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背阔肌肌皮瓣

背阔肌肌皮瓣

背阔肌肌皮瓣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621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现代临床护理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六届/中-法(国际)乳腺癌高级学术论坛、2013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学术交流大会、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等;背阔肌肌皮瓣的相关文献由609位作者贡献,包括盛辉、张治家、王志勇等。

背阔肌肌皮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20.5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63%

专利文献>

论文:621 占比:78.81%

总计:788篇

背阔肌肌皮瓣—发文趋势图

背阔肌肌皮瓣

-研究学者

  • 盛辉
  • 张治家
  • 王志勇
  • 田恒进
  • 靖树林
  • 乔群
  • 亓发芝
  • 刘春生
  • 孙建伟
  • 汤建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芳; 徐喆; 王先明; 宋达疆; 李赞; 何建怀; 屈洪波
    • 摘要: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行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的治疗及美容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保留乳头、乳晕(NSM)或保留皮肤(SSM)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观察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评价术后美容效果。结果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保留乳头、乳晕或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术,皮瓣存活率100%,乳腺组织切除量(200±50)g,手术时间(220±40)min,手术出血量(35±15)mL,胸部引流管留置(12±4)d,背部引流管留置(20±5)d。其中,2例患者术后1个月存在背部血清肿,经重新置管引流后消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乳头部分缺血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上肢活动受限,经功能锻炼后缓解。美容效果评价显示,再造乳房优良率92%。所有患者随访36~60个月(中位数48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行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适合亚洲女性的中、小型乳房,手术可操作性强,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方月华
    • 摘要: 目的分析保留乳头乳晕的早期乳腺癌切除(NSM)联合背阔肌肌皮瓣Ⅰ期乳房重建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柘城县人民医院11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依照手术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接受NSM联合背阔肌肌皮瓣Ⅱ期乳房重建术,观察组(55例)接受NSM联合背阔肌肌皮瓣Ⅰ期乳房重建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乳房外观美容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坏死、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皮下积液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乳房外观美容效果、上肢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乳腺癌生活质量专用量表(QLQ-BR53)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NSM联合背阔肌肌皮瓣Ⅰ期乳房重建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乳房外观美容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 陈颖; 吴炅
    • 摘要: 背阔肌肌皮瓣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领域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具有恒定的血管解剖,且无需配合血管吻合等显微外科技术,操作简便,还可根据所需的缺损组织量进行相应的获取范围的调整.从单纯背阔肌到扩大背阔肌再到迷你背阔肌的探索历程,以及与假体、脂肪移植等整形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回顾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的发展使医生能够更好地依据不同病人的个体差异制定最合适的重建方案,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塑造更为美观的外形.
    • 程琳; 杜伟力; 张颖; 陈忠; 沈余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分期修复策略修复骶尾部慢性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0年1月-2020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骶尾部慢性放射性溃疡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8~74岁.Ⅰ期手术彻底清创,清创后创面面积为8 cm×6 cm~22 cm×14 cm,术后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Ⅱ期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血管情况以及创面部位、大小、深度制订个性化修复方案,采用臀上/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6例,臀大肌肌皮瓣修复4例,背阔肌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1例,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例.皮瓣或肌皮瓣面积为10 cm×8 cm~25 cm×18 cm.9例患者供瓣区直接缝合,3例患者供瓣区则采用背部中厚皮覆盖.观察术后皮瓣或肌皮瓣成活情况、肿瘤复发情况以及随访时皮瓣或肌皮瓣外观、质地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11例患者皮瓣或肌皮瓣成活;1例患者臀上动脉穿支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予以清创切除后,将皮瓣向远端推进.8例患者创面直接愈合;1例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患者出现皮瓣下感染,1例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患者皮瓣远端静脉充血,1例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患者出现肌皮瓣下血肿,1例逆行背阔肌肌皮瓣修复患者出现切口渗液、裂开,经换药等处理后愈合.术后均未见肿瘤复发.出院后随访2~52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感染复发;皮瓣或肌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良好;供瓣区愈合良好. 结论 在Ⅰ期彻底清创、VSD治疗的基础上,Ⅱ期采用血运丰富的臀上/下动脉穿支皮瓣、臀大肌肌皮瓣或者游离/带蒂背阔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慢性放射性溃疡创面,方法可靠,供区损伤小,治疗效果较佳.
