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蚀变矿物

蚀变矿物

蚀变矿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97358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地球学报、地质论评、地质找矿论丛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三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等;蚀变矿物的相关文献由452位作者贡献,包括叶发旺、王瑞军、孙永彬等。

蚀变矿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97358 占比:99.84%

总计:97511篇

蚀变矿物—发文趋势图

蚀变矿物

-研究学者

  • 叶发旺
  • 王瑞军
  • 孙永彬
  • 赵英俊
  • 张川
  • 李名松
  • 汪冰
  • 任广利
  • 孙雨
  • 徐清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茜; 任广利
    • 摘要: 利用CASI/SASI机载高光谱遥感数据,对新疆阿尔金成矿带索拉克一带的蚀变矿物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区内蚀变矿物异常的分布规律及成因,结合典型岩石、矿物的地面光谱测量对不同地质体蚀变矿物的光谱曲线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选取索拉克铜金矿床的矿化蚀变地质剖面开展光谱测量分析,构建该区标志性蚀变矿物组合,建立了基于区内金矿床的高光谱遥感找矿模型。综合成矿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探索高光谱异常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验证表明圈定的高光谱异常区域金矿化较好,说明高光谱遥感能为找矿提供准确且可靠的信息。
    • 李萌; 郭健; 黄照强; 吴华英; 牛斯达; 倪斌
    • 摘要: 德化-尤溪-永泰矿集区位于武夷山成矿带南端,已发现多处与火山-次火山作用有关的热液型矿床。本次研究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分析矿集区内断裂、火山机构等构造特征,通过遥感蚀变信息、岩矿光谱特征研究和蚀变矿物填图,提取矿集区主要蚀变矿物信息,探索蚀变矿物组合及分布特征。遥感影像解译表明,德化-尤溪-永泰矿集区以NE向断裂带为主,为矿区火成岩喷溢和矿液上升提供了通道,控制着矿脉和岩脉的产出。遥感蚀变信息的提取揭示了矿集区羟基和铁染蚀变具有分布规律性,主要分布在西部沿NE向断裂走向蚀变区、中部环绕雷潭-安村火山机构的蚀变区和东北部环绕和顺火山机构的蚀变区,对矿体分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岩矿光谱识别表明,矿集区主要蚀变矿物类型有蒙脱石、伊利石、多硅白云母、绿泥石、硬石膏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邱村金矿蚀变分带模型,伊利石+多硅白云母的蚀变组合位于主矿体附近,而蒙脱石+硬石膏的蚀变组合则位于主矿体边缘,研究结果对区域找矿方向具有指示意义。
    • 杨云汉; 史维鑫; 邱骏挺
    • 摘要: 地物和大气中目标的反射、散射、透射及辐射具有的偏振特性,可以用于解决部分传统光学探测器无法解决的问题,已被广泛应用在军事、环境、农业、医药等诸多领域.在地质学方面,前人对偏振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岩石学上,即利用岩石的偏振特性区分不同的岩石类型,以及通过造岩矿物的偏振差异解释导致岩石偏振差异的内因.这些研究为基础地质的岩性解译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在地质学另一重要分支——矿床学领域,有关偏振特性的研究还十分薄弱.由于矿床学关注蚀变矿物和蚀变带,如不掌握蚀变矿物的偏振特征,偏振技术将无法在矿床学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针对前人在蚀变矿物偏振特性研究上的不足,在传统可见光光谱测量基础上,利用自主研发的偏振光谱测量系统和数据处理软件,以9种斑岩型矿床蚀变带中的特征蚀变矿物、3种短波红外盲区蚀变矿物、2种可见光盲区蚀变矿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偏振光谱测量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斑岩型矿床的钾化带、青磐岩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高级泥化带特征蚀变矿物在偏振光谱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同,表现为偏振曲线的对称性、变化趋势和偏振度强度三方面的差异,可据此对不同蚀变矿物进行识别,进而划分蚀变带.