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8年肾病分会学术年会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8年肾病分会学术年会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8年肾病分会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8
  • 召开地:浙江诸暨
  • 出版时间: 2018-09-06

主办单位:浙江省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8年肾病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肾脏纤维化是肾脏疾病包括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疾病以及肾移植慢性排斥性病变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的最后共同通路,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CK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最终结果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中医药防治肾纤维化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治疗CKD的方式,许多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均显示中药单体、单味中药以及复方制剂在防治肾纤维化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前景.
  • 摘要:全球范围2型DM和CKD发病率持续增高,糖尿病已成为中国CKD患者的主要病因,全面有效的血糖控制可延缓DN的发生发展。蛋白尿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出现大量蛋白尿,病情可迅速进展,可逆性小,应重视DKD的早期诊断,其中MAU期是唯一可逆转窗口。ACEI/ARB是治疗DKD最主要、关键的药物,糖尿病治疗进展飞速,新药(SGLT2, Finerenone , endothelin-1拮抗剂)研发不断面市,为治疗提供更多选择,SGLT2降血糖、降低心血管并发症,保护肾功能。中医辩证治疗中:辨证使用健脾益肾为基础、祛风除湿为关键、活血化瘀贯彻始终、利水消肿兼加使用等治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辩主症之余,再辩兼证,随证用药。
  • 摘要:高尿酸血症是肾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疾病和危险因素的控制等,要强调降尿酸的“目标治疗”和“长期达标管理”,中医是高尿酸血症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
  • 摘要:IgA肾病(IgAN)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为特征的免疫复合物肾小球肾炎.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本病临床病理表现复杂,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明了。IgN肾病是西医诊断病名,中医药诊治必须结合其现代医学的认识及进展;不能忽视本病的免疫机制;不能抛开西药的治疗讨论中医药的辨证治疗。风邪在本病致病中起到重要作用,风多兼夹它邪,在本病的长期过程中,风湿合邪是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祛风药不等同于祛风湿药,对于多数情况下没有风邪在表之证,而是流窜于脏腑,与湿相合,祛风湿药更有效。挖掘、研究更有效的祛风湿药物是今后的任务之一。
  • 摘要:骨质疏松症是全身性的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增加,极易造成骨折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骨骼的发育、生长、代谢有赖于骨精滋养,肾气的推动作用。因此补肾法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可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萹蓄苷对MRL/Lpr狼疮小鼠肾脏病理及Th17细胞的影响. 方法:正常饲养C57BL/6小鼠8只为空白对照组.8~10周龄MRL/Lpr狼疮小鼠24只,随机分为MRL儿pr狼疮小鼠组,萹蓄苷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8只.MRL/Lpr狼疮小鼠12周龄左右开始发病,分别给予萹蓄苷或地塞米松治疗,检测各组处理前后尿液,血清、脾脏和肾脏组织中各指标的变化水平. 结果:萹蓄苷能明显降低MRL/Lpr狼疮小鼠尿蛋白(P<0.01)、白蛋白(P<0.001)、血肌酐(P<0.01)、尿素氮(P<0.001)的含量,能明显降低MRL/Lpr狼疮小鼠血清中抗核抗体(P<0.001)、双链DNA(P<0.001)含量,亦能使得MRL/Lpr狼疮小鼠IgG(P<0.001)的表达显著下降而补体3(P<0.001)的表达显著上升,可以明显减轻MRL/Lpr狼疮小鼠的肾脏病理损害,降低狼疮小鼠肾脏中Th17细胞比例和细胞数(P<0.001). 结论:萹蓄苷能起到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的临床指标和肾脏病理的作用,同时能降低肾脏Th17细胞,减轻炎症.
  •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颗粒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并证实中药复方颗粒产生的肾保护作用与其剂量相关. 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0只和手术组100只,手术组行5/6肾切除术.术后2周,手术组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复方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科素亚阳性对照组,各组20只.各组于术后2周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氯沙坦钾片及相应剂量的中药复方颗粒剂灌胃.治疗12周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的血肌酐、血尿素氮,采用化学比色方法检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采用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炎症因子MCP-1水平.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病理损伤程度显著增加,SOD明显下调及MDA明显上升(P<0.01),MCP-1水平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病理损伤减轻,SOD明显上升及MDA明显下调(P<0.05),MCP-1水平明显减少(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高剂量组与科素亚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肾毒宁颗粒能改善肾功能,降低蛋白尿,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延缓肾功能损伤,其机理可能与其通过调节炎症介质,进而产生抗氧化作用有关.
