肯定,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修复,预防再次出血,值得推广。
    • 何庆华
    • 摘要: 目的:探析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应用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颞部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对脑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基底节区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盲目原则,将患者以每组30例分为侧裂组、颞部组,所有患者均采取血肿清除术治疗,侧裂组患者通过侧裂入路,颞部组患者通过颞部入路。通过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以归纳其对脑血管的保护作用。结果:侧裂组患者血清清除率高于颞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裂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颞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周两组患者指标有所下降,侧裂组患者指标低于颞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应用GOS评分测量,侧裂组患者预后优良率高于颞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用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脑血管保护及病情改善疗效价值更高,可于此类患者进一步借鉴推广。
    • 李剑平; 胡海; 罗慧强; 廖振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非脑疝形成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82例非脑疝形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治疗组行微创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与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BI、FM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创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非脑疝形成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机体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