研究还发现:石英、萤石、钾长石三种短波红外盲区矿物,以及方解石、白云石两种可见光盲区矿物的偏振特性存在明显差异,说明通过给光谱仪增加偏振系统可有效提高光谱仪辨识矿物的能力,这对研发新一代小型化光谱仪,以及将光谱仪运用于矿产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还说明,偏振光谱在矿床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矿产勘查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应当积极开展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实践.
    • 张川; 叶发旺; 武鼎; 王建刚; 郭帮杰
    • 摘要: 蚀变矿物组合对热液型铀矿勘探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相对于航空或航天成像光谱,地面成像光谱在小范围矿床尺度的蚀变精细识别方面更具优势.为研究江西相山铀矿化热液蚀变组合特征,利用HySpex地面成像光谱仪获取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的钻孔岩心成像光谱数据,针对铀矿化的两种基本类型——水云母-萤石型和碱交代型,分别从蚀变单矿物和蚀变矿物组合两个角度分析和提取他们的诊断性光谱特征,建立了光谱识别标志.发现伊利石具有光谱多型特征,按特征波长位置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类.水云母-萤石型铀矿化蚀变组合包含高岭石、高岭石+地开石、蒙脱石和Ⅰ型伊利石,碱交代型铀矿化蚀变组合包含绿泥石、碳酸盐、绿蒙混层、赤铁矿和Ⅱ型伊利石;基于光谱匹配模型和岩心填图结果对两类铀矿化段蚀变结构进行了分析,铀矿化中心由近及远分别具有蒙脱石→Ⅰ型伊利石→高岭石+地开石→高岭石和碳酸盐→赤铁矿+绿泥石→绿蒙混层→Ⅱ型伊利石的分布特征,均存在流体的叠置改造作用;通过岩心成像光谱编录及三维建模表明,两类伊利石具有空间上的上、下分带特点,这预示着两种铀矿化亦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上述研究为相山地区进一步找矿勘探提供了一定参考.
    • 王书豪; 申俊峰; 彭自栋; 徐立为; 牛刚; 刘海明; 李金春; 杜佰松; 刘家军
    • 摘要: 岗岔—克莫金矿区位于西秦岭北缘夏河—合作成矿带,具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特征,初步显示深部可能具有斑岩成矿系统存在.利用短波红外光谱矿物分析技术对岗岔—克莫金矿区蚀变岩特征的研究表明,矿区内发育的蚀变矿物主要有白云母、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地开石、绿泥石、绿帘石和次生石英等.近矿蚀变类型主要为绢英岩化.矿区内以下家门沟口为中心向外依次发育了中心带(绢英岩化带)、过渡带(泥化带)和外围带(青磐岩化带).此外,伊利石结晶度以下家门沟口为中心向外具有明显的降低趋势.研究结果指示下家门沟口可能是矿区的热液活动中心.
    • 刘雨佳; 田雅楠; 剡鹏兵
    • 摘要: 高光谱技术在地质领域已广泛应用,区别于航空高光谱技术,岩心高光谱扫描可以把岩矿高光谱技术引入到地下,极大地推动了地质现代化的步伐.文章通过ASD便携式光谱仪对热液型成矿矿体岩心进行测量分析,提取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蚀变矿物类型及其光谱特征,总结铀成矿条件与Al-OH特征光谱吸收峰位的联系,经分析得出,蚀变矿物绢云母中的Al-OH在靠近矿体处时,其特征光谱吸收峰位向短波方向即2194~2200 nm区域漂移.在砂岩型铀矿岩心高光谱分析中,根据岩心光谱曲线能识别出重要还原剂烃类以及重烃物质的存在,并且在蚀变矿物信息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可通过含矿岩心蚀变矿物光谱曲线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得出铀矿与蚀变矿物或离子团的相关性,再反演出蚀变矿物含量与深度曲线,进而确定铀成矿有利地带.