  • 摘要:案1是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肾衰竭,且病损已累及心肺,这在中医可诊为肾风病伴发风水,并已进展至关格、溺毒,呈现出水毒凌心射肺的重危急症。在患者入院后,医师急用糖皮质激素及速尿静脉给药,以期“利溺逐毒”,但治疗三天仍然无尿,且病情更趋危重,遂力主以攻逐法“去菀陈莝”,并参考吴又可“欲得南风,先开北窗”的思路,暂停激素,用巴豆、大黄借途肠道以泄浊毒,结合患者年龄、病程、体质诸因素,更加附片以振心肾之阳,全方仅此三味,一剂后当晚先后排出水样便4000毫升,次日,尿闭、呕逆、喘肿、烦躁等症显著改善。二诊处方即应用益脾肾、调气血、行瘀痹,并加强的松30毫克/日,晨8时顿服,共住院25天。出院时诸症消除,肾功能恢复正常。案2诊断为肾炎性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扁桃体肿大。中医诊为风水病,伴发关格、溺毒证。所以按“急则治标”、“小大不利治其标”的经旨,亦用巴黄。配汉防己、生黄茂、车前子、车前草煎服,及川芍嗪静脉滴注,使两便通利,关格、溺毒先后缓解,出院后续服益气、行瘀、清络中药,半年后尿检持续阴性,随访20年,未再复发。
  • 摘要:本项目组为了建立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病一证结合的诊疗评价体系,创建了定量代谢组学研究策略,建立了整合全景模式(代谢指纹谱)和特写模式(多通路目标代谢物定量测定)的定量代谢组学研究平台,包括整体代谢指纹谱分析、七大类180种磷脂定性与定量分析、15种脂肪酸定量分析、21种嘌呤嘧啶相关代谢物定量分析和8种硫醇氨基酸定量分析的系列方法,应用于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通过350例临床病例的代谢组学分析,发现从糖尿病向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显性蛋白尿和终末期肾病的疾病进展过程中,磷脂类代谢物呈逐步下降趋势;嘌呤/嘧啶核苷类代谢物呈上升趋势,与从阴虚血瘀到气虚血瘀、再到阴阳两虚的中医证候转化过程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阴虚血瘀证代表性标志物是PE750,PI885,PG747和PC802等磷脂类物质;气虚血瘀证代表性标志物是肌苷、胸苷、腺苷、胞嘧啶、同型半胱氨酸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等,阴阳两虚证代表性代谢标志物是肌苷和尿毒素类物质(尿酸、马尿酸、吲哚磺酸、吡哆醛酸等)。通过相关性分析,这些代谢标志物的变化在中医证候和西医常见临床指标之间密切相关。筛选得到的上述代谢物与临床理化指标组合构成的整合生物标志物体系,可以实现糖尿病肾病阴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阴阳两虚证的准确辨识以及糖尿病肾病不同病理分期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将此指标体系应用到了180例糖肾方的循证医学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中,发现血液整体代谢轨迹的改变可以反映药物整体疗效,为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气虚血瘀证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 摘要: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约占我国PNS的20%.IMN是一个病理诊断名词,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为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可形成“钉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需逐一去除继发因素后方能确诊为IMN.中医历代论著中并未提及IMN之病名,因其临床常以高度水肿和大量蛋白尿为特征,可归属中医“水肿”、“尿浊”、“癃闭”、“关格”、“虚劳”等病范畴.现代医学对MN的认识仍不完善.本文就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诊治进展进行简单综述.
