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索拉非尼

索拉非尼

索拉非尼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3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244219篇;相关期刊378种,包括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医学影像中西医结合青年医师论坛暨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编委会会议、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北京放射肿瘤学术论坛等;索拉非尼的相关文献由3783位作者贡献,包括罗荣城、秦叔逵、华海清等。

索拉非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3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4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44219 占比:99.54%

总计:245344篇

索拉非尼—发文趋势图

索拉非尼

-研究学者

  • 罗荣城
  • 秦叔逵
  • 华海清
  • 马建辉
  • 崔彦芝
  • 张华
  • 李爱民
  • 于世英
  • 斯璐
  • 李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蒙蒙; 倪谦枝; 李晶晶; 谢东; 陈天伟; 高振军; 黄继英; 庄一心
    • 摘要: 目的研究索拉非尼对人RKO肠癌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肠癌RKO细胞给予不同浓度(0.5、1.0、5.0、10.0、20.0、40.0μmol/L)的索拉非尼处理,MTT法检测索拉非尼对RK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确定半数抑制浓度(IC_(50)),设为实验组。对照组为二甲基亚砜处理。针对两组细胞,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平板法检测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同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8和PARP的表达水平。结果索拉非尼对RKO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关系,索拉非尼对RKO细胞株作用的IC_(50)为10.0μmol/L。与对照组比较,索拉非尼(10.0μmol/L)可以抑制RKO细胞克隆形成能力(P<0.001),并提高细胞凋亡率[(32.53±6.64)%vs(4.47±2.09)%,(P<0.01)],影响细胞周期(P<0.01),促进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8和PARP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索拉非尼具有抑制人肠癌RKO细胞的增殖能力,其机制可能和促进RKO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有关。
    • 贺松琴; 陈潇; 李因茵; 荣光华; 叶映泉; 闻炳基; 罗家玉
    • 摘要: 目的探讨miR-30a-3p通过调控转录因子OCT-1对肝细胞癌(HCC)的分子机制,为临床HCC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在线生物信息学数据库miRDB预测OCT-1是miR-30a-3p潜在的靶基因,进一步构建OCT-1的表达载体以及OCT-1突变的表达载体进行miR-30a-3p与OCT-1的靶标确证研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OCT-1下游因子的表达水平;同时,Transwell实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miR-30a-3p对HCC细胞增殖、转移与侵袭的抑制作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miR-30a-3p对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Sorafenib)在HCC细胞中的代谢与清除速率;MTT实验检测miR-30a-3p对Sorafenib杀伤HCC细胞的影响。结果 miR-30a-3p能够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OCT-1 mRNA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并下调OCT-1的表达,进一步qPCR检测发现OCT-1下游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miR-3 0a-3p能够通过抑制OCT-1及其下游转移、侵袭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HCC细胞的转移与侵袭作用,同时miR-30a-3p能够通过抑制OCT-1及其下游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延缓Sorafenib在HCC细胞中的代谢与清除,并上调HCC细胞对Sorafenib的敏感性。结论本研究阐明了miR-3 0a-3p调控OCT-1在HCC细胞中的作用,OCT-1有望成为HCC治疗的有效治疗靶标。
    • 刘可峰; 范永刚; 王伟
    • 摘要: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n=55)和对照组(n=65),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TACE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水平、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为74.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82%(P﹤0.05)。治疗12周,两组患者血清AF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血清AF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12周,两组患者血清AST、ALT、ALB水平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腹痛腹泻、皮疹、手足皮肤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4个月,长于对照组患者的10个月(P﹤0.05),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55%、45.45%,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5.38%、29.23%(P﹤0.05)。结论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能够明显降低血清AFP水平,提高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且安全性良好。
    • 吴娟; 王志强; 周仁鹏; 杨晶晶; 秦慧玲; 张茜; 鲁超; 胡伟
    • 摘要: 目的:比较单次空腹条件下口服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评价受试试剂(T)和参比试剂(R)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两制剂、三周期、三序列(TRR、RTR、RRT)、部分重复交叉试验设计,试验每周期空腹状态下给药一次(0.2 g),36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例。结果:36例健康受试者(女性9例,平均年龄31岁)入组试验。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_(max)、AUC_(0-t)和AUC_(0-∞)经自然对数转化后的单侧95%置信区间上限分别为-0.0908、-0.0577、-0.0541,单侧95%置信区间上限均小于0;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索拉非尼药代动力学参数C_(max)、AUC_(0-t)和AUC_(0-∞)几何均值比值分别为101.65%、100.12%、99.24%,均在80.00%~125.00%范围内,因此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索拉非尼的C_(max)、AUC_(0-t)和AUC_(0-∞)在空腹状态下生物等效性成立。结论:受试者空腹单次口服0.2 g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在空腹给药状态下生物等效。
    • 黄维; 杨庆; 黄江远
    • 摘要: 目的分析奥沙利铂+吉西他滨联合索拉非尼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使用索拉非尼治疗)与试验组(25例,采用奥沙利铂+吉西他滨联合索拉非尼治疗),3周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周期,且均定期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CAl99)、癌胚抗原(CEA)水平,生存指标,随访期间临床结局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32.00%,与对照组的4.00%比显著升高;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FP、CA199、CEA水平与治疗前比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与对照组比显著降低;试验组患者疾病进展期、总生存期与对照组比均显著延长;随访期间,试验组患者生存率与对照组比显著升高,死亡率显著降低(均P 0.05)。结论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奥沙利铂+吉西他滨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有效降低机体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同时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 韩晓亮