    • 郭东旭; 刘晓; 张海兰; 张志国
    • 摘要: 近年来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快速、无损、精确探测矿物的技术手段而倍受关注,针对斑岩型矿床蚀变矿物高度叠加、蚀变分带界线不明显、细粒蚀变矿物多、黏土蚀变矿物多等特征,该技术在蚀变矿物识别和勘探信息解读等方面优势突出.本文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对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区钻孔ZK1801岩心进行矿物识别和蚀变分带划分的研究,识别出钾硅酸盐化带、绿帘石-绿泥石化带、绿泥石-伊利石化带、石英-伊利石化带和泥化带.研究表明:普朗铜矿整个钻孔的蚀变矿物主要有石英、钾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根据矿化特征,发现铜矿体广泛赋存在钾硅酸盐化带和绿帘石-绿泥石化带中,与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矿物"石英+钾长石+绢云母"和"绿帘石+绿泥石",可以作为普朗矿床勘查的标型蚀变矿物组合;研究区广泛发育的绢云母Al—OH波长随钻孔深度增加而逐渐从2210~ 2205nm减小到2202~2198nm,Al—OH波长2210~2205nm(长波绢云母)与矿化关系密切,可以作为普朗矿床勘查的指示信息.
    • 连琛芹; 姚佛军; 陈懋弘; 马克忠; 王海龙
    • 摘要: 高分五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自2018年发射以来,还未见到该卫星数据在蚀变信息提取研究领域的相关报道.本研究以高分五号高光谱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MNF算法、PPI算法,结合SAM技术的方法,提取广东省玉水铜矿植被覆盖区的蚀变矿物信息.本次提取的蚀变矿物有赤铁矿、针铁矿、高岭石、蒙脱石和白云母.结合已知的地质矿产资料,对提取的异常信息进行了分析验证.验证结果显示,该数据提取的蚀变异常与研究区地质信息吻合较好.上述研究表明,利用高分五号高光谱数据对本地区蚀变矿物信息的提取是可行的,对该区未来矿产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未来高分五号高光谱数据在蚀变信息提取研究方面提供了参考.
    • 王雪磊
    • 摘要: 矿物晶格中原子间化学键的弯曲、伸缩会吸收红外光谱,并且因为矿物种类的不同,对红外光谱的吸收能力各有差异.利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可以直观的观察到矿物的吸收峰,进而对比得出岩石中的矿物成分,为找矿工作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本文利用北京吉天生产的SupNIR-2700便携式近红外分析仪,对某岩石样品进行了测定分析,并对实验方法、分析过程和测定结果进行了简要概述.
    • 韩海辉; 王艺霖; 任广利; 杨敏; 张转
    • 摘要: 近年来,提出的多种高光谱分析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蚀变矿物提取,但不同方法的提取效果存在差异.中国西北地区的蚀变矿物信息往往表现为微弱和难识别,因此如何定量对比不同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值得探究.以北山老金厂的CASI-SASI机载高光谱数据为例,协同"最小噪声分离-纯净像元指数-n维可视化"技术,分析了高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去噪和纯净端元提取中的关键阈值.引入相似度增量和相关光谱区分熵,定量对比MTMF、SFF、SID、SAM、ACE 5种提取方法的有效性,并选择效果相对最佳的ACE方法提取实验区蚀变矿物信息,最后通过典型地质剖面验证的方式对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MNF变换可以有效将波段按图像质量排序,实现数据降维和去噪声;而PPI算法运算时最佳阈值出现在迭代曲线变为趋于近似水平线的时候.几种方法中,ACE与MTMF法对光谱曲线细微变化的反应相对更灵敏,两者的对比指标也基本一致.野外地质剖面验证发现实验提取的蚀变矿物类型能够与地表蚀变地质体类型吻合,且矿床的围岩蚀变可以被蚀变矿物信息组合有效反应.研究结果可为西北戈壁荒漠区中蚀变矿物信息的提取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