  • 摘要:文章概述各中医名家对肾病病理病机、临床表现、辨证分型、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经验,以期为肾病中医诊疗提供借鉴。
  • 摘要:很多中医适宜技术例如推拿、耳穴贴压、针灸、刮痧等,虽然无法直接将病原体微生物等消除或补充某种必须的化学元素,但是通过这些技术能够能够刺激机体本身的生理机能,提高免疫力,达到保健与治疗的效果。慢性肾病病程长,甚至为终身性疾病,并发症多,疗效慢,易反复发作,给病人造成较大的身体、精神、经济压力。中医药适宜技术针对性明确,疗效突出,大大简化了诊疗流程,不依赖于大型诊疗设备,医疗成本低,患者负担轻,特别适宜应用于慢性肾脏病。
  • 摘要:目的:研究肾毒宁方对5/6肾切除大鼠的肾保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0只和手术组100只,手术组行5/6肾切除术.术后2周,手术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肾毒宁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科素亚阳性对照组,各组20只.各组于术后2周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科素亚及相应剂量的肾毒宁颗粒灌胃.处死大鼠前留取大鼠尿标本.治疗12周后处死大鼠,腹主动脉采血,取肾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纤维粘连蛋白(FN)表达,采用化学比色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并测定大鼠的血肌酐、血尿素氮变化情况.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均显著增加,SOD显著下降,MDA显著上升,FN表达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肾功能显著改善,血肌酐、血尿素氮均显著下调,FN表达减少(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高剂量组与科素亚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肾毒宁能改善肾脏功能,抗肾纤维化,延缓肾脏病进展,其机理可能与通过抗氧化作用,下调肾脏FN表达相关.
  • 摘要:目的:观察消瘀泄浊饮对慢性环孢素肾病大鼠影响及对ACE2-ANG1-7-MAS轴干预作用. 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环孢素组,洛汀新组,消瘀泄浊饮组各10只.灌胃4周后检测大鼠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24小时尿蛋白,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cr),用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的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ACE2、ANG1-7和CoIⅣ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肾组织肾素水平,qPCR检测ACE2和AngⅡmRNA表达情况. 结果:相比于环孢素组,洛汀新组和消瘀泄浊饮组大鼠Bun、Scr、Ccr及24小时尿蛋白明显改善,免疫组化法显示CoIⅣ阳性面积比例、总光密度下调(P<0.01),ACE2、ANG1-7阳性面积比例、总光密度明显升高(P<0.01);ELISA法显示血清及肾组织肾素水平均下降(P<0.05);qPCR显示肾组织AngⅡmRNA下降(P<0.05)而ACE2mRNA上升(P<0.01).肾脏病理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消瘀泄浊饮组大鼠死亡率低于洛汀新组和环孢素组. 结论:通过激活ACE2-ANG1-7-MAS轴调节RAS是消瘀泄浊饮延缓慢性环孢素肾病进展进展的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观察消瘀泄浊饮对慢性环孢素肾病大鼠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影响. 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瘀泄浊饮组,洛汀新组各10只.采用环孢素灌胃及低盐饮食建模,4周后检测大鼠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肌酐、24小时尿蛋白,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cr),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的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肾脏组织Ⅳ型胶原(collagenⅣ,ColⅣ)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肾组织肾素水平;qPCR检测肾脏组织AngⅡ、TGF-β1mRNA表达情况. 结果:相比于模型组,洛汀新组及消瘀泄浊饮组大鼠Scr、Bun、Ccr及24小时尿蛋白明显改善,血清肾素水平下降,肾组织AngⅡ、TGF-β1mRNA及肾素、ColⅣ表达下调,肾脏病理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消瘀泄浊饮组大鼠死亡率低于洛汀新组和环孢素组. 结论:消瘀泄浊饮可通过下调AngⅡ表达、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延缓慢性环孢素肾病进展.
  • 摘要:肾病综合征以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和水肿为主要特点的证候群.予中医从肺论治肾病综合征,阐述从肺论治的临床应用原则进行具体探讨.
  • 摘要:中医认为,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病因、病位、病性均会发生变化,正邪斗争是贯穿全程的主线,而正气的盛衰则是其中决定性的因素.需要整体地、动态地看待疾病,并理清其来龙去脉,割裂地、机械地分型论治不是辨证论治.
  • 摘要:葛洪是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位具有划时代影响的医药学家,其代表作《肘后备急方》记载丰富的水肿治疗方药,不仅包括“发汗、利小便、攻下逐饮”的经典治疗方法,还记载了丰富食疗方法和外用方法方药,并提出了水肿忌盐、放腹水等当时较新颖的方法.这些丰富的方药、食疗、外用等方法,可为治疗水肿疾病提供宝贵的借鉴作用.
