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成像光谱

成像光谱

成像光谱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01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36345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海洋测绘、遥感信息、铀矿地质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第八届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交叉学科论坛、全国第二十二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等;成像光谱的相关文献由69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建欣、李杰、孟鑫等。

成像光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6345 占比:99.92%

总计:136460篇

成像光谱—发文趋势图

成像光谱

-研究学者

  • 李建欣
  • 李杰
  • 孟鑫
  • 朱京平
  • 何勇
  • 王润生
  • 朱日宏
  • 沈华
  • 郭仁慧
  • 陈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洪途; 赵猛; 秦天令; 蔡红星
    • 摘要: 针对目前利用接触法和非接触法测量火焰的温度场分布往往无法同时保证实时性和准确率的问题,本文采用基于八谱段多光谱滤光片阵列成像的多光谱相机采集火焰图片,反演得到的多光谱数据用于计算温度,最后实现火焰温度场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当前多种温度场重建算法,基于多光谱相机拍照的辐射测温技术能够实现瞬时火焰温度场测量,所测得的温度整体误差大幅减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火焰温度场测量的实时性及准确率。
    • 张川; 叶发旺; 武鼎; 王建刚; 郭帮杰
    • 摘要: 蚀变矿物组合对热液型铀矿勘探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相对于航空或航天成像光谱,地面成像光谱在小范围矿床尺度的蚀变精细识别方面更具优势.为研究江西相山铀矿化热液蚀变组合特征,利用HySpex地面成像光谱仪获取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的钻孔岩心成像光谱数据,针对铀矿化的两种基本类型——水云母-萤石型和碱交代型,分别从蚀变单矿物和蚀变矿物组合两个角度分析和提取他们的诊断性光谱特征,建立了光谱识别标志.发现伊利石具有光谱多型特征,按特征波长位置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类.水云母-萤石型铀矿化蚀变组合包含高岭石、高岭石+地开石、蒙脱石和Ⅰ型伊利石,碱交代型铀矿化蚀变组合包含绿泥石、碳酸盐、绿蒙混层、赤铁矿和Ⅱ型伊利石;基于光谱匹配模型和岩心填图结果对两类铀矿化段蚀变结构进行了分析,铀矿化中心由近及远分别具有蒙脱石→Ⅰ型伊利石→高岭石+地开石→高岭石和碳酸盐→赤铁矿+绿泥石→绿蒙混层→Ⅱ型伊利石的分布特征,均存在流体的叠置改造作用;通过岩心成像光谱编录及三维建模表明,两类伊利石具有空间上的上、下分带特点,这预示着两种铀矿化亦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上述研究为相山地区进一步找矿勘探提供了一定参考.
    • 郭伟; 乔红波; 赵恒谦; 张娟娟; 裴鹏程; 刘泽龙
    • 摘要: 蚜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我国棉花产量每年因蚜虫危害造成的损失高达5% ~10%.田块尺度的棉花蚜害空间分布监测可以辅助精准定量施药,减少环境污染.利用无人机搭载成像光谱仪获取的"图谱合一"的遥感数据因其具有分辨率高、时效性高、成本低等优势,可为作物病虫害监测提供了重要数据源.