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卒中高危人群

脑卒中高危人群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917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宜春学院学报、首都公共卫生、中国初级卫生保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4`中国脑卒中大会等;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相关文献由26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志辰、金香兰、张允岭等。

脑卒中高危人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 占比:0.5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917 占比:99.46%

总计:13992篇

脑卒中高危人群—发文趋势图

脑卒中高危人群

-研究学者

  • 张志辰
  • 金香兰
  • 张允岭
  • 杨秀泉
  • 盛雪
  • 吴浩
  • 张志军
  • 李爱辉
  • 贾鸿雁
  • 邢延芳

脑卒中高危人群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斌彬; 罗成宏; 陆伟恒; 刘群
    •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及对脑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行脑卒中筛查确定为高危人群且合并无症状颈动脉斑块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所有脑卒中高危人群分为稳定性斑块组(n=71)及易损斑块组(n=49)。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实验室指标水平,分析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生脑血管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稳定性斑块组与易损斑块组的外周血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组患者的外周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胱抑素C(CysC)水平高于稳定性斑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性质与LDL-C、Cys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易损斑块(β=1.784,OR=2.546,95%CI=1.734~2.996)、LDL-C水平较高(β=1.695,OR=2.198,95%CI=1.453~2.760)、CysC水平较高(β=1.564,OR=1.754,95%CI=1.176~2.488)是脑卒中高危人群脑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合并易损性无症状颈动脉斑块,LDL-C、CysC水平异常增高,且是后续脑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吴明灿; 李哲; 柳芳莉
    • 摘要: 目的探讨医共体框架下管理模式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医共体315例“医共体框架下管理模式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15例“非医共体框架下管理模式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生化指标、血压、药物规范使用状况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吸烟、不锻炼、饮酒患者占比分别为12.38%、3.81%、31.75%,低于对照组吸烟、不锻炼、饮酒患者的20.32%、18.41%、4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LDL)、收缩压(SBP)、血清总胆固醇(TC)分别为(2.95±1.07)mmol/L、(126.53±63.47)mmHg、(4.76±1.28)mmol/L,观察组LDL、SBP、TC分别为(2.67±1.35)mmol/L、(114.52±17.05)mmHg、(4.41±1.73)mmol/L,观察组生化指标与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规范服药率为10.16%,观察组规范服药率为97.46%,对照组用药知晓率为58.73%,观察组用药知晓率为99.05%,观察组规范服药率与用药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精神健康评分为(76.78±6.86)分,观察组精神健康评分为(88.34±7.42)分,观察组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基于医共体框架下有效管理,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饮食与生活习惯,患者用药知晓率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上升。
    • 摘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为进一步推动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的顺利进行,规范管理脑卒中高危人群,特编写《中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诊治指导规范》,关于TIA早期诊断与评价,文章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 王森; 叶开友; 徐瑞芳; 赵锦江; 吴周理; 杨惠芬
    • 摘要: 目的:通过有效的阿托伐他汀药物干预,探讨药物在卒中发病前及脑细胞并未处于完全性缺血缺氧状态下给予有效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4-6月,在上海市青浦区选择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相当但不相邻的2个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高危险因素调查,筛选出至少具有2种危险因素的暴露人群,并对其进行颈动脉B超检查,筛选出颈动脉斑块的人群217例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其中一个社区为干预组(108例),口服立普妥及阿司匹林药物,另一个社区为对照组(109例),仅服用阿司匹林药物作为干预手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和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TC、LDL-C和HDL-C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干预组70.4%高血脂症转归至正常血脂,对照组仅有18.5%的高血脂症转归为正常;干预组中13.2%的人有新发内膜增厚现象,而在对照组中有31.3%的病例发生IMT内膜增厚;干预组中9.2%的研究对象由单侧斑块发展为双侧斑块,对照组中21.2%病例由单侧斑块发展为双侧斑块;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立普妥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辅以多普勒超声进行干预前后观察斑块变化,操作性强,重复性好,便于普及,必将在缺血性卒中的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吕志英
