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终板

终板

终板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0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专利文献83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解剖与临床、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浙江临床医学等; 终板的相关文献由66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志荣、周跃、任先军等。

终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59.11%

专利文献>

论文:83 占比:40.89%

总计:203篇

终板—发文趋势图

终板

-研究学者

  • 王志荣
  • 周跃
  • 任先军
  • 张美超
  • 丰成
  • 季科
  • 李丹勇
  • 李振宙
  • 缪伟
  • 赵卫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栋; 刘侃; 时宗庭; 杨骁侠; 刘恒平; 张清烽
    • 摘要: 背景:颈肌在维持椎体力学平衡以及颈椎病致病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临床多种颈部症状的主导病因,颈椎力学失平衡及颈椎间盘的退变可看作是以颈肌为主的软组织病变的结果.目的:观察颈前肌短缩痉挛所致颈椎动力失衡模型兔颈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的病理变化,以及异常应力下椎间盘各结构细胞的凋亡规律.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28只,随机分成模型组(n=14)、假手术组(n=14).模型组于甲状软骨外下方约1 cm处将双侧胸锁乳突肌用医用硅胶硬管垫起致其短缩,建立颈椎动力失衡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胸锁乳突肌分离其中部后,直接逐层缝合.于造模后2个月同一时间取材.颈椎间盘及终板软骨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颈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的迁移变化情况,运用TUNEL法检测颈间盘终板软骨、纤维环中细胞的凋亡情况.实验方案经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与结论:①模型组颈椎间盘发生明显的病理学变化,而假手术组未见明显改变;模型组颈椎间盘终板关节软骨区与纤维环区界限明显,未发现明显细胞迁移现象,但椎间盘终板生长软骨区细胞已明显向关节软骨区迁移;模型组椎间盘关节软骨区、生长软骨区出现细胞过度凋亡,其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纤维环区细胞亦出现一定程度的凋亡,其凋亡指数较假手术组有明显增加(P<0.05);②结果表明,颈前肌短缩痉挛所致动力失衡(颈椎肌性痉挛所致的异常应力),短期内未发现终板软骨与纤维环之间的细胞迁移,但早期即可出现生长软骨层细胞明显向关节软骨层迁移,且椎间盘的终板软骨、纤维环区发生显著的细胞凋亡现象,可为研究椎间盘早期退变的病因机制提供实验证据.
    • 丁得方; 周外平; 李荣春
    • 摘要: 由于L_(5)S_(1)节段椎板间隙宽、椎间孔相对狭窄、椎间盘高度小及髂嵴高等特点,多数研究认为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percutaneous interlamina endoscopic discectomy,PIED)处理L_(5)S_(1)节段椎间盘突出更有优势[1,2],但PIED的学习曲线长[3],神经组织损伤的风险高[4],因此降低学习曲线和减少手术的风险一直是PIED改进的方向。
    • 孙尚; 邹达; 赵振达; 蒋嫒; 杨子欢; 陈龙艇; 李危石; 宋纯理; 冷慧杰
    • 摘要: 目的探究雌激素缺乏对终板软骨细胞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6月龄大鼠40只,分为两组:双侧卵巢切除实验组(OVX)和假手术对照组(SHAM)。术后9周取材,分别进行软骨终板组织的提取和原代终板软骨细胞的培养。免疫组化实验对比SHAM组和OVX组的软骨终板组织II型胶原(COL-II)的表达情况。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甲苯胺蓝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来鉴定终板软骨细胞。CCK-8法对比两组终板软骨细胞的活力情况。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荧光染色观察OVX后终板软骨细胞F-actin的改变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终板软骨细胞在雌激素缺乏后COL-II的改变情况。RT-qPCR法对比两组的SOX9、ACAN、ADAMTS-5、MMP13和COL-X的表达有无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OVX组的软骨终板的COL-II蛋白表达减低。终板软骨细胞的形态大多呈多角形和梭形,铺路石样排列。OVX的终板软骨细胞活力降低,细胞骨架更加紊乱,应力纤维增多,迁移能力下降,COL-II表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OVX组的终板软骨细胞SOX9和ACAN表达降低,MMP13、ADAMTS-5和COL-X表达升高。结论雌激素缺乏会使终板软骨细胞发生退变。OVX后的终板软骨细胞活力下降、迁移能力降低、软骨合成减低伴随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细胞肥大分化增加。
    • 陈长生; 赵万良; 张向乐
    •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黄韧带增厚(ligamentum flavum thickening,LFT)与小关节退变(lumbar facet joint degeneration,FJD)的相关性。方法对97例腰腿痛患者进行腰椎MRI检查,测量所有腰椎水平黄韧带(ligamentum flavum,LF)、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FJD、终板退变(endplate degeneration,EPD)水平,观察LF厚度与IDD、FJD、EPD的相关性。结果L_(1-2)、L_(2-3)、L_(3-4)、L_(4-5)、L_(5)-S_(1)水平的左、右LF均与FJD呈显著相关(P<0.05),同侧LF和FJD具有更高的相关性。L_(1-2)、L_(2-3)、L_(3-4)、L_(4-5)、L_(5)-S_(1)水平IDD均与年龄显著相关(P<0.05)。L_(4-5)椎体水平IDD、FJD、EPD、LF均与年龄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LFT与FJD存在相关性,尤其是同侧LFT和FJD,椎间盘退变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年龄相关退变主要发生于L_(4-5)椎体水平。
