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胃瘫

胃瘫

胃瘫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87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0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8664篇;相关期刊367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首届两岸四地中医药循证高峰论坛、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治未病”发展论坛、全国第十三次中医药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学术交流会等;胃瘫的相关文献由1844位作者贡献,包括秦新裕、吴国鑫、廖圣芳等。

胃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0 占比:8.72%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8664 占比:91.04%

总计:9517篇

胃瘫—发文趋势图

胃瘫

-研究学者

  • 秦新裕
  • 吴国鑫
  • 廖圣芳
  • 张义王
  • 李泉旺
  • 王彦斌
  • 胡凯文
  • 陈国
  • 陈汉民
  • 于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白杨; 程传浩; 曹珊
    • 摘要: 旋覆代赭汤为仲景经方之一,具有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之功效,临床常应用于证属肝胃不和、脾胃气虚、气郁痰阻的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障碍、胃癌等消化道疾病,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胃肠动力、镇吐、减少胃酸分泌、多靶向抗肿瘤等机制延缓病变进程。但目前旋覆代赭汤抗消化道肿瘤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少,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亟需加强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深入挖掘该方剂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明确其核心作用靶点,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金小娟; 曾妃; 王晓; 章红亚; 吴金晶; 黄科儿
    • 摘要: 总结1例重度烧爆伤并发难治性胃瘫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为严格的烧伤创面管理,严密监测腹部情况,及时予胃液回输和营养支持,注重感染的防控,同时通过调节室温和悬浮床温度维持患者体温。经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稳定,烧伤皮肤恢复良好,胃肠功能恢复,康复出院。
    • 于丽娜
    • 摘要: 目的分析四花穴隔药灸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0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予以对照组常规疗法,研究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予以四花穴隔药灸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液引流量进行比较,并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痊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研究组的胃液引流量为(1553.42±399.82)mL/d,与对照组的(1524.46±402.13)mL/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5,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胃液引流量为(80.26±237.51)mL/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3.32±507.88)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7,P<0.05)。研究组的临床治疗痊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P<0.05);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的7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P<0.05)。结论相比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常规疗法,患者采用四花穴隔药灸疗法后的临床治愈率更高,对加快患者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 叶智斌; 张立晓; 张利飞; 单昆昆; 梁巍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术后胃瘫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7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均行右半结肠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其中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368例,腹腔镜根治性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102例,观察术后胃瘫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胃瘫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470例患者中9例发生术后胃瘫,发生率为1.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围手术期血糖水平、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手术切除范围与术后胃瘫发生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围手术期血糖≥11.1 mmol/L、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0分及根治性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是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右半结肠癌术后胃瘫的发生与年龄、围手术期血糖水平、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手术切除范围有关。
    • 沈明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手术后胃瘫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胃癌手术后胃瘫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时间。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为(8.55±2.36)d,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为(15.69±2.69)d;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手术后胃瘫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且治疗安全性较高,治疗时间较短,可推广到临床。
    • 张晨琛
    • 摘要: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我院实施胃癌根治术的9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接受胃癌根治术后是否发生胃瘫分为胃瘫组(n=12)和非胃瘫组(n=86)。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将其中存在明显差异的指标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病理分期、Borrmann分型、术后镇痛方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年龄、术前焦虑症、糖尿病、术前低蛋白、术前幽门梗阻、手术吻合方式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年龄、糖尿病、术前低蛋白、术前幽门梗阻、手术吻合方式为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实施胃癌根治术患者发生术后胃瘫与年龄、糖尿病、术前低蛋白、术前幽门梗阻、手术吻合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需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合理干预,降低患者术后胃瘫发生风险。
    • 朱兴业; 张亮; 郭腾龙; 苏英锋; 薛建; 罗殿喜
    • 摘要: 探讨右半结肠癌术后胃瘫发生的高危因素,建立预测胃瘫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评价。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右半结肠癌患者233例,根据术后胃瘫发生情况分为发生胃瘫组(n=29)及非胃瘫组(n=204)。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将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一致性指数及内部Bootstrap法抽样检验等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S2002营养评分、术前有无糖尿病、脉管浸润与否、有无吻合口瘘、有无腹腔感染是右半结肠癌术后胃瘫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基于以上影响因素构建了列线图模型,预测右半结肠癌术后胃瘫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80(95%CI:0.907,0.966)。一致性指数验证、Bootstrap法内部验证模型显示稳健性良好。NRS2002营养评分、术前有无糖尿病、脉管浸润与否、有无吻合口瘘、有无腹腔感染是右半结肠癌术后胃瘫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珊毓; 魏孔孔; 魏育才; 杨飞; 杜志兴
    • 摘要: 术后胃瘫病因复杂,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及住院费用增加,早期识别及精准治疗对术后胃瘫患者较为关键,可有效减轻症状,减少患者负担。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1例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Billroth Ⅱ式吻合)术后胃瘫患者在早期应用七叶皂昔钠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张熙; 冀深霞; 李亚红
    •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刺联合心理疏导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腹外科胃恶性肿瘤术后发生胃瘫患者71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莫沙必利5mg,3次/d,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刺联合心理疏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瘫主要症状变化情况、胃排空主要功能变化以及治疗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CS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14d、21d、28d胃管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刺及心理疏导治疗能显著改善术后残胃动力障碍,缩短插管时间,有助于促进术后残胃功能恢复.
    • 吴春薇; 谢瑛; 蔡军
    • 摘要: cqvip:胃癌是我国男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1],手术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常见恶心、呕吐、腹胀等一系列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所致症候群,其中胃排空延迟、Roux滞留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22.7%~56%、10%~30%[2-3]。胃肠功能障碍可导致患者经口进食延迟、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增加。恢复胃管和十二指肠的胃肠动力可以改善体质量减轻[4],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