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49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基础医学、生物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4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75157篇;相关期刊173种,包括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激光生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广东省分析化学研讨会等;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相关文献由154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同生、严明、张陆勇等。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4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5157 占比:99.81%

总计:175492篇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发文趋势图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研究学者

  • 陈同生
  • 严明
  • 张陆勇
  • 刘志洪
  • 陶慧林
  • 骆清铭
  • 张智红
  • 夏宁邵
  • 廖秀芬
  • 张纪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玲; 张亚青; 陶晓奇; 宋尔群
    • 摘要: 通过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溶菌酶(FITC-Lys)和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荷正电纳米金粒子(PEIAuNPs)与细菌结合,构建了一个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的平台用于广谱细菌检测。待检样本中存在细菌时,荷正电的FITC-Lys(能量供体)通过与细胞壁肽聚糖的识别作用和静电作用与细菌结合,荷正电的PEI-AuNPs(能量受体)也通过静电作用与细菌结合,使能量供体和受体之间的距离缩短,荧光猝灭,显示出低荧光强度的FRET“开”的信号读出模式。采用水热法合成了PEI-AuNPs,通过紫外光谱、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等对PEI-AuNP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EI-AuNPs在526.5 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直径约为9.6 nm,荷正电。该方法可对10种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检测。考察了实际样本(以牛奶和果汁为例)中可能的干扰组分对检测的干扰情况。结果表明,将样本稀释10倍后,样本中蛋白、离子等不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干扰。该研究构建的广谱细菌检测方法,对于致病菌的防控具有积极意义。
    • 刘箫音; 张杨; 李晓红; 杨素华
    • 摘要: 合成了一种未见文献报道的键合螺噁嗪单元的1,8-萘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3,通过核磁共振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证了其结构。化合物在某些有机溶剂中和粉末状态下都能发射较强的荧光,研究了化合物3在二甲基亚砜中聚集诱导荧光增强(AIE)性质。在滤纸上以及用薄层层析硅胶(TLC)都能检测到螺噁嗪单元的光致变色现象;螺噁嗪单元酸致开环产物最大吸收波长与萘酰亚胺单元的荧光发射波长的有效交叠,使化合物可在紫外光照射下作为荧光共振能量型检测氢离子的荧光探针。
    • 刘玉梅; 史雅辰; 任尧; 邓锐杰; 赵志峰; 何强
    • 摘要: 为实现食品中铅(Pb^(2+))污染的快速检测,该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Pb^(2+)依赖型脱氧核酶(DNAzyme)及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效应的“Turn on”型铅离子检测传感器。荧光猝灭基团BHQ1可以作为FRET受体猝灭EvaGreen的荧光。当Pb^(2+)存在时,底物链的特异性切割反应可以减弱BHQ1对EvaGreen的猝灭效果,BHQ1随底物链的断裂而释放,远离供体EvaGreen,因此FRET效应减弱,供体EvaGreen的荧光得以保留。该研究利用Pb^(2+)诱导的FRET效应的减弱及EvaGreen荧光信号的增强可以对铅离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当脱氧核酶臂长为15 nt~5 nt、EvaGreen浓度为1×、底物链与酶链的浓度分别为400 nmol/L与100 nmol/L时,探究了该方法的检出限及线性范围。该反应可在室温条件下3 min内完成,同时对铅离子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可以区分不同的金属离子,并且成功应用于新鲜鸡蛋及自来水中的铅离子定量分析,加标回收率为86.79%~113.32%。该研究设计的“Turn on”型铅离子检测传感器可于室温条件下进行一管混反应,无需扩增,反应迅速,为检测食品中的铅污染提供了一些思路。
    • 李志伟; 李本杰; 刘志兵; 林菲; 徐汉虹; 舒薇
    • 摘要: 【目的】为提高导向药物筛选通量,加快导向农药分子设计、合成、筛选等研发速度,构建基于拟南芥氨基酸转运蛋白AtLHT1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探针作为导向农药筛选平台。【方法】构建CFP-LHT1-YFP的三明治探针,分别在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原核细胞和BY4741酵母细胞中进行表达、鉴定和纯化。采用荧光酶标仪和激光共聚焦检测FRET效率的变化。【结果】CFPAtLHT1-YFP融合蛋白探针纯化后,分别与供试氨基酸和草甘膦混合,供试氨基酸和草甘膦的加入导致探针蛋白的FRET比率发生明显变化,草甘膦处理使D535 nm/D480 nm升高7%~12%,其变化趋势与阳性配体甘氨酸和谷氨酸接近,而加入阴性配体精氨酸则没有明显变化。同时,FRET比率呈现底物浓度依赖。样品中分别加入1、5和30 mmol/L的草甘膦溶液,20 min后检测到D535 nm/D480 nm分别升高3%、1%和13%,阳性配体也存在FRET比率随着底物浓度上升而升高的趋势,而阴性配体变化不规则。利用光漂白法检测到氨基酸或草甘膦处理后单个酵母细胞的FRET效率发生明显变化。加入阳性对照的甘氨酸和谷氨酸后,FRET效率变化明显,其中,甘氨酸和谷氨酸的FRET效率分别达到30%和26%;加入草甘膦处理的FRET效率与谷氨酸接近,达26%;含PBS的空白对照组没有明显的FRET效率变化。【结论】AtLHT1-FRET探针可以与中性氨基酸甘氨酸和酸性氨基酸谷氨酸结合,但不结合碱性氨基酸精氨酸;FRET效率因不同底物有所差异,且具有一定的底物浓度依赖性;同时,证明了草甘膦能够被氨基酸转运蛋白AtLHT1转运。
    • 丛剑涵; 罗云敬; 齐小花; 邹明强; 孔陈晨