    • 张刚; 郭皓; 梁杰; 管桥宇; 张冰
    • 摘要: 目的 评估乳房重建术式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ce、WangFang、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检索1990年1月至2017年11月已发表的应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背阔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单纯假体置入5种常用的乳房重建术式术后并发症的中英文文献,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文献29篇.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法术后出现皮瓣局部坏死、血清肿、感染、脂肪液化、腹壁疝及供区腹壁膨隆并发症高于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法出现术后皮瓣全部坏死、伤口裂开、感染并发症高于背阔肌肌皮瓣法,其出现术后血清肿低于背阔肌肌皮瓣法,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阔肌肌皮瓣+假体置入法出现术后血清肿高于单纯假体置入法,其在术后假体包膜挛缩、假体移位要低于单纯假体置入法,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具有横行腹直肌肌皮瓣的优点,并发症少.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并发症较低的乳房重建术.
    • 吴家豪; 许旭敏; 王严严
    • 摘要: 目的 探讨背阔肌肌皮瓣联合自体脂肪组织即刻乳房重建在乳腺癌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深圳市中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8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乳房重建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假体组(40例)和自体脂肪组(46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假体组患者在术后行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置入即刻乳房重建,自体脂肪组患者在术后行背阔肌肌皮瓣联合自体脂肪组织置入即刻乳房重建.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情况、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trategies used by people to promote health,SUPPH)、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30)、生活质量满意度、美观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开始辅助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SUPPH、QLQ-30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0.05),自体脂肪组患者术后SUPPH、QLQ-30评分均显著高于假体组(均P<0.05).自体脂肪组患者术后焦虑占比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假体组(均P<0.05),对体型、社交满意的占比和美学效果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假体组(均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背阔肌肌皮瓣联合自体脂肪组织即刻乳房重建安全性较高,美观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陈诗锐; 徐媛; 顾军; 袁斯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应用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16例.回顾该方法一期术前准备、术中设计、手术过程、术后随访、二期乳头乳晕再造和局部修整过程,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所有病例成功完成一期重建手术,2例患者完成二期乳头、乳晕再造和脂肪移植手术.手术并发症包括供瓣区血清肿、残余乳房皮瓣边缘坏死等,再造乳房外观缺陷包括上极不饱满、下皱襞不对称、瘢痕增生挛缩等.通过VAS量表评价再造乳房外观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8例,满意5例,不满意3例.结论 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一期重建乳房效果可靠,二期进行乳头、乳晕再造和脂肪移植修整后能取得良好效果.
    • 韩婷璐; 臧梦青; 朱珊; 陈博; 李杉珊; 谢婷珺; 华彬; 刘元波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 2012年7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综合治疗中心采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创面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4~81岁,平均43.6岁.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查背阔肌前缘和后缘附近的穿支血管并进行标记.术中根据拟修复缺损的大小、形状,切取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缺损;依据术前穿支血管探查结果,掀起1块或多块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转移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24例背阔肌肌皮瓣术后均成活,包括带蒂肌皮瓣22块,游离肌皮瓣2块,面积16 cm×11 cm~33 cm×17 cm,宽度9~20 cm.24例均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瓣区,其中12例应用1块螺旋桨皮瓣,11例应用2块,1例应用3块,共37块穿支皮瓣,包括36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1块自由设计穿支皮瓣.螺旋桨皮瓣的面积13 cm × 5 cm~23 cm×14 cm,血管蒂长度3~6 cm,皮瓣旋转角度90°~180°,所有螺旋桨皮瓣的供瓣区都直接关闭.术后1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完全坏死,清创后另行植皮修复;1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远端2 cm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其他35块皮瓣全部成活,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24例均获1~38个月随访,平均7个月,随访期间4例肿瘤患者出现肿瘤复发,需再次实施肿瘤切除术;所有患者对术后术区功能和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 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在确保切取一个宽大的肌皮瓣用于缺损修复的同时,还可以确保背部肌皮瓣供区能直接关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