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假体

假体

假体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831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9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7230篇;相关期刊374种,包括临床骨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交流大会、泛亚国际医学美容大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乳房整形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2010全国青年摩擦学及工业应用研讨会、第一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等;假体的相关文献由10431位作者贡献,包括史春宝、许奎雪、解凤宝等。

假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9 占比:12.85%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7230 占比:86.92%

总计:8318篇

假体—发文趋势图

假体

-研究学者

  • 史春宝
  • 许奎雪
  • 解凤宝
  • 王彩梅
  • 孟德松
  • 贾海涛
  • 陈国明
  • 郭卫
  • 刘敏
  • 梁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戴思思; 李宗瀚; 安帅; 王沛则; 冯明利
    • 摘要: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一项成熟的可缓解和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手段。TKA术后下肢力线的重建以及假体的位置均与患者术后的满意度、假体的长期生存率密切相关,也是决定其临床效果的重要因素和评价指标。临床可通过X线、二维CT(2D-CT)、三维CT(3D-CT)等影像学技术对TKA术后下肢力线和假体的位置进行测量和评估,但目前尚无公认的金标准。2D-CT测量较X线在分析假体位置或松动、假体周围骨吸收、骨折、感染等方面的敏感性更高,而3D-CT对于轴面旋转的测量具有独特优势。相信随着计算机导航和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发展,3D-CT测量会逐渐成为TKA术后常用的测量方法。
    • 邢路瑶; 胡娟娟; 周琦; 夏添; 孙墨然
    • 摘要: 目的 总结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对26例患者实施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配合包括对手术室护士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术中巡回护士重点做好机械设备布局,机器人不同机位调整,加强术中机械臂无菌管理;器械护士密切配合完成动力系统安装、截骨、胫骨平台打桩及假体置入。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完善的手术配合流程,合理的机器设备布局,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顺利实施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 张亚; 马晓孟; 孙允龙; 李锋
    • 摘要: 目的 比较3D打印假体与单纯钉棒系统用于全骶骨切除后腰椎-骨盆稳定性重建效果的有限元分析差异。方法 创建三种腰椎-骨盆重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模型1为单侧双髂骨钉双棒重建;模型2为单侧双髂骨钉双棒+3D打印假体重建,其中下方髂骨钉穿过假体;模型3为单侧双髂骨钉双棒+3D打印假体重建,髂骨钉不穿过假体。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为三组模型施加同样的材料属性和约束条件,假体与髂骨截骨面设定为表面-表面接触,摩擦系数为0.3,其余相互关系均设为绑定。限制双侧髋臼在三维坐标系上任意方向的移动,在L_(3)椎体上终板施加960 N垂直向下的压力。记录内固定钉棒的平均最大应力以及L_(5)椎体的下沉距离。结果 模型1所有髂骨钉、连接棒、L_(3)和L_(5)椎弓根钉平均最大应力及L_(5)下沉距离均显著大于模型2与模型3(P0.05);模型2上位髂骨钉和L_(3)椎弓根钉平均最大应力显著大于模型3(P0.05)。模型1和模型2上位髂骨钉平均最大应力均显著大于下位髂骨钉(P0.05);模型3内侧连接棒平均最大应力显著大于外侧连接棒(P0.05)。结论 使用3D打印假体重建全骶骨切除后腰椎-骨盆稳定性可以减少钉棒系统平均最大应力,降低钉棒断裂的风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重建技术,但假体与钉棒的组合方式仍需继续探索。
    • 杨天翔; 张晋宁; 张博文; 陈德胜
    • 摘要: 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指通过外科手术将高分子聚乙烯、陶瓷、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关节假体植入患者体内,代替病变的膝关节,用来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恢复膝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近些年来TKA临床应用已经相当成熟,但随着膝关节置换基数的增加,膝关节翻修术也随之增多;膝关节翻修手术的主要原因是关节无菌性松动和关节感染[1],虽然这二者并发症的临床表现相似,但治疗方法却截然不同[2],临床对其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 赵世聪; 吕林蔚; 刘璐; 张春秋; 叶金铎; 刘婕
    • 摘要: 目的:对膝上截肢假体植入后的骨-假体界面不同的骨整合状态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界面的应力变化,以判断临床中假体是否松动。方法:依据一名健康男性志愿者的CT二维影像扫描数据,采用Mimics软件建立三维逆向截肢后股骨模型,使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假体模型。将装配好的模型导入Abaqus软件,将骨-假体界面分为7个区域,模拟计算不同区域未骨整合时(开裂)的界面应力。结果:当骨-假体界面存在未骨整合区域时,压应力最大增大172%,剪应力最大增大230%,且未骨整合区域与骨整合区域交界处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结论:膝上截肢假体植入界面未骨整合时会显著增大界面的压应力和剪应力,界面局部应力过大可引起界面开裂,进一步演化可导致假体植入失效。