  • 摘要: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记载的肾气丸有着独特的组方旨意和配伍特点,笔者临证过程中十分推崇仲景的肾气丸,根据临床辨证使用肾气丸加减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肾系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摘要:本文总结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周富明主任医师对慢性肾炎诊治经验,认为慢性肾炎之辨治,应遵循中医理论原则,强调辨证论治,重视个体化治疗,方可达到理想疗效.
  • 摘要:根据文献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将溺毒与西医学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相联系,提出溺毒证的主要病机为脾肾衰败,二便失司,湿浊毒邪不得由尿液排出,滞留于体内而产的一种病症.虽为同一病证,但在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证候出现,因此,其治疗法则亦不尽相同,故临证辨治归纳为十法.
  • 摘要:目的:探讨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的成人IgA肾病与紫癜性肾炎的病理表现、中医证候. 方法:回顾性研究,病例组均为医院住院患者,分别诊断为IgA肾病(IgAN)和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收集相关资料. 结果:两组之间肌酐、尿素氮、甘油三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HSPN组肾小球积分、肾小球节段损伤积分高于IgAN组(P<0.05),新月体病变发生率高于IgAN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中医证型分布无统计学意义.在肾虚证、溺毒证中IgAN与HSPN的肾小球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小球节段损伤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风湿证中二者肾小球积分及节段损伤积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肝风证中两者的肾小球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肾小球节段损伤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①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成人IgA肾病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症状差别较大,但总体肾功能损害较IgA肾病轻.②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成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小球总体损害与肾小球节段损害较IgA肾病严重.在风湿证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较IgA肾病肾小球的损害较重,在肝风证中IgA肾病较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小球损害较重.在肾虚证、风湿证、溺毒证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较IgA肾病节段损害严重.
  • 摘要:目的:通过收集分析IgA肾病患者病例数据,探讨低C3血症IgA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及临床、实验室指标、肾脏病理特点,为IgA肾病的病情评估与中医辨治IgA肾病提供血清免疫学的客观依据. 方法:筛选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2014年6月~2016年12月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收集临床与实验室、病理资料,辨识患者的中医证型,分析低C3血症患者与正常C3血症患者在中医证候、临床指标、病理表现上的差异和联系. 结果:低C3组的风湿证占比明显低于正常组,肝风证患者的C3水平最低,eGFR较低,病理损伤较重. 结论:IgA肾病C3水平能反映中医证型的辨证倾向,特别肝风证与低C3血症存在密切联系,该证的病情也较重.
  • 摘要:目的:比较不典型膜性肾病(Atypical Membranous Nephropathy,AMN)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临床病理及中医证候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登记数据库中随访时间≥12月的116例AMN患者与220例IMN患者的资料. 结果:①AMN组、IMN组患者均以男性为主.与IMN组比较,AMN组患者年龄较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与IMN组比较,AMN组患者尿RBC计数、24h尿蛋白定量、尿NAG、D-二聚体较高(均P<0.01),血清白蛋白较低(P<0.05).③光镜下两组患者肾小球病变均较轻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MN患者肾小管间质急性及慢性病变均较重,尤其出现中、重度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IMN组(均P<0.05).④AMN组患者肾组织中IgA、IgM、C4、C1q、IgG2以及IgG3阳性率均不同程度高于IMN(P<0.01).而IgG4、PLA2R阳性率,AMN组明显低于IMN组患者(P<0.01).⑤AMN组患者肾组织中IgG亚型以IgG1或IgG2占优势为主,IMN组以IgG4占优势为主(均P<0.01),两组患者肾组织IgG3荧光强度均较弱.⑥AMN患者在系膜区、基底膜部位比IMN组更易出现电子致密物沉积(P<0.01).⑦AMN、IMN临床表现均以颜面或肢体浮肿、脘闷纳呆、身重困倦、少气乏力、精神萎靡为主.中医辨证分型上多见气阴两虚、脾肾气虚型,标证以水湿、湿浊为主.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AMN患者在临床和病理表现上均与IMN存在差异,提示AMN的发病机制及疾病预后可能不同于IMN,存在继发原因的可能.
