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胆囊癌

胆囊癌

胆囊癌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87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69篇、会议论文59篇、专利文献10267篇;相关期刊673种,包括国际外科学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2014年肝胆胰外科张家港学术论坛暨第26届全国肝胆胰外科学术经验交流会等;胆囊癌的相关文献由5916位作者贡献,包括石景森、刘颖斌、全志伟等。

胆囊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69 占比:21.15%

会议论文>

论文:59 占比:0.45%

专利文献>

论文:10267 占比:78.40%

总计:13095篇

胆囊癌—发文趋势图

胆囊癌

-研究学者

  • 石景森
  • 刘颖斌
  • 全志伟
  • 耿智敏
  • 王作仁
  • 刘厚宝
  • 王林
  • 彭淑牖
  • 刘会春
  • 锁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高永涛; 王晓岐; 刘涛; 白浪; 李晓勇; 姬乐
    • 摘要: 目的 探究凝血指标评估胆囊癌患者病情状况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入治疗80例胆囊癌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胆囊炎患者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和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相关指标.结果 在手术前,观察组患者的PT和Fb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低分化组的Fib指标显著高于高分化组(P0.05),TNM I-II期患者中的Fbg指标显著低于TNM I-II期(P<0.05).结论 凝血指标应用于评估胆囊癌患者病情情况,对胆囊癌的凝血指标检测有助于判定胆囊患者的病情,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杨帆; 王健; 文智
    • 摘要: 目的 总结胆囊腺肌症与胆囊癌患者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方法 2015年9月~2020年9月我院诊治的胆囊腺肌症患者113例和胆囊癌患者78例,均接受MSCT和超声检查,外科手术治疗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MSCT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749)显著高于超声检查(Kappa=0.577);MSCT诊断胆囊腺肌症的准确度为88.0%,显著高于超声检查的79.6%(P<0.05);MSCT对局限型胆囊腺肌症的检出率为97.1%,显著高于超声检查的82.9%(P<0.05);在CT检查上,胆囊腺肌症表现为胆囊壁光滑、RAS窦和肝胆交界清楚显示率分别为36.3%、36.3%和69.0%,显著高于胆囊癌组的9.0%、6.4%和38.5%(P<0.05).结论 MSCT检查诊断胆囊腺肌症有较高的正确率,其特征有助于与胆囊癌鉴别.
    • 孙瑞辉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胆囊癌与非胆囊癌的CT图像,探讨CT定量技术在胆囊癌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进行胆囊手术的248名患者,分析CT征象,比较胆囊癌患者与非胆囊癌患者的相关CT征象差异,回归分析胆囊癌与这些征象的相关性和诊断方面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等。结果在本次选取的248名患者中,胆囊病变类型、增厚类型和程度、动脉期CT值与同期肝实质的比较、是否伴有黏膜不完整和淋巴结肿大、以及临近胆囊周围肝实质的情况与胆囊癌、非胆囊癌的CT图像差异有关(P<0.05)。经过回归分析,发现胆囊黏膜不完整、动脉期CT值高于肝实质与胆囊癌有较高的相关性,两种征象结合诊断有利于提高CT诊断胆囊癌的准确性,能够较好的分辨出胆囊癌患者与非胆囊癌患者。结论如患者在CT图像中出现动脉期CT值高于肝实质及胆囊黏膜不完整的情况,则患者多半患有胆囊癌
    • 曹竣博; 王莫然; 王硕; 孟凡石
    • 摘要: 近些年来,各种新型免疫抑制类药剂不断地被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使得临床医师们因此有了更大的研究空间,甲磺酸阿帕替尼也应运而生。甲磺酸阿帕替尼是一种新新型靶向药物,它适用于治疗胆囊癌等外科疾病,可用来研究探索新的靶向药物治疗方案,达到更好的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提高胆囊癌患者的治疗存活率。甲磺酸阿帕替尼作为一种靶向药物,实际临床应用中对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但其针对不同恶性实体瘤的潜在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且血药浓度监测及基因位点研究甚少。本文从作用机制和应用方面对甲磺酸阿帕替尼进行了概述,并阐述了甲磺酸阿帕替尼的合成研究进展,为国内相关医学家提供参考。
    • 马文波
    • 摘要: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胆囊癌的疗效。方法74例胆囊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阿帕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血清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Dickkopf-1]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VEGF、CEA、sIL-2R、Dickkopf-1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VEGF(265.25±82.41)ng/ml、CEA(15.65±6.75)ng/ml、sIL-2R(528.49±95.51)U/ml、Dickkopf-1(1.21±0.32)ng/ml低于对照组的(358.37±79.52)ng/ml、(21.61±9.45)ng/ml、(635.31±102.67)U/ml、(1.65±0.39)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囊癌的治疗中,采用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
    • 张华甫; 王霞; 翁昆仑