    • 吴学元; 易智; 马宏伟; 凌鸣; 靳占奎; 孙正明
    • 摘要: 目的通过测量中老年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患者下颈椎椎间隙高度,观察椎间隙的影像学形态,明确大骨节病对下颈椎椎间隙高度及形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甘肃宁县第二人民医院检查的KBD患者(KBD组)92例,其中男38例,女54例;年龄47~70岁,平均(58.89±7.67)岁,以及非KBD人群(对照组)98例,其中男42例,女56例;年龄49~69岁,平均(58.35±7.38)岁。两组人群行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观察下颈椎间隙影像学表现;测量两组C_(2~7)椎间隙前缘、中间及后缘高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显示KBD组男、女C_(4~7)椎间隙中间高度均低于C_(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_(4~7)椎间隙中间高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椎间隙的高度及形态X线表现,可分为间隙正常型27例(29.35%)、增宽型11例(11.96%)、狭窄型42例(45.65%)及椭圆型12例(13.04%)。其特征性改变为部分椎体终板上下面凹陷、凹凸不平、硬化。结论KBD并不影响颈椎间盘发育,但KBD患者更倾向于发生椎间盘退变,高度丢失。本研究初步证实KBD与颈椎椎间盘退变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 王斌; 高威; 曾晗冰; 安忠诚
    • 摘要: 目的探讨棘突终板角在腰椎融合术椎弓根置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行开放式腰椎减压椎体间融合术(PLIF或TLIF)治疗的腰椎椎管狭窄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观察组(54例)参照棘突终板角置钉,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AO技术置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CT扫描椎弓根螺钉与周围皮质关系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置钉时间、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钉板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参照棘突终板角置钉与常规置钉具有同样的置钉准确性,却可以缩短置钉时间和减少透视次数,并获得更好矢状面置钉角度.
    • 刘放; 孙琪; 田发明; 孙晓新
    • 摘要: 终板(EP)是椎间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骨终板(BEP)和软终板(CEP)两种成分组成,参与了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和生物转运.EP的生理功能主要有生物转运功能和生物力学功能,EP中毛细血管环在椎间盘营养交换中发挥重要作用.EP可在椎间盘和椎体间传递压力和负荷、横向剪切力和拉伸应力,降低椎间盘负载.EP可通过转运功能破坏、椎间盘营养供给受损及Modic改变和损伤的病理改变参与椎间盘退变(IDD)的发生发展.
    • 冯长涛; 杨欣建
    •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椎间盘与相邻椎间盘终板退变程度的MRI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资料,均行MRI平扫检查,观察L4-5/L5-S1节段突出椎间盘处,采用Pfirrmann分级标准及Pappou分级标准评价相邻椎间盘、软骨终板退变程度.结果:L4-5节段椎间盘及软骨终板形态退变程度严重,评分显著高于相邻L3-4节段、L5-S1节段,且L3-4节段退变程度评分显著高于节段L5-S1,P<0.05;L5-S1节段椎间盘及软骨终板形态退变程度严重,评分显著高于相邻L4-5节段,P<0.05.结论:MRI影像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发现突出椎间盘,准确评估相邻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其中相邻上位椎间盘较下位椎间盘退变程度更加严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王臣健
    • 摘要: 目的:探讨下腰痛人群中腰椎Modic改变的分布特点.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下腰痛伴Modic改变的患者,总计16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腰椎MRI检查,以此分析腰椎Modic改变的分布特点.结果:168例患者(840个腰椎节段、1680个终板),发生Modic改变的终板442个,分布于L1-4节段的占18.78%,而分布于L4-S1节段的占81.22%,P0.05.结论:Modic改变好发于L4-S1节段并较多累及腰椎间盘上终板,ModicⅠ型、Ⅱ型差别与腰椎间盘退变发生之间并无明显联系.
    • 梅正峰; 黄东辉; 叶辛; 韩志伟
    •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与低毒性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成年大鼠12只(术前排除腰椎疾病),体重约(200±10)g.在其L4-L5椎间盘髓核内注射10μL的痤疮丙酸杆菌(P.acnes)溶液,并在其L3-L4椎间盘髓核内注射10μL的生理盐水.在术后1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对其进行腰椎MRI检查,记录其腰椎间盘退变及腰椎终板信号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术后1个月,这些大鼠中仅有1只大鼠的L4-L5椎间盘检出2级退变.随后这些大鼠检出L4-L5椎间盘退变的情况逐渐增多,其L4-L5椎间盘退变以3级退变为主.至术后6个月时,共有6只大鼠检出不同程度的L4-L5椎间盘退变(包括椎间盘2级退变2只、椎间盘3级退变3只、椎间盘4级退变1只).这12只大鼠中,仅有2只大鼠在术后3个月检出L3-L4椎间盘的2级退变,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椎间盘退变并未加重.在术后1~4个月,这些大鼠均未出现显著的腰椎终板信号变化.在术后5个月时,有1只大鼠的L4-L5椎间盘节段出现上终板信号改变,有3只大鼠的L4-L5椎间盘节段出现下终板信号改变,有1只大鼠的L4-L5椎间盘节段出现似ModicⅡ型改变.这些大鼠均未出现L3-L4椎间盘节段的终板信号改变.结论:大鼠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与低毒性细菌感染密切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