  • 摘要:目的:探索中药益肾活血联合激素治疗中重度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疗效与中医证候、病理等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LeeⅢ~Ⅳ级、肾虚血瘀风湿证的患者,采用益肾活血组方联合激素治疗,总疗程12~24个月;肾综水平蛋白尿者予强的松/强的松龙每天口服0.8~1.0mg/kg;非肾综水平蛋白尿者予强的松/强的松龙每天口服0.4~0.6mg/kg,2个月减量,总疗程10~12个月;随访两年,记录各项临床资料,评价疗效及安全性,进一步分析疗效与病理等的关系. 结果:①符合纳入标准的103例患者中LeeⅢ级63例(61.2%),LeeⅣ级40例(38.8%),男女比51∶52,肾穿平均年龄36.1±12.9岁,肾穿时平均24小时尿蛋白定量1.97±2.12g,血肌酐水平为90.9±39.0μmol/l,肾小球滤过率83.7+31.8ml/min/1.73m2,随访时间24个月.②治疗随访2年,完全缓解率52.4%(54/103),总显效(完全缓解+显效)率80.6%(83/103);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肌酐较治疗前下降,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较治疗前上升(P<0.01).③24M总显效组患者基线血肌酐明显低于非显效组(P<0.01).④治疗6M、12M、18M、24M时总显效患者卡氏积分和艾氏慢性积分明显低于非显效患者(P<0.05),LeeⅢ级总显效比例明显高于LeeⅣ级(P<0.05).⑤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改善(P<0.01);⑥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进入终点事件.(⑦安全性:随访中出现少许不良事件经对症治疗后可改善,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①中药益肾活血联合激素能稳定和改善肾病理较重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肾功能,有效减少其蛋白尿,具有较好的安全性;②病理表现轻者治疗早期更容易临床获益,并可持续到2年;③肾虚、血瘀、风湿证各症状相关指标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③王永钧教授IgA肾病中医辨证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应用肾毒宁方为主辨证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为慢性肾衰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方法:纳入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住院和门诊的慢性肾衰(CKDⅡ~Ⅳ期)患者124例,根据其对应的随机编号纳入到相应的治疗组. 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三种证型88例慢性肾衰患者(CKDⅡ~Ⅳ期),治疗2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85.29%,85.71%,80.77%,与之相比,作为对照组的西医治疗组治疗的31例慢性肾衰(CKDⅡ~Ⅳ期)患者,治疗2个月后,总有效率为55.06%.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血色素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1),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内生肌酐清除率高于治疗前(P<0.05),但与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并且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治疗前后血WBC、PLT、ALT、AST无明显差异,整个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应用肾毒宁方为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满意,价格低廉,切实可行,可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在基层医院中推广.
  • 摘要:目的:评价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2~5期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7个数据库(均至2018年4月),收集关于肾康注射液辅助治疗2~5期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由2名研究员独立提取文献资料,根据Cochrane Handbook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18项研究,共127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加用肾康注射液辅助治疗CKD2~5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RR=1.40,95%Cl[1.21,1.61],P<0.0001),降低血尿素氮(BUN)(MD=3.49,95%Cl[2.89,4.09],P<0.00001)及血肌酐(Scr)(MD=64.29,95%Cl[54.56,74.02],P<0.00001),提高肌酐清除率(Ccr)(MD=7.75,95%Cl[6.85,8.66],P<0.00001)与血红蛋白(Hb)(MD=9.03,95%Cl[6.62,11.45],P<0.00001),但在不良反应方面无统计学意义(RR=0.45,95%Cl[0.20,1.04],P=0.06). 结论:肾康注射液辅助治疗能延缓多阶段CKD进展,改善并发症,但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有待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临床研究验证.
  • 摘要:由补阳还五汤治疗1例中风后遗症偏瘫合并慢性肾脏病4期病人治疗获显效,体会如下:辨证论治,抓主要矛盾,还要辨病施治,专病专治,最后还要守方不变才能获效.