    • 摘要: 目的探讨精准胆道外科技术与传统胆囊癌(GC)根治术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10—2018-10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行GC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精准胆道外科技术组(精准组)和传统手术组(传统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共纳入84例患者,每组42例。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以及术后排气、下床活动、拔除引流管时间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组术后1a、2a、3a生存率分别为68.29%、46.34%、29.27%,传统组分别为43.59%、20.51%、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比较,采用精准胆道外科技术治疗GC,可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机体术中出血量、提高淋巴结清扫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对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具有积极意义。
    • 王保全; 张伟; 田园; 雷喜锋; 王旭
    • 摘要: 目的研究miR-142-5p调控CCND1对胆囊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并阐明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qPCR鉴定miR-142-5p在人胆囊上皮细胞和人胆囊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用于验证miR-142-5p与CCND1的靶向关系。CCK-8用于检测人胆囊细胞增殖。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胆囊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标志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iR-142-5p在胆囊癌细胞系中显著低表达,且在GBC-SD细胞中表达最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142-5p能够抑制野生型CCND1的荧光素酶活性。结论功能试验表明,过表达miR-142-5p抑制GBC-SD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同时过表达miR-142-5p和CCDN1能够部分逆转过表达CCDN1对GBC-SD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证实miR142-5p通过抑制CCND1表达,进而抑制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 熊世锋; 邹浩
    • 摘要: 目的探讨胆囊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胆囊癌的综合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胆囊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胆囊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将患者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最终共纳入101例患者,淋巴结转移组有41例,无淋巴结转移组有6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分期、组织学分级、肝脏侵犯、术前CA19-9≥100 U/mL、术前CA19-9+CEA+CA125联合与胆囊腺癌淋巴结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分期、组织学分级、术前CA19-9+CEA+CA125联合是胆囊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CA19-9≥100 U/mL或CEA≥20 ng/mL或CA125≥50 U/mL的胆囊腺癌患者应考虑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对于T3、T4分期,组织分级为G3、G4,以及术前CA19-9≥100 U/mL或CEA≥20 ng/mL或CA125≥50 U/mL的胆囊腺癌患者应考虑术后综合治疗并密切随访。
    • 尹梓名; 慕长龄; 束翌俊
    • 摘要: 为辅助临床诊断胆囊癌,使用深度学习技术,通过改进的3D-DenseNet建立一个基于患者增强CT影像的胆囊癌辅助诊断模型。首先,将患者多张动脉期CT转化为三维影像,利用医生标注的胆囊区域,将三维影像切割出感兴趣区域;然后对传统DenseNet网络进行优化,改进Dropout机制与Softmax损失函数并在输出部分将交叉熵函数替换为Focal-loss以进行不平衡校正,从而建立胆囊癌辅助诊断模型;最后,将测试集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采用ROC曲线、召回率、准确率评估模型性能。通过训练集不断迭代训练,模型损失函数值逐渐收敛,诊断误差也不断下降,在尝试过多种不同的模型结构后,选取出的最优模型准确率为91.4%,特异度为95.2%,灵敏度为88.0%,精确率为95.8%。基于改进3D-DenseNet的胆囊癌诊断模型使用多张患者CT影像数据提取深度特征,充分利用了医疗检测数据,具有较佳的性能和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以辅助临床进行胆囊癌诊断。
    • 曹献启; 李之拓; 李浩然
    • 摘要: 胆囊癌是胆管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时症状不明显,可能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胆囊结石的性状、细菌感染、胆汁毒素及遗传因素均是胆囊癌发生的可能诱因。糖尿病、雌激素、肥胖等因素与胆囊结石相互作用可增加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癌的发生风险。外科手术治疗是胆囊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结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了解胆囊癌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胆囊癌高危患者并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是防治胆囊癌的关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