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群体感应系统

群体感应系统

群体感应系统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学、基础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781581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玉溪师范学院学报、四川动物、生物加工过程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五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第七届中国肉类科技大会暨中国(重庆)奶业高峰论坛等;群体感应系统的相关文献由435位作者贡献,包括郑俊霞、杨超、王立抗等。

群体感应系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81581 占比:100.00%

总计:3781667篇

群体感应系统—发文趋势图

群体感应系统

-研究学者

  • 郑俊霞
  • 杨超
  • 王立抗
  • 田文月
  • 谢俊涛
  • 黄家晋
  • 孙平华
  • 苏亚伦
  • 陈鸿庚
  • 黄智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凯; 时翠销; 宋国滨; 黄颖; 徐元宏
    • 摘要: 目的探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常见群体感应(QS)系统调控基因和毒力基因的携带和表达情况及与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检验科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97株,应用vitek2-compact仪器法及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4种QS系统调控基因及7种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对结果做统计学分析;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调控基因LasI、Rh1R和毒力基因exoS、PCN的表达情况,对两类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线性分析。结果97株分离株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小于10%且阿米卡星最低为2.06%,对其余药物耐药率均在11%以上,最高的为亚胺培南25.77%,43株为多重耐药菌株,且呼吸系统来源的菌株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更高。PCR基因检测结果显示:4种QS系统调控基因LasI、LasR、Rh1I、Rh1R检出率均为100%;7种毒力基因检出率最高的为exoT 98.97%(96/97),最低的为exoU 13.40%(13/97),PCN 43.30%(42/97),其余毒力基因检出率皆在86%以上。未携带毒力基因的菌株对头孢他啶等6种抗菌药物耐药,携带有7种毒力基因的菌株对头孢他啶耐药。PCN、exoS、exoU阳性菌株中,非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NMDR-PA)所占比例更高;PCN+菌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exoS+/exoU-菌株相比,exoS-/exoU+菌株耐药的抗菌药物种类明显下降。NMDR-PA中调控基因rh1R、LasI的相对表达量更高且Las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控基因rh1R与毒力基因exoS、调控基因LasI与毒力基因PCN之间的表达呈正向线性关系。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仍较严重且表现多重耐药,调控基因稳定存在于菌株中,除exoU、PCN外,其余毒力基因exoS、exoT、exoY、ToxA、LasB携带率均较高,调控基因rh1R、LasI能正向调节毒力基因的表达,QS系统调控基因与毒力基因均会影响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
    • 王海亮; 张文举; 牛俊丽; 聂存喜
    • 摘要: 细菌群体感应(QS)是细菌用来调节集体行为的细胞间通讯过程。QS依赖于细胞外信号分子动态调节多种代谢和生理活动。研究发现,细菌QS在调控肠道微生物及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是营养素主要的吸收器官,也是微生物菌群的聚集地,肠道内的营养素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动物机体的健康。有害细菌会通过QS分泌的毒力因子威胁宿主的健康,而益生菌会通过抑制有害细菌QS的发生而达到保护宿主的目的。因此,本文对细菌QS、肠道微生物、营养素三者之间的联系及抑制QS促进肠道健康的对策进行了综述。
    • 赵方建; 刘唯(综述); 陈键(审校)
    • 摘要: 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一种革兰阴性的条件致病菌,同时也是常见的医院内感染菌,在2020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中位于非发酵菌分离率首位[1]。其产生的外毒素、弹性蛋白酶、绿脓素等多种致病产物,可引起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皮肤伤口和手术切口在内的多方式多部位的感染,在儿童重症血流感染中病死率甚至可达到76%[2]。研究表明PA可通过形成生物膜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清除和抗菌药物的杀伤,生物膜中细菌抗性甚至比浮游菌高1000倍[3]。
    • 曾桃花; 李文茹; 谢小保; 施庆珊; 张建设
    • 摘要: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一种交流机制,广泛存在于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是人类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它具有至少3种QS系统,即las、rhl和pqs系统,且各系统之间存在着级联调控关系,它们共同作用调控着该菌众多毒力基因的表达和毒力因子的产生.近年来,通过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QS系统以控制其毒力和致病力,成为一种新型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防控策略.植物精油是一种天然的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s,QSI),多种精油活性化合物都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QS系统,而且尚未发现细菌对其产生耐药性.基于此,梳理了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的组成及其级联调控关系,简要介绍了植物精油的QS抑制机制和抑制活性,并重点综述了萜烯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含硫含氮化合物4类精油化合物对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从天然化合物中发现和筛选安全、高效的细菌QSI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为致病菌的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 王帅涛; 高倩倩; 成娟丽; 林金水
