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群体遗传

群体遗传

群体遗传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2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植物保护、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1811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海洋与湖沼、生物学教学、遗传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6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中国海洋学会第六届青年海洋科学家论坛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第七届青年海洋科学论坛、第三届(2012)中国黄羽肉鸡行业发展大会等;群体遗传的相关文献由613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军、侯林、王宗华等。

群体遗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1 占比:1.34%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1811 占比:98.54%

总计:11986篇

群体遗传—发文趋势图

群体遗传

-研究学者

  • 任军
  • 侯林
  • 王宗华
  • 罗明
  • 邹向阳
  • 陈振文
  • 高军
  • 黄路生
  • 刘丽
  • 杜小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海伦; 魏环宇; 杨伟; 李成云; 刘永胜; 王云月; 王扬; 谢勇
    • 摘要: ‘月亮谷’是云南元阳梯田种植面积最大的地方籼稻品种,种植历史逾百年仍保持对稻瘟菌较稳定的田间抗性,我们猜测其原因与‘月亮谷’-稻瘟菌的群体互作有关。为此,本研究采用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利用稻瘟菌16对SSR引物,对从‘月亮谷’不同单粒传纯系、‘月亮谷’自然群体、现代品种‘合系22-2’及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环境中分离到的稻瘟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了解不同‘月亮谷’纯系对稻瘟菌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来源于梯田环境的稻瘟菌与不同水稻品种(系)的稻瘟菌群体遗传结构差异明显,梯田环境:Ht=0.1603,I=0.3238;水稻寄主群体:Ht=0.0929,I=0.2009。而且,分离自不同水稻品种(系)的稻瘟菌群体遗传结构差异也较大,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和PIC的总体趋势是:‘月亮谷’感病纯系(L4、L3)>‘月亮谷’自然群体(G5)>‘月亮谷’抗病纯系(L1、L2)>‘合系22-2’(H6)。基于neighbor-joining的聚类分析发现,从环境(Y)中挑选的30株稻瘟菌和6个不同水稻寄主材料上分离到的稻瘟菌群体在相同相似系数下的遗传宗谱的数量变化趋势为:Y>L4>G5>L3>L1>L2>H6,说明现代品种对田间稻瘟菌群体产生的选择压力最大。水稻地方品种的抗病纯系群体对环境中稻瘟菌群体也产生了与现代抗性品种相类似的正向选择作用,而感病纯系和自然群体有利于稻瘟菌群体的稳定性选择。
    • 魏巍; 张寿勋; 徐冲冲; 姜焰凌; 李屹; 杨朔; 韩建利; 黎宽; 赵斐; 杨晓佩; 张柠; 卢晓筱; 钟树荣
    • 摘要: 目的调查云南白族民家支系2323个健康无亲缘关系个体18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计算群体遗传学参数,建立云南白族民家支系群体的遗传学基础数据,为司法鉴定工作中的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323份云南白族民家支系人群无关个体样本,采用DNATyperTM19试剂盒,进行直接PCR复合扩增,用AB 3130XL自动遗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分离,用GeneMapper ID-X 1.5软件对分离的STR进行分型。使用Modified-Powerstats软件统计等位基因频率,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HWE)检验,计算匹配概率等法医学参数。使用Arlequin软件计算Fst和P值。使用Phylip软件计算Nei’s遗传距离。使用SPSS软件进行多维尺度(MDS)分析。应用Mega软件构建相邻连接(NJ)系统发育树。结果18个STR基因座中共观察到230个等位基因和1073种基因型。除D13S317基因座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008)外,其余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18=0.0028)。18个STR基因座的累积个人识别能力(CDP)达0.999999999,累积非父排除概率(CPE)达0.99999994055。Fst值、Nei's遗传距离以及NJ系统发育树的结果均提示,白族民家支系与云南布朗族和云南佤族相距较远,而与大理白族和怒江白族相距较近。结论上述18个STR基因座在云南白族民家支系群体中具有高度多态性,可用于司法鉴定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 刘学锋; 李小梅; 张国武; 张沛健; 刘果; 黄敏; 陈银霞
    • 摘要: 为了解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对168份种质材料进行RAD-seq测序,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并进行主成分、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比对参考基因组平均比对率为81.02%,平均测序深度23.18×,最终获得45552个高质量的SNPs。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供试蓝花楹可划分为2个大的类群,来自川、渝地区的种质材料基本归为一类;其余地区归为另一类。19个地区的蓝花楹在SNP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云南昆明(YNKM)居群的核苷酸多样性(π)和期望杂合度(He)最大,表现出最高的遗传多样性。因此,来自川、渝地区的蓝花楹具有相对较近的亲缘关系,推断来自同一祖先,而其余地区的种质可能是随机引种栽培。
    • 袁仁森; 王旭; 张景景; 森林; 董刚强; 刘义飞
    • 摘要: 目的 本文对神农香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var. aromaticum)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特征代谢产物开展研究,并以此为依据筛选核心种质,为神农香菊的资源保护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21对分别来源于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的简单重复序列引物(SSR)对我国神农架林区的151份神农香菊样本、41份疑似野菊样本和武汉市洪山区11份野菊对照样本进行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基于遗传信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对不同遗传分组的代表性纯合样本开展9种代谢物的差异分析,利用最小距离逐步取样策略(LDSS)筛选神农香菊的核心种质。结果 21对引物在所有研究样本中共扩增出202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9.619个。神农架5个居群的平均有效基因数(Ne)为2.518,香农多样性指数(I)为1.004,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26,杂合度(H)为0.246。居群间具有较低的遗传分化(F_(st)1)。遗传结构分析显示,神农架的所有样品可分为三个遗传组。异绿原酸C、蒙花苷、木犀草苷等物质在三个组的样本间有明显的含量差异。基于遗传信息,最终筛选出了来自神农架3个地方居群的45份核心种质。结论 本研究展示了神农香菊自然居群整体存在的中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同时神农香菊样本与邻(混)生的疑似野菊样本具有清晰的形态差异,但两者间可能存在基因流或遗传混杂。这些信息为研究神农香菊的起源进化和对其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