    • 摘要: 目的:观察术后预防性经皮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7月于我院确诊为HCC伴PVTT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n=32)与B组(n=32)。A组接受术后预防性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B组单用术后预防性TACE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周期,1个周期为21d,治疗后随访2年。比较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周期后缺氧诱导因子(HIF-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2年后复发率与死亡率。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A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随访2年,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术后预防性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效果优于单用TACE,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生存率。
    • 王惠; 黎雯雯; 张冬艳
    • 摘要: 目的泛癌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R22HG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R语言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MIR22HG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突变负荷(TMB)及微卫星不稳定(MSI)的关系;应用TIMER比较MIR22HG表达与免疫浸润的关系;使用cBioPortal分析MIR22HG的突变频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使用GDSC在线数据库分析MIR22HG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利用GEO数据库肝癌数据集和12对肝癌标本验证MIR22HG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索拉非尼治疗反应的关系;分析MIR22HG表达与索拉非尼治疗预后的关系;在肝癌细胞株HCC-LM3中过表达MIR22HG(NC组,MIR22HG过表达组),在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敲除MIR22HG(NC组,sh-MIR22HG组),采用CCK-8检测肝癌细胞中MIR22HG对索拉非尼IC_(50)的影响。结果MIR22HG在大多数肿瘤中低表达(P<0.05),且多数肿瘤中MIR22HG基因存在缺失突变,其突变与肿瘤不良预后相关(P<0.05)。MIR22HG的表达水平与多种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在多种肿瘤中MIR22HG的表达水平与TBM、MSI、免疫评分、免疫检查点相关基因表达及化疗药的药物敏感性显著相关(P<0.05)。6种常见免疫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水平与MIR22HG的表达水平相关性最强,尤其在乳腺癌、直肠癌及肾乳头状细胞癌中明显。多个数据集的分析结果验证MIR22HG在肝癌中低表达,且其低表达与肝癌进展相关(P<0.05)。MIR22HG低表达的患者经索拉非尼治疗后预后较好(HR=2.94,P=0.075),其低表达能有效预测肝癌患者索拉非尼治疗效果(AUC=0.8095)。过表达MIR22HG能降低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IC_(50 NC) vs IC_(50 MIR22HG)=7.731 vs 15.61);而敲除MIR22HG的表达则能增加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IC_(50 NC) vs IC50sh-MIR22HG=7.986 vs 5.085)。结论MIR22HG的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分期、有否淋巴结转移、肿瘤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免疫细胞浸润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相关。
    • 仲斌演; 颜志平; 孙军辉; 张磊; 侯忠衡; 张申; 段鹏飞; 朱晓黎; 倪才方
    • 摘要: 目的评估和比较香港肝癌分期(HKLC)和巴塞罗那肝癌(BCLC)分期对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国肝细胞癌(HCC)人群的预后预测作用和适用性。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430例初发行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HCC患者,基于总体生存时间计算并比较HKLC和BCLC分期的生存鉴别能力[Harrell C值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单调性(线性卡方检验)、一致性(似然比卡方检验)、校准能力[验证队列与原始预测的校正图(R^(2))]。结果入组人群的生存时间为13.8(12.4,15.2)个月,基于5亚组分类的HKLC-5、基于9亚组分类的HKLC-9及BCLC分期各自亚组间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KLC-9在生存鉴别能力(HKLC-5:C=0.662,AIC=2906.350;HKLC-9:C=0.682,AIC=2904.269;BCLC:C=0.682,AIC=2911.836)和一致性(HKLC-5、HKLC-9、BCLC的似然比卡方检验值分别为67.389、69.325、63.980)方面表现最佳,BCLC在单调性方面表现最佳(HKLC-5、HKLC-9、BCLC的线性卡方检验值分别为15.975、17.550、26.549),3个分期均显示较高的校准能力。结论相比于BCLC分期,HKLC分期更适合预测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的中国HCC人群的预后。
    • 郑小丽; 李晓雅; 张莉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和分析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仑伐替尼和索拉非尼在不可切除性肝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SCOPUS、万方数据库、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搜索仑伐替尼和索拉非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相关临床研究,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整个过程隐藏作者姓名、期刊名称、年份和国家,提取数据并纳入评估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7篇文献,其中3篇为随机性对照试验(RCTs),4篇为回顾性的队列研究,共计2603例肝癌患者,其中索拉非尼组1311名患者,仑伐替尼组1292名患者。通过进行Meta分析得出试验组仑伐替尼患者的PFS优于对比组索拉非尼[HR = 0.68, 95% CI (0.57~0.81), P 0.05];仑伐替尼组与索拉非尼组在ORR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 6.85, 95% CI (3.34~ 14.04), P 0.05]。结论:与索拉非尼相比,试验组仑伐替尼明显延长了不可切除性肝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总的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别。仑伐替尼组和索拉非尼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
    • 宋晓科; 李星悦; 张志; 贺康丽; 刘宏
    • 摘要: 目的:探讨仑伐替尼与索拉非尼作为一线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有关仑伐替尼与索拉非尼作为一线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临床疗效对比的所有文献。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文献标准,由2位参研者进行文献筛选及数据整理、文献评价。评估指标包括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 v ival,PF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responserate,ORR)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纳入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2419例被观察者,其中仑伐替尼组1060例,索拉非尼组1359例。与索拉非尼组相比,仑伐替尼组在PFS(HR=0.63,95%CI:0.55~0.73,Z=6.54,P<0.001)、ORR(OR=7.48,95%CI:3.29~16.98,Z=4.81,P<0.001)方面更优;仑伐替尼组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OR=1.24,95%CI:1.03~1.50,Z=2.29,P=0.02)多于索拉非尼组;两组OS(HR=0.88,95%CI:0.78~1.00,Z=1.89,P=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与索拉非尼比较,仑伐替尼可延长PFS并提高患者的ORR,但是患者的OS没有得到延长,且严重不良反应更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