    • 摘要: 作为人类条件性感染的前三大病原菌之一的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对免疫功能低下和囊性纤维化患者可以造成严重和持续性感染.造成这种持续感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细菌接收外界信号后,在自身调控网络的协同作用下,会依附于固体表面,并产生胞外多糖、基质蛋白和胞外DNA等大分子物质形成高度结构化的膜状复合物将自身包裹形成生物被膜群体结构.生物被膜可以有效帮助细菌定殖、提高细菌对抗菌物质和宿主免疫反应的抵抗能力、促进群落细菌的细胞-细胞之间的信号交流等,是临床治疗中病原菌慢性感染和反复感染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篇综述重点介绍了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各组成成分及其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重要功能,并进一步阐述了群体感应系统(las、rhl、pqs与iqs)和c-di-GMP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作用.通过本篇综述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和调控的过程,为开发新的治疗生物被膜感染策略提供帮助.
    • 饶荣华; 张俊威; 吴小刚
    • 摘要: 许多植物病原细菌通过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调控相关毒性因子的表达,而群体感应淬灭(quorum quenching,QQ)是通过干扰QS系统,达到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利用原位培养法分离得到2000多株不同菌株形态的植物根围细菌,结合QS系统信号分子检测平板筛选到7株具有QQ活性的候选细菌,其中菌株37-1可完全降解信号分子。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37-1属于Shinella sp.。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菌株37-1中存在一个可能的QQ降解酶编码基因aiiS(autoinducer inactivation gene from Shinella s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AiiS属于α/β水解酶家族蛋白。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进一步表明AiiS可水解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AHL)类QS信号分子中的内酯健,生成酰基高丝氨酸,因此AiiS属于AHL内酯酶。将aiiS基因导入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 Z3-3中,可显著降低该菌AHL信号分子和果胶酸盐裂解酶的产生及其在白菜、马铃薯和胡萝卜上的致病性。以上结果表明菌株37-1中AiiS蛋白是一种AHL内酯酶;病原细菌中异源表达aiiS基因可有效干扰相关病原细菌中QS系统的调控功能,表明AiiS蛋白具备开发为潜在新型生防制剂的价值。
    • 林建群; 陈林旭; 高雪彦; 林建强
    • 摘要: 嗜酸性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spp.)是一类重要的极端环境微生物与工业微生物.该类细菌通过氧化硫或亚铁获得电子以固定二氧化碳进行自养生长,是驱动矿山环境酸化和重金属溶出的关键菌群,也是生物冶金等微生物浸出技术中的核心菌群.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是细菌种内及种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广泛分布于嗜酸性硫杆菌等化能自养微生物中,比如类似于LuxI/R的AfeI/R系统.系统介绍近年来嗜酸性硫杆菌菌体感应系统研究成果,尤其是在AfeI/R种群分布、生物学功能、调节机制及其应用研究中的新发现与新理论.讨论今后嗜酸性硫杆菌群体感应系统研究的主要方向及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以促进极端微生物群体感应系统理论研究的开展与产业应用技术的开发.
    • 饶荣华; 张俊威; 吴小刚
    • 摘要: 许多植物病原细菌通过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调控相关毒性因子的表达,而群体感应淬灭(quorum quenching,QQ)是通过干扰QS系统,达到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利用原位培养法分离得到2000多株不同菌株形态的植物根围细菌,结合QS系统信号分子检测平板筛选到7株具有QQ活性的候选细菌,其中菌株37-1可完全降解信号分子.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37-1属于Shinella sp..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菌株37-1中存在一个可能的QQ降解酶编码基因aiiS(autoinducer inactivation gene from Shinella s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AiiS属于α/β水解酶家族蛋白.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进一步表明AiiS可水解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AHL)类QS信号分子中的内酯健,生成酰基高丝氨酸,因此AiiS属于AHL内酯酶.将aiiS基因导入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 Z3-3中,可显著降低该菌AHL信号分子和果胶酸盐裂解酶的产生及其在白菜、马铃薯和胡萝卜上的致病性.以上结果表明菌株37-1中AiiS蛋白是一种AHL内酯酶;病原细菌中异源表达aiiS基因可有效干扰相关病原细菌中QS系统的调控功能,表明AiiS蛋白具备开发为潜在新型生防制剂的价值.
    • 董行; 郎东浩; 符雪; 李芳; 王凌峰
    • 摘要: 群体感应(QS)系统是细菌调节群体生理行为的一种常见机制,与细菌本身密度相关。细菌QS系统对细菌生物膜耐药等许多特定的功能进行调节。通过对QS系统的研究,可以发现其在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细菌生物膜与QS系统的关系,了解QS系统在细菌生物膜中耐药性的发生机制,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理念。本文对近些年QS系统对细菌生物膜耐药性调控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董行; 郎东浩; 符雪; 李芳; 王凌峰
    • 摘要: 群体感应(QS)系统是细菌调节群体生理行为的一种常见机制,与细菌本身密度相关.细菌QS系统对细菌生物膜耐药等许多特定的功能进行调节.通过对QS系统的研究,可以发现其在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细菌生物膜与QS系统的关系,了解QS系统在细菌生物膜中耐药性的发生机制,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理念.本文对近些年QS系统对细菌生物膜耐药性调控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