    • 高红艳; 余舰; 冯小丹; 吴孝宏; 罗丽; 李贤凤; 刘超; 陈鹏宇
    • 摘要: 目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因其高度多态性的遗传学特征,在法医遗传学、分子人类学、群体遗传学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开发的复合检测体系由于采用了更多数目的STR基因座而具有更高的分辨能力和应用价值.遗传多态性研究是STR在特定人群中应用的前提.本研究评估山西运城地区汉族人群23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在法医学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山西运城汉族与其他不同群体的遗传关系.方法:应用AGCU EX25扩增试剂盒对来自山西运城汉族的525例健康无关个体进行23个STR基因座的复合扩增,ABI 3500遗传分析仪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离,GeneMapper v 3.2软件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各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及法医学参数;并结合已公开报道的其他13个群体等位基因频率数据,计算群体间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23个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0.0010~0.5090,各基因座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23个STR累积个人识别率(cumulative power of discrimination,CPD)、累积三联体非父排除率(cumulative power of exclusion for trios,CPEtrio)、累计二联体非父排除率(cumulative power of exclusion for duos,CPEduo)分别为1?1.3052633748×10?27、1?2.5831520522×10?10和1?1.1936375004×10?6.群体比较结果显示山西运城汉族与陕西渭南汉族、宁波汉族、辽宁汉族等同语系或地理位置较近的群体遗传关系较近,与新疆维吾尔族、广东汉族等不同语系或地理位置较远群体的遗传关系较远.结论:23个STR组成的复合体系较传统的STR复合体系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态性和鉴别能力,能更好地应用于山西运城汉族人群的法医学个人识别、亲子鉴定及群体遗传学研究中.
    • 邹杭宇
    • 摘要: 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晚疫病是极为常见和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严重制约着整个马铃薯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于此,文章就将从其晚疫病的主要症状和危害入手,分析我国各种植区域的病菌群体遗传特性,并以此为基础给出病害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 邹杭宇
    • 摘要: 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晚疫病是极为常见和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严重制约着整个马铃薯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于此,文章就将从其晚疫病的主要症状和危害入手,分析我国各种植区域的病菌群体遗传特性,并以此为基础给出病害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 摘要: cqvip:2021年9月15日,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国际竹藤中心研究人员在竹子群体遗传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427个基因组的分析,揭示了毛竹种群结构的特点以及材性性状的遗传基础。文章题目为:Analysis of 427 genomes reveals moso bamboo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genetic basis of property traits。该成果是继中国发布首个竹类植物基因组——毛竹基因组草图之后,竹子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项突破性成果,再次彰显了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对世界竹藤科技发展的引领作用,对于增强中国林业科技创新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 周洲
    • 摘要: 原有的人类遗传性状调查实验是基于其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单基因遗传规律,通过社会调查与群体遗传学分析,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及其运用.但目前的研究发现,这些性状并不完全符合单基因遗传规律,因此有必要对该实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文章对改进后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形成了具有探究式特点的综合性实验.改进后的实验能够使学生掌握群体遗传学数据调查与结果分析的科研思路和操作技术,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于舒怡; 刘长远; 关天舒; 王辉; 刘丽; 李柏宏
    • 摘要: 为明确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的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水平,于2014-2015年定期采集露地和避雨2种栽培模式下的葡萄霜霉病菌菌株,利用6对SSR引物对该病菌基因型、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露地和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大于0.14,香农多样性指数大于0.31,2种栽培模式下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避雨栽培模式可显著降低群体等位基因数和等位基因频率.露地栽培模式下该病菌群体的流行模式呈现中等水平无性繁殖,2年初侵染和再侵染对病害流行的贡献率分别约占26.1%和73.9%;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流行模式则呈现高等水平无性繁殖,初侵染和再侵染对病害流行的贡献率分别约占4.3%和95.7%.卵孢子的形成对于葡萄霜霉病菌种群遗传变异和有效越冬起着关键的作用.2014-2015年露地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主效流行基因型对病害流行的贡献率分别为44.5%和51.8%;而其在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贡献率分别可达84.2%和87.1%.同一年份的露地和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主效基因型种类相同,2个群体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且二者之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推测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的初侵染源自于避雨设施附近的露地栽培病株上再侵染形成的飞散传播孢子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