比值导数法模型简洁,运行效率高,结果精确,可以有效的应用于遥感反射率光谱解混处理,提取对目标信息较为敏感的波段,为构建虫害监测模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因此本研究选择棉花典型生产区新疆库尔勒地区为实验区,开展以下工作:(1)以低空无人机搭载成像光谱仪获取棉花蕾期冠层成像光谱影像,结合地面调查数据,获取76个样点光谱数据及蚜害严重度(包含健康植株16个,蚜害严重度1~4级每级选取15个);(2)分析不同蚜害严重度棉花冠层光谱的特征,并利用比值导数法筛选出对蚜害胁迫敏感的光谱波段,分别为514,566和698 nm波段;(3)构建基于三个敏感波段的光谱反射率、比值导数光谱值的一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的蚜害严重度估测模型.结果表明:(1)蚜害对棉花冠层的光谱反射率有显著影响.棉株受蚜害胁迫越严重,其在可见光区域的反射率越高,近红外波段反射率越低,发生红边区域"蓝移";(2)比值导数法可有效提取蚜害棉花冠层光谱敏感波段,所筛选的514,566和698 nm三个波段与相关系数法所筛选的敏感波段一致;(3)利用敏感波段比值导数光谱值所构建的蚜害严重度估测模型精度优于敏感波段光谱反射率所构建的模型,其中698 nm波段构建的模型精度最佳(R2=0.597,RMSE=0.91);(4)三个敏感波段的比值导数光谱值所构建的偏最小二乘多元回归模型精度优于单个波段比值导数光谱值所构建的模型(R2=0.612,RMSE=0.89);(5)基于比值导数法的棉花蚜害无人机成像光谱监测模型可以获取田块尺度的不同严重度蚜害空间分布图,对于精准定量施药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 摘要: 安徽大学天体物理研究中心成立于2020年9月,中心研究领域包括太阳恒星物理、高能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等。在太阳恒星物理方向,基于国内地基(抚仙湖观测基地1米望远镜、射电日像仪)和国际地基天基(大熊湖天文台1.6米太阳望远镜、太阳动力学天文台、过度区成像光谱望远镜)观测,对磁重联开展跨尺度研究,对耀斑开展多波段、高时间、高空间、高光谱分辨的多维度观测,探索太阳活动区爆发活动机制,揭示宁静区小尺度活动对太阳风加速和日冕加热的贡献。
    • 汪林; 张海洋; 黄嘉昊; 屈嘉惠; 赵长明; 张子龙
    • 摘要: 针对高光谱成像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特征检测微小摄像头的方案.在空间维利用猫眼效应筛选疑似目标,在光谱维对结果进行精准判定.依据摄像头结构,分析了可见光摄像头的反射光谱特征.基于几何光学和辐射度学,计算和仿真了系统的探测距离.结果表明,正常工作时,光功率影响最小探测距离,目标尺寸影响最大探测距离.搭建了微小摄像头光谱特征验证系统.结果表明,采用吸收型红外截止滤光片的目标的非反射光占比曲线变化平缓且数值高,采用反射型红外截止滤光片的目标的非反射光占比曲线可见光部分数值高,红外部分数值低,从700 nm附近开始下降,甚至发生突变,实验数据显示,突变位置的斜率绝对值是红外波段斜率绝对值的10倍以上.实验结果与预期分析的结果一致,验证了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微小摄像头的可行性.
    • 摘要: 高光谱遥感科学丛书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薛永祺担任主编的国家基金出版项目。本套丛书共六册,作者团队瞄准国际前沿,创新发展了系列高光谱遥感基础理论与模型,实现了成像光谱地面测量技术与高光谱图像模拟技术的重大突破;攻克了高光谱图像处理、信息提取、地表参量反演、系统研发等核心技术;有效解决了高光谱遥感前沿理论与多领域实际应用之间的关键瓶颈,在地矿、农业、环保、文物、军事等多个领域得到成功应用,有力推动了我国航空高光谱遥感系统、航天高光谱遥感卫星事业的发展。
    • 相里斌; 吕群波; 才啟胜; 方煜; 周锦松; 黄旻
    • 摘要: 成像光谱仪能够获取目标的几何和光谱辐射信息,是一种具有量化分析和特征识别能力的光学感知手段,按照分光方式可分为棱镜色散、光栅衍射和干涉调制等多种类型.Fourier变换成像光谱技术通常基于双光束干涉原理,将探测器获取的干涉图通过Fourier变换反演出目标光谱.该技术具有高通量、多通道、高光谱分辨率等优点,是成像光谱技术中最具创新空间和应用潜力的重要研究方向,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时间调制、空间调制、时空调制等多种类型,在工业农业、科学研究、生物医药、大气探测、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Michelson干涉仪原理出发,简要介绍Fourier变换光谱技术的基本理论,按照3种干涉调制类型分别介绍不同Fourier变换成像光谱技术的典型方案、突出特点和主要应用.
    • 焦彩霞; 郑光辉; 解宪丽; 崔雪峰; 赏刚
