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胶结充填

胶结充填

胶结充填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1040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6篇、会议论文37篇、专利文献14269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采矿技术、金属矿山、现代矿业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七届中国充填采矿技术与装备大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等;胶结充填的相关文献由2106位作者贡献,包括倪文、郭利杰、张钦礼等。

胶结充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6 占比:4.06%

会议论文>

论文:37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14269 占比:95.69%

总计:14912篇

胶结充填—发文趋势图

胶结充填

-研究学者

  • 倪文
  • 郭利杰
  • 张钦礼
  • 周楠
  • 赵奎
  • 张宁
  • 张吉雄
  • 邓雪杰
  • 刘浪
  • 张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肖柏林; 苗胜军; 高谦; 吴凡
    • 摘要: 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扫描电镜等手段联合强度实验,从宏微观角度对比分析了3种典型胶结料的水化特性,考察胶结料种类、温度、料浆配比、超细颗粒含量对全尾砂固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冶金渣胶结材料通过碱激发、盐激法、耦合激发可完全消耗自身产生的氢氧化钙,生成额外凝胶类水化产物,有利于尾砂胶结;冶金渣胶结材料仅需水泥一半的灰砂比即可获得同等固化性能;超细颗粒对充填体早期强度的影响更显著;在40°C高温养护下,充填体的早期强度与20°C养护的后期强度有线性关系,可据此实现材料质量的快速检测。冶金渣充填胶结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需考虑成本、地域性特征,完善等级标号相关标准与评价体系,关注热应力对充填体长期稳定性的影响。
    • 袁世伦; 陈金平; 程战明; 徐刚; 刘守安
    • 摘要: 对铜山铜矿全尾砂胶结充填系统投入运行存在的系列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优化和完善改造措施,解决了极细颗粒尾砂难以沉降、充填浓度低且极不稳定等问题。实施后的生产运行表明:改造后,获得了较好的生产指标,下砂浓度稳定在63%~67%,下浆浓度稳定在65%~70%,放浆流量为100~120 m^(3)/h,充填综合成本为75~80元/m^(3);充填体质量得到了保证,改善了二步骤采场回采环境,节约了充填成本,充填系统优化效果显著,对同类矿山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
    • 张晓波; 姜群; 陈龙; 王道林
    • 摘要: 随着充填采矿法在各类矿山的广泛应用,细粒尾砂胶结充填已成为矿山充填的重要发展方向。针对锡矿山南矿存在大量民采空区和老空区需要回填以及大量尾砂面临无处排放的问题,深入分析细粒尾砂胶结充填技术的特点,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设计。细粒尾砂由溢流尾砂和全尾砂按1:1混合组成,其中-20μm粒级占比为62%,当水泥和细粒尾砂质量比为1:6,浆体质量浓度为70%时,料浆的坍落度为225.5 mm,28 d抗压强度达到1.17 MPa,流动性能和强度性能均满足矿山充填设计要求。据此,设计民采空区充填系统能力为226.93m^(3) /d,充填倍线为6~8,预计创造效益1.01亿元。该研究的成功应用为锡矿山南矿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李永亮; 路彬; 杨仁树; 林海; 徐斌; 王树帅; 刘晨辉
    • 摘要: 为了解决煤矿胶结充填开采成本高、充填工艺复杂、采充矛盾突出等问题,研发了可实现采充并行作业的连采连充采煤工艺,研究了不同配比充填材料的流动特性与龄期强度变化规律,提出了适应于不同煤层倾角的充填料浆井下混合与地面混合输送系统,以及相应的工作面密实充填方法,形成了完善的连采连充式胶结充填采煤成套技术。研究了不同充填开采模式影响下,充填采煤过程采场围岩应力动态迁移规律;基于影响充填采场围岩变形的“三量”特征,提出了充填采场覆岩移动“三度”控制原则,即较快的充填速度、合理的采空区充实度与稳定的充填体强度。阐明了煤柱与充填体交替承载控顶机理,揭示了连采连充分步置换煤炭技术原理:煤柱与充填体交替承载控顶可保证稳定的充填空间,分步置换煤柱可保证充填材料具有合理的胶结固化时间,实现采煤和充填互不干扰,工作面可连续的开采和连续的充填,采充最大限度地平行作业,大幅提高胶结充填采煤效率。研究成果应用于内蒙古西部地区4个煤矿-生态园下采煤、复合顶板、处理固体废物、回收遗留大巷保护煤柱,并进行典型工程应用案例分析。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连采连充式胶结充填采煤技术在4个煤矿均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可有效控制岩层移动、高效置换遗留煤炭资源。
