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致病机理

致病机理

致病机理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1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植物保护、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7篇、会议论文407篇、专利文献4985篇;相关期刊538种,包括兽医导刊、猪业科学、动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270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2013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第14届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监控与净化专题研讨会等;致病机理的相关文献由3769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启盖、程安春、陈焕春等。

致病机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7 占比:15.87%

会议论文>

论文:407 占比:6.35%

专利文献>

论文:4985 占比:77.78%

总计:6409篇

致病机理—发文趋势图

致病机理

-研究学者

  • 何启盖
  • 程安春
  • 陈焕春
  • 刘兴友
  • 康振生
  • 张慧玲
  • 彭丰斌
  • 汪铭书
  • 魏彦杰
  • 丁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方媛; 潘晨阳; 李梦佳; 袁李亚男; 王盛; 程琳乔; 饶玉春
    • 摘要: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是世界性的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常见于南方稻区,发病严重时会导致水稻整株枯死,严重威胁了水稻的高产稳产.在鉴于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鉴定、病原菌致病机理及病害防治、而对其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研究尚不深入的前提下,介绍了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研究的新进展,通过查阅国内外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并分析、归纳后,综述了病原菌的特性及发病机理、病害侵染循环和农业、化学、生物方面的防治措施等,以期更好地为农业防治褐条病提供参考.
    • 肖佳旭; 郭笑然; 赵款; 袁万哲
    • 摘要: 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是近年来新发的一种能够引起猪水疱性相关疾病的病毒,为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唯一成员。据报道,该病先后在加拿大、美国、巴西、泰国等国家流行,2015年SVA首次在我国广东省检出,随后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检测到SVA阳性病例,可见SVA已经在我国流行。猪感染SVA后能够引起猪鼻镜及蹄冠处出现水疱、溃烂,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其临床症状与口蹄疫、猪水疱病非常相似,难以进行辨别。该病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但已有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以及病毒样颗粒疫苗研究的报道。论文对塞内卡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诊断以及疫苗研究等方面进行概述,为深入研究和防控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 刘文汝; 冀胜鑫; 甄志先
    • 摘要: [目的]为探究国槐带化病的致病机理,进而为国槐带化病的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槐健康与感病枝条作为研究材料,对其生长期间的5、8、9及11月份中枝条生长素、玉米素、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进行连续测定,通过选取8月份国槐的病、健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qPCR验证分析。[结果]在5、8、9、11月中,健康、感病枝条及感病树上的健康枝条中的生长素、玉米素、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8月份国槐旺盛生长期间,感病枝条内的玉米素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而在11月份植株的生长后期,仅感病植株脱落酸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差异基因下调表达明显高于上调,并且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汇集在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3个方面,其中以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差异基因富集更为显著;而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感病植株的差异基因主要汇集在调控植株免疫应答的信号传导、植物-病原互作和植物激素信号传导等方面,并且其中调控植株免疫应答的信号传导富集差异基因最多且表现为显著下调;内源激素代谢通路注释结果表明,生长素、玉米素受体基因AUX1和CRE表达显著下调,而调控赤霉素、脱落酸代谢的基因TF和ABF表达显著上调;通过对转录组数据进行筛选获得调节生长素、玉米素、赤霉素和脱落酸代谢通路代谢及信号转导的相关基因(GHLAX5、GHAHK4、GHAHP4、GHARR8、GHTF和GHABF2)进行qPCR验证,结果虽与转录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但表达趋势基本一致,这些结果表明,上述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对于调控国槐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结论]认为玉米素含量的显著上升和生长素、赤霉素含量的显著降低,阻碍植株的免疫机制应答并调控这3种激素代谢的关键基因差异表达,可能是导致国槐带化病枝条发病且横向生长形成扁茎的主要原因。
    • 李宁; 郭连营; 许普之; 黄橙; 陈卫; 郭小权
    • 摘要: 近年来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IBV)在养禽业中越发常见,且在大多数地方感染发病率接近100%。该病毒对鸡的生殖道、呼吸道和肾脏系统均有损害,严重时加剧鸡的死亡,给养禽业造成严重困扰。随着NIBV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检测方法、疫苗研发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展。论文对国内外近期在NIBV致病机理、检测和疫苗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新进展进行梳理和阐述,希望为NIBV的防控提供参考。
    • 杨莎莎; 王源; 张以芳; 郑晓林; 彭海芬; 吴俊达; 王国君; 李文贵
    • 摘要: 为了解细胞因子IL-4和IL-5在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中的表达及其作用,以新西兰大白兔为模型,腹腔注射感染HEV-4,攻毒后第7、14、21、28、35天对兔的心、肝、脑、肾等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肝脏、脑等器官中IL-4和IL-5的表达水平及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肝脏中IL-4和IL-5攻毒后第7天mRNA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从第14天开始转录水平降低,逐渐降低直到第35天恢复至与对照组一致;脑中IL-4的转录水平在感染初期就明显降低,第28天达到最低值,仅为对照组的10%左右,第35天转录水平恢复至正常。IL-5在感染初期下调,第14天上调,在第35天恢复至正常。表明IL-4和IL-5参与了HEV感染早期IgG抗体产生,肝脏、脑炎症状发生等过程。研究结果为揭示猪戊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理以及抗病毒生物制剂研发等提供参考。
    • 戴伶俐; 王娜; 张帆; 宋越; 白帆; 刘威; 杨斌; 赵世华; 张月梅
    • 摘要: 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引起的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是严重危害养羊业的重要呼吸道疫病。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隐蔽性、持续性,造成患病羊生产性能下降,严重影响养羊经济效益。综合近期国内外关于绵羊肺炎支原体分子致病机制的文献报道,从绵羊肺炎支原体与呼吸道上皮细胞黏附、致下呼吸道损伤和引起机体免疫抑制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绵羊肺炎支原体致病机理、开发新型防控技术奠定基础。
    • 李晨; 谢晓晨; 王博; 赵晨阳; 吕艳顺
    • 摘要: 牡蛎养殖是传统养殖贝类支柱产业之一,细菌性病害发生严重阻碍了牡蛎养殖业的发展。通过综述近年来有关牡蛎常见致病性细菌及其致病机理的相关研究,提出防治措施,旨在为我国牡蛎养殖过程中细菌性病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借鉴。
    • 王露露; 王辉; 熊焰; 周霞; 王军; 王健华; 伍苏然
    • 摘要: 长期实践证明:化学防治农作物害虫会带来药物残留且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而生物防治效果更为环保、安全。虫生真菌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可以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生物手段合理防控害虫,不仅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障了我国食品绿色、安全,近年来在防治农作物害虫上发挥了出色的作用。本文分别介绍虫生真菌代表种: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轮枝菌等菌落特征及防治对象,从致病机理和毒力进行综合阐述,并围绕了真菌制剂产品特点、产品创制以及开放利用,系统总结虫生真菌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我国的生态安全以及虫生真菌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 牛金鹏
    • 摘要: 禽流感(AI)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AI给养禽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同时对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也会造成巨大的威胁。导致高致病性禽流感的H5N1病毒和导致低致病性禽流感的H7N9病毒能跨过种属屏障引发人类感染,甚至导致感染者死亡。笔者主要介绍了AI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致病机理、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 田琴; 杨佰启; 罗智; 徐丽; 岑永秀; 娄燕
    • 摘要: 文章综述了鸡球虫病的病原体、生活史、流行病学、致病机理、诊断和防控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提出在检测技术、预防疫苗、治疗药物方面需要加强研究和改进的地方,以期为鸡球虫病的相关研究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促进养禽业的健康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