  •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并筛选符合IgG4相关性小管间质性肾炎(IgG4-TIN)诊断标准的病例,分析诊断标准的适用范围,并探讨其致病机理. 方法:选取肾间质较多浆细胞浸润的肾穿刺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CD138、IgG4、IgG阳性细胞数,并根据美国梅奥诊所及日本JSN协会提出的诊断标准,筛选出IgG4-TIN的疑似及确诊病例.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间质TGFβ、NFκB的表达情况,探讨IgG4阳性细胞致炎、致纤维化的机理. 结果:通过CD138、IgG4及IgG染色筛选出病理疑似病例共28例,依据梅奥诊断标准筛选出的高度可疑IgG4-TIN病例共15例.这些病例不论临床、病理表现或IgG4阳性细胞数量及分布情况均存在较大异质性,因此进一步采用日本JSN推荐的更为严格的诊断标准,确诊IgG4-TIN病例共4例.从致病机理上看,病理疑似组TGFβ与IgG4阳性细胞存在强的正相关性(r=0.413,P=0.001). 结论:符合美国梅奥诊断标准的病例应视为高度可疑IgG4-TIN,而确诊需要日本JSN标准进一步验证.浆细胞分泌过多的IgG4可能通过刺激TGFβ因子表达及NFκB信号途径导致纤维化及免疫紊乱.
  •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并验证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CKD协定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 方法: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和祛风湿组.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指标变化. 结果:治疗后中药组、祛风湿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中药组及祛风湿组与对照组相比积分均明显下降,祛风湿组较中药组亦有下降(P<0.05),中药组及祛风湿组治疗后24h蛋白定量及血肌酐较治疗前明显下降,GFR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及血白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风湿证候是推动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病机;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CKD协定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对减少蛋白尿,稳定肾功能,延缓肾功能恶化有确切疗效,且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摘要: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ease,CKD)是持续性尿检、肾脏结构异常,肾功能损害的综合征,多数CKD患者具有加速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进展甚至死亡的风险.影响CKD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包括伴随年龄增长而丢失的肾单元、毒素暴露或疾病导致的急性或慢性肾损伤等,氧化应激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氧化代谢失平衡,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加重肾脏炎症反应,促进肾纤维化进展,因此通过检测相关产物评估CKD患者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氧化应激状态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摘要:慢性肾脏病(chronic renal diease,CKD)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近年来发病率逐渐提高,并且大多数患者会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蛋白质-能量消耗状态(protein-energy wasting,PEW)是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研究显示PEW状态与患者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对CKD患者PEW状态的治疗作一综述.
  • 摘要:目的:发现不同中医证型与尿毒症不安腿综合征(uremic restless legs syndrome,u-RLS)发病的关系及u-RLS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构成. 方法:收集225例透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不适主诉.分为不安腿阳性组(76例)及阴性组(149例),比较两组间中医证型的差异,并通过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各因素与u-RLS之间的相关性.在阳性组中,得出各个证型的构成比. 结果:阳性组中具有肾虚证或瘀痹证的病人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肾虚证和尿毒症不安腿综合征的关系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其OR值为1.920(1.074,3.432).在阳性组中同时具有肾虚证、瘀痹证、风湿证的患者所占比例达28.9%. 结论:肾虚为u-RLS发生的危险因素.在u-RLS患者中,同时具有肾虚证、瘀痹证、风湿证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
  • 摘要:目的:观察益血方联合促红素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治疗,治疗组同时每天加服益血方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2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8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血方联合促红素可有效改善血透患者肾性贫血.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全结肠灌洗对CKD3~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科室400例CKD3~4期患者,予院内自制中药复方煎液行全结肠灌洗治疗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倦怠乏力、面色少华、面浮水肿、纳差腹胀、头昏头痛、腰酸肢软、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血Scr、BUN、UA情况.结果:CKD3~4期患者经中药全结肠灌洗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肾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KD3~4期患者利用中药全结肠灌洗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指标,有效缓解病情,进而延缓病程进展.
  •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慢性肾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后的并发症及护理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慢性肾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探讨其并发症及护理要点. 结果:所有患者消融术后的钙、磷、PTH等相关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P<0.05),其中5例患者声音嘶哑,术后2~4d症状缓解;6例术后出现低热,体温37.5~38.3°C,持续2~3d,物理降温后体温恢复正常;3例患者术后出现手指麻木,予补钙后缓解;其余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观察重点为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血钙、甲状旁腺激素及相关并发症情况,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摘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基层医院降低血透导管比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有在医院血透中心行常规血液透析病人,计算运用PDCA前后长期导管例数及比率,观察PDCA管理模式在降低血透患者长期导管数比率中的作用.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前长期血透导管比率为22.4%(46/250),运用PDCA管理模式后长期导管比率逐年下降,2018年1月长期导管比例降至11.2%(34/302).结论:PDCA方法在持续降低血透导管比率中切实有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