    • 陈梓淼; 任利成
    •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结合假体置入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重建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乳房美观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38),分别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行假体置入或自体脂肪移植结合假体置入进行乳房重建,观察其临床治疗情况,于术后3个月采用泽井法评价患者乳房美观度,通过随访调查患者满意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与对照组假体容积填充量分别为[(201.35±20.19)ml和(210.20±19.55)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152.70±30.50)min和(130.35±25.10)min]、手术前后乳头水平最大吸气胸围量差值分别为[(6.23±0.2)cm和(5.50±0.1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假体置入相比,应用自体脂肪移植结合假体置入进行乳房重建,能获得更好的外观美学效果,患者满意度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谢立宁; 余恩旭; 李雪超; 石伟强; 陶泓旭; 王小林; 李勇; 胡永伟
    • 摘要: 目的探讨假体在臀部塑形的应用。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对85例臀部形态欠佳的求美者进行臀部假体植入手术,女性65例,男性20例,所有臀部植入假体选择胸假体(光面、圆形、中高突),植入层次在臀大肌下,假体体积大多300-400ml;术后7-9天拆线,术后随访1个月到1年。结果有效回访70例,其中60例患者对术后臀部形状满意,无包膜挛缩、假体移位、坐骨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假体臀大肌下植入隆臀手术对臀部塑形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术前应该严格把握假体隆臀手术适应证,术前仔细评估,术后良好的护理,术中把控好操作细节,对隆臀手术的术后效果至关重要。
    • 李日涵; 韩思源; 金锋
    • 摘要: 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接受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并行假体或扩张器植入即刻乳房重建手术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患者为观察组(n=47),直接手术患者为对照组(n=79)。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包括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后续治疗开始时间等,同时以无病生存及包膜挛缩作为预后指标比较2组预后情况。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并发症中皮瓣坏死、血肿形成、术后感染、假体丢失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仅切口皮肤表皮松解的发生率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认为新辅助化疗未增加假体或扩张器植入即刻乳房重建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虽然后续治疗的开始时间延长,但未影响患者预后。
    • 尹识渊; 裴儒
    • 摘要: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1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8例(34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臼杯外展角,比较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及下肢长度变化。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1个月,平均19.00(12.25,31.75)个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5.91±3.89)分,患肢长度(818.1±19.9)mm,双下肢长度差3.3(2.0,6.4)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髋疼痛消失,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安全有效,可使患髋恢复正常位置及功能。
    • 胡清; 李建; 龚建平; 俞乔; 邓荣
    •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肌筋膜蒂皮瓣在早期乳腺癌患者行即刻假体乳房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1日至2021年5月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3例行胸肌筋膜蒂皮瓣即刻假体乳房重建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生存状况及美容效果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创面感染的并发症,予以加强抗感染、换药及引流后痊愈出院,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全组患者随访6~30个月,无复发、转移及死亡。术后对重建乳房评价优良率为91%(21/23),2例评估效果一般。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胸肌筋膜蒂皮瓣行即刻假体乳房重建术具有取材简单,创伤较小,美容效果良好等优势,便于推广及掌握,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乳房重建方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