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肝癌

大肝癌

大肝癌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1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90820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临床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3年中医、中医西结合防治肝癌、肝病高峰论坛、2013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第九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等;大肝癌的相关文献由632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甲梅、杨连粤、王庆军等。

大肝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0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0820 占比:99.77%

总计:91027篇

大肝癌—发文趋势图

大肝癌

-研究学者

  • 杨甲梅
  • 杨连粤
  • 王庆军
  • 宋文
  • 宋来成
  • 张连业
  • 怀德过
  • 李凤山
  • 林增海
  • 汤衍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段云捷; 王成锋
    • 摘要: 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乙型肝炎和肝癌的高发国。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增原发性肝细胞癌至少70万例,我国病例数占一半[1]。由于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很多患者中晚期才被确诊,手术切除难以获得良好疗效。随着治疗理念的改变与治疗技术的进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式已经成为21世纪肝癌治疗的主要趋势。本文简要回顾近20年内我国及国际上新兴的大肝癌及巨大肝癌的非手术治疗方式。
    • 耿冀洲; 杨小斌
    • 摘要: 目的探究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开展传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研究组开展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症状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ALT、TBIL、AST、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ALT、TBIL、AST、ALP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大肝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肝功能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吕德泉
    • 摘要: 目的探讨大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与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肝癌行腹腔镜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84例,按入肝血流阻断方式不同分为间歇完全阻断组、区域部分阻断组各42例,两组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以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歇完全阻断组采用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法,腹腔镜下棉绳绕过肝十二指肠韧带,完成入肝血流完全阻断,每阻断15 min松开5 min,重复直至手术结束;区域部分阻断组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分离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并于肝门部继续分离左右肝动脉和门静脉分支,血管夹或7号丝线持续阻断要切除肝叶的门静脉和肝动脉。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肝功能指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区域部分阻断组比较,间歇完全阻断组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总胆红素水平高、白蛋白水平低(P均0.05);住院期间,腹腔出血、胸部感染、胸腔积液以及胆汁漏等并发症发生率间歇完全阻断组为14.29%,区域部分阻断组为11.90%;间歇完全阻断组死亡1例,区域部分阻断组无死亡病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大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比较,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出血少,术后肝功能损伤轻。
    • 祖亮; 杨栋云; 高杨; 应希慧; 赵中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诊的90例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评价近期疗效,统计客观缓解率.根据患者近期疗效将其分为客观缓解组与对照组(未达到客观缓解),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疗效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后,90例大肝癌患者中有47例患者客观缓解,其余43例未达到客观缓解,客观缓解率为52.22%.在单因素分析中,客观缓解组与对照组的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肿瘤临床分期、术前甲胎蛋白水平、门静脉癌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直径≥7 cm、肿瘤数目≥2个、肿瘤临床分期Ⅲ~IV期、术前甲胎蛋白≥200μg/L、伴有门静脉癌栓是影响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在大肝癌中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患者疗效受到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肿瘤临床分期、术前甲胎蛋白水平、门静脉癌栓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需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实施相应干预.
    • 李世红
    • 摘要: 目的:探讨联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大肝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RFA.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指标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及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血清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干扰素-γ(INF-γ)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联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RFA治疗大肝癌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减轻此病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其免疫力.
    • 童泽辉; 潘浩; 王明弘; 万云燕; 江斌; 王健
    •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三维重建技术在大肝癌肝切除手术中的作用及优势.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行肝切除治疗97例肿瘤直径>5 cm的肝癌患者资料.术前行三维重建评估(三维重建组)46例,未行三维重建(对照组)51例.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维重建组手术时间为(324.81±73.83)min,短于照组的(389.38±95.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维重建组入肝血流阻断时间为(27.75±12.8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6.80±12.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2.70±2.94)d,亦短于对照组的(14.76±2.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维重建组术中出血量为(393.48±232.76)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533.33±224.3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维重建组术中输血率为8.70%,低于对照组的2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术后总体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围术期无死亡.结论 术前三维重建技术在辅助大肝癌肝切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康复.
    • 刘松; 王庆东; 杜可; 李强; 李龙; 于广计
    • 摘要: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联合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不可切除大肝癌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行DEB-TACE治疗,观察组加索拉非尼口服,400 mg/次,2次/d.计算两组术后1、3个月的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记录两组中位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分级标准3.0版对不良反应进行分级.结果 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ORR、DCR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ORR、DCR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发生的与索拉非尼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手足综合征、皮疹、腹泻、乏力、高血压、厌食等,均≤3级,经对症处理后基本缓解.结论 索拉非尼联合DEB-TACE治疗大肝癌,可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且比较安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