    • 摘要: 基于纳米金团簇(AuNCs)良好的光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简单无毒的制备方法,开发了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高灵敏度且可视化的尿酸(UA)传感器。使用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模板合成了BSA-AuNCs。在尿酸氧化酶的催化下,UA产生化学计量的过氧化氢(H_(2)O_(2)),导致AuNCs的荧光猝灭。此外,发现BSA-AuNCs在该体系模拟过氧化物酶发挥酶活性,它可以催化产物H_(2)O_(2)将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氧化成ox-TMB,此时BSA-AuNCs的发射光谱与ox-TMB的吸收光谱重叠,发生了一种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BSA-AuNCs作为供体将激发能量转移到受体ox-TMB,使ox-TMB产生荧光,同时BSA-AuNCs的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单独存在时的强度,从而大大提高了UA检测的灵敏度。在最佳条件下,发现UA浓度在2~100μmol·L-1猝灭程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F 0-F)/F 0=0.00585c UA+0.10364,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4,UA的检出限为0.26μmol·L^(-1),远低于正常人体UA水平的最低限(90μmol·L^(-1)),同时研究了血液样本中UA的加标回收,回收率在97.3%~104.7%,表明了该方法在临床血样UA的检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为进一步的临床分析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学指导。
    • 李满秀; 燕琪芳; 赵三虎; 李海平
    • 摘要: 氮磷掺杂碳量子点(NPCQDs)与异鼠李素之间可以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使NPCQDs的荧光发生猝灭,庆大霉素可以破坏NPCQDs与异鼠李素之间的能量转移(FRET),使NPCQDs的荧光得以恢复,且在一定范围内,体系的荧光恢复强度与庆大霉素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测定庆大霉素含量的方法。对体系的pH值、温度、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在优化实验条件下,NPCQDs的荧光强度与庆大霉素在6.0×10^(-6)~8.0×10^(-5) mol·L^(-1)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79,检出限为3.4×10^(-7) mol·L^(-1)。本法成功用于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和牛奶中庆大霉素含量的检测,平均回收率为97.1%%~102.5%。
    • 达晓伟; 孙敏; 王馨; 庞海龙; 贾凌云; 冯汉青
    • 摘要: 本研究使用ATP特异性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为基础的荧光蛋白传感器(Ateam1.03-nD/nA),分析了4种外源信号分子(细胞外ATP、Ca^(2+)、H_(2)O_(2)和NO)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幼苗叶绿体和细胞质中ATP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细胞质ATP水平整体高于叶绿体,在4种不同浓度的信号分子处理下,叶绿体Ateam1.03-nD/nA的FRET比值仅在1.2~1.8波动;细胞质Ateam1.03-nD/nA的FRET比值仅在2.2~3.0之间波动,未产生显著变化。结果表明在以上外源信号分子的作用下,植物细胞质和叶绿体ATP均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
    • 王新旭; 樊柄君; 闫晓辉; 王宁
    • 摘要: 采用微波法快速合成了一种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性高的荧光碳点(CDs),并将该碳点与二氧化锰纳米片(MnO_(2))混合形成纳米荧光探针用于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的检测。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碳点和二氧化锰纳米片的形貌、成分、表面基团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MnO_(2)纳米片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猝灭CDs的荧光,而加入的INH可与MnO_(2)纳米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后者降解,进而使CDs的荧光得以恢复,基于此构建了一种定量检测INH的纳米荧光探针。该探针对INH表现出良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对INH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5~60μmol/L,检出限为0.02μmol/L,并成功地应用于血样、尿样以及片剂中INH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94.8%~116%,99.0%~105%和96.8%~102%,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结果令人满意。该探针为INH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生物样品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程思敏; 李英
    • 摘要: 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检测策略由于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强可控性等优势,在内源性分子检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以及双取代的催化发夹自组装技术,构建了一种用于microRNA(miRNA)比率分析的DNA分子探针。在验证探针可行性的同时,对探针浓度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对目标物miRNA-21进行了检测,检测限为59.56 pmol/L,并证明了所设计的探针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 罗淋淋; 牛敬敬; 莫蓓莘; 林丹樱; 刘琳
    • 摘要: 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生化组分在时空调控上的相互作用关系.然而,利用传统的生化方法(如酵母双杂交系统、pull-down系统等)很难在空间上评估活细胞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光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研究活细胞中生物分子的时空动态提供了新的遗传研究工具,其中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荧光寿命显微成像(FRET-FLIM)技术在实时探测分析活细胞中生物大分子构象变化和分子间动态相互作用过程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实现对活细胞的实时"可视化"研究,同时具有高时空分辨率;检测更加灵敏、结果可信度高;且基于简易的数学运算完成简单快捷的分析程序.介绍FRET-FLIM技术的理论背景知识,对比了该技术与传统蛋白相互作用技术研究的利弊,同时归纳了其在蛋白相互作用、细胞生物学和疾病诊断等方面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最后总结和讨论了FRET-FLIM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能够为揭示活细胞的结构和细胞过程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见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