    • 摘要: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全球土壤碳的重要存在形式,快速估算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变化是保障粮食安全与评估气候变化的前提与基础.传统的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存在周期长、成本高、有污染物排放等不足.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土壤反射光谱技术可以成功实现土壤有机质估算,具有时间短、成本低、无污染、无破坏等特点.但反射光谱技术仅能估算点状土壤样品有机质含量,要实现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制图还必须借助空间插值技术.成像光谱技术(也称为高光谱成像技术)为每个像元采集一条光谱曲线,实现了图谱合一,为土壤有机质空间制图提供了技术基础.目前利用成像光谱开展土壤有机质制图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利用室内可见-短近红外波段的成像光谱数据建立土壤有机质光谱指数可以探讨土壤有机质成像光谱估算的机理,从而为土壤有机质遥感制图奠定理论基础.建立600 nm"弓曲差"光谱指数并分析其与土壤有机质的相关关系,通过1000次随机划分数据集、建立"弓曲差"非线性回归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并对比结果精度,探讨成像光谱数据估算土壤有机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变化范围较大,"弓曲差"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对数关系;对数函数可以较好实现土壤有机质的建模与预测,拟合结果稳定性较好,精度优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原因可能是由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所使用的全部光谱数据中包含了部分与有机质无关的信息,影响了偏最小二乘回归结果精度.所以,使用三个波段光谱信息建立的光谱指数"弓曲差"可以用于成像光谱数据的有机质制图,从而为未来开展土壤有机质卫星遥感制图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曹晓峰; 余克强; 赵艳茹; 张海辉
    • 摘要: 植物非生物胁迫是指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的非生物因素,非生物胁迫威胁植物发芽、生长、发育和繁殖,是阻碍农作物高效栽培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植物胁迫精准管理和抗逆植物育种是缓解和解决非生物胁迫的有效途径,其中植物表型分析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传统滞后的如人工、破坏式表型测量方法很难满足高通量表型分析的需求,制约着植物非生物逆境治理的精度和现代植物育种的效率.高通量植物表型分析技术旨在实现植物复杂性状的快速、自动、无损地获取与分析,能实时原位监测植物受胁迫状态与程度,指导胁迫治理措施和资源精准投入,可以为优良抗逆植物品种高通量筛选鉴定提供解决方案、能为植物抗逆基因解析与定位、植物遗传变异分析等提供大数据支撑.由于成像光谱技术能够实时、非接触、高效地测量植物结构形态、生理生化等多样化的表型,在高通量植物表型分析中表现出良好的潜力,近年来在植物精准种植和现代植物育种中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主要阐述可见光成像(RGB Imaging)、多光谱成像(MSI)、高光谱成像(HSI)、叶绿素荧光成像(ChlFI)、多光谱荧光成像(MFI)、热红外成像(TI-RI)高通量表型分析技术在植物非生物胁迫表型分析中的研究进展以及评估分析其发展趋势,首先简单介绍了不同成像光谱的技术特点以及在植物表型分析中的应用差异和高通量分析流程;其次总结了近年来基于成像光谱技术高通量分析植物非生物胁迫表型的部分研究和应用,介绍范围从植物胁迫监测、抗逆植物品种筛选鉴定、植物遗传分析3个方面出发,主要涉及植物干旱、温度、盐害、养分胁迫以及其他非生物逆境.最后探讨了上述成像光谱技术在植物非生物胁迫表型高通量分析的机遇和其面临的挑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