    • 摘要: 目的:探究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采用颈动脉超声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11 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1月,研究开展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患者共计150例,所有 研究对象均采用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查,统计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所有的研究对象中,发生颈动脉血管组织 轻度狭窄、颈动脉血管组织中度狭窄、颈动脉血管组织重度狭窄、颈动脉血管组织完全闭塞的患者分别有22例、74 例、47例、7例、分别占比为14.67%、49.33%、31.33%、4.67%。高于60岁以上的97例患者中35例患者有发生颈动脉血 管组织重度狭窄的可能,占比36.08%,60岁以下的53例患者中13例患者有发生颈动脉血管组织重度狭窄的可能,占 比24.53%,相比后者明显低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 <0.05表示。结论: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 群中采用颈动脉超声,能够提高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在脑卒中人群的一级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 齐玉梅; 张若琳; 王生锋; 张群
    • 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楚雄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自编调查问卷于2018年10月—12月对云南楚雄地区某医院200名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脑卒中高危人群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较低,为45.5%,其中高危因素知晓率排列前三位的是对高血压、高钠饮食和肥胖的认知,分别为87.0%、84.5%和71.5%;对脑卒中早期症状知晓排列第1和第2位的分别是对偏侧肢体发麻(97.0%)和口角歪斜(80.5%)的认知;对脑卒中处理方法 中立即拨打"120"和使患者就地平卧的知晓率最高,分别为99.0%和65.5%;对脑卒中预防方法 中合理饮食、控制血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适量坚持运动的知晓率最高,分别为98.0%、94.0%和93.0%、92.0%.影响脑卒中高危人群对高危因素的认知因素有职业、文化程度和体育锻炼,影响早期症状认知因素的有文化程度和职业;影响预防方法 的认知因素有文化程度、体育锻炼和合理饮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楚雄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对高危因素、早期症状、预防方法 总体认知率不高,应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相应健康教育,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提高人群生命质量.
    • 古贱秀; 刘贞仔; 蒋志民; 罗秋兰; 兰桂香; 刘宏文
    • 摘要: 目的 通过横断面调查研究,探究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干预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病率及发病至入院时间(OD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1月赣州市立医院采用群体抽样方法,对赣州市章贡区周边12个自然村落>40岁的常住城乡居民应用脑卒中2项主要危险因素和8项一般危险因素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进一步复筛:血压、血糖、血脂、颈动脉斑块检查,并建档进行1、3、6、9、12个月的随访.观察干预后1、3、6、9、12个月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病率及高危人群发病患者ODT.结果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检出率中,男性高于女性,老年人群高于中年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后1、3、6、9、12个月脑卒中累计发病率分别为1.71%、2.73%、3.41%、4.09%、5.12%.经过脑卒中筛查随访并干预的发病高危人群患者入院的ODT短于常规入院患者.结论 对早期筛查出来的高危人群进行脑卒中相关知识以多种形式反复健康宣教,可以降低发病率.对于经过卒中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的高危人群发病者,能够早期正确识别脑卒中,尽快就医,缩短ODT,从而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致残率,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 刘琳琳
    • 摘要: 目的:在颈动脉狭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予颈动脉超声,分析效果.方法:选患者62例(2019.01-2020.12),按照年龄分组,分为A(年龄<60岁)、Z(年龄≥60岁)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对比颈动脉狭窄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P<0.05);62例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轻度颈动脉狭窄占比较高(32.00%、50.00%),冠心病重度狭窄较高(8.70%);Logistic回顾分析,年龄≥60岁、冠心病是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使用颈动脉超声能检出受检患者的颈动脉狭窄情况,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防治具有明确效果,特别是年龄≥60岁、冠心病人群应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 马映霞
    • 摘要: 目的:对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颈动脉超声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进行研究。 方法:本次研究开展时间为 2020年 1 月~2020 年 10 月,于本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选取 60 例纳入观察组,并将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中筛选 50 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检查结果差异。 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颈动脉内膜增厚、内膜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较高,观察组颈动脉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发生率较高(P<0.05);观察组检出单发斑块占比较高,较多,性质多为规则均匀质地为主;对照组无多发斑块,均为单发斑块,性质多为不均匀、不规则质地。 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可准确了解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从而确认是否有斑块形成及斑块性质,还可以判断管腔的狭窄情况,用于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的准确性较理想,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运用。
    • 摘要: 发表在《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1年第29卷第3期《内脏脂肪指数、脂质蓄积指数与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一文,因作者笔误,将通信作者张允岭所在的科室写错,现更正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脑病科,并在此致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