    • 苏相立
    • 摘要: 地下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空区影响安全,选矿所排尾砂堆积于尾矿库对地表环境及安全造成影响。尾砂胶结充填可有效地减少地表尾矿库库容压力,延长其服务周期,并能有效控制地压,保障矿山开采安全。针对特定矿山尾砂胶结充填料进行流变测试试验,分别测试出尾砂浓度为78%、76%、74%、72%、70%、68%、66%条件下的流变试验基础数据并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流速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变小,在料浆浓度达到76%之后流速变化趋势变缓,料浆基本呈现难以流动的状态。同时,利用尾砂料浆流变试验得到的各项基本参数及流体力学基本方程,推导并计算出不同浓度尾砂料浆的流变参数计算值,可用于计算出工业生产时不同充填料浆浓度、流量及输送管道内径时的输送阻力,为充填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保障。
    • 刘形林; 陈秋松; 王道林
    • 摘要: 为解决冬瓜山铜矿富余尾矿出路及新桥硫铁矿露天坑治理问题,考虑利用冬瓜山铜矿富余尾矿对新桥硫铁矿露天坑进行胶结充填。露天坑东部尚有部分高品质挂帮矿,在露天坑胶结充填的同时必须协调解决挂帮矿安全回采难题。基于Flac^(3D)软件,构筑了露天坑挂帮矿开采与胶结充填耦合作用数值模型,进而分析了不同胶结充填高度和隔离矿柱留设厚度下,挂帮矿开采过程采场和露天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露天坑胶结充填高度分别为0 m、96 m和192 m时,对应的侧向隔离矿柱最小厚度分别为8 m、6 m和6 m;露天坑胶结充填后,露天平台承受上覆充填体应力增大,充填体覆盖条件下顶部矿柱最大拉应力值有所增长,但不影响顶部隔离矿柱留设厚度(8 m)。露天坑胶结充填有效改善了挂帮矿采场周围的应力场环境,减少了侧向隔离矿柱的留设厚度。在保证开采区域稳定性的同时,增大了挂帮矿回采的安全性。
    • 张润达; 李志海
    • 摘要: 蚕庄金矿河东矿区选矿厂尾矿分级后的粗尾砂充填至井下采空区,其余溢流细尾砂全部堆存至尾矿库。针对河东矿区尾矿库已基本饱和,且井下排水量大,采矿回采率低等问题,进行了细尾砂胶结充填工艺优化改造,并详细介绍了充填工艺改造过程。细尾砂胶结充填工艺投入运行后,大大减少了矿山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实现了无尾化矿山生产,从根本上解决了尾矿库无法建设的问题,提高了采矿回采率,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约470万元,效果较好,可供同类型矿山参考借鉴。
    • 徐卫东; 张永亮; 陈晓利; 杨勇; 吴迪
    • 摘要: 以庙岭金矿某地下采场为工程背景,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采空区处理方案对采空区和充填体围岩的影响。结果表明,充填采空区能有效缓解应力集中现象并控制岩层位移;充填体力学性能是影响充填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不改变现有采场参数和充填体参数基础上,使用混合强度充填体处理采空区方案可行。
    • 王湃; 李佳庆; 李阳博; 刘浪; 秦学斌; 张波
    • 摘要: 为了预防在充填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灾害,探索金属矿山充填管道堵塞的可视化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实验分析全尾砂胶结充填料浆在结块过程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然后,根据实验结果,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16电极ERT传感器模型,对竖直管道内壁5种位置和堵塞程度不同的结块,采用NOSER算法进行图像重建。最后,根据仿真模型,制作尺寸不同的5种结块试件,试件经过养护14 h后,放入充满质量分数为74%的全尾砂充填料浆的竖直管道中不同位置,模拟充填管道内壁5种不同的结块位置及堵塞程度。利用自主研发的16电极ERT成像系统,针对以上5种结块进行成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成像仿真实验结果与实测实验结果一致,重建图像可以准确地反映出管道内壁结块大小和所处位置。
    • 李帅; 于正; 冯如; 潘纪龙
    • 摘要: 针对拜耳法赤泥难以规模化利用的问题,开发拜耳法赤泥作为矿山胶结充填骨料。基于配方探索试验结果,运用BBD方法设计9组试验,以响应面优化法探究料浆浓度和拜耳法赤泥C料质量比与充填体抗压强度、坍落度和C料单耗3个响应量的相关关系及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在拜耳法赤泥C料质量比为6.88、料浆浓度为58.69%时满意度值达到最大,为0.729,此时充填体28 d龄期抗压强度为1.56 MPa,坍落度为29.5 cm,C料单耗为74.716 kg/t,符合矿山实际生产要求。将拜耳法赤泥用于矿山采空区充填既消除了采空区安全隐患,保障了矿山的安全持续开采,又实现了拜耳法赤泥的大规模利用,保护了地表环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