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Modic改变

Modic改变

Modic改变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066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军第十六届放射医学大会、第九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等;Modic改变的相关文献由445位作者贡献,包括徐磊、邹月芬、何江涛等。

Modic改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0.9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3066 占比:99.04%

总计:13193篇

Modic改变—发文趋势图

Modic改变

-研究学者

  • 徐磊
  • 邹月芬
  • 何江涛
  • 冯阳
  • 庄汝杰
  • 张新亮
  • 李文选
  • 殷国勇
  • 许凤
  • 金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曦; 孔凡君; 姚利兵
    • 摘要: 目的探讨Modic改变(modic changes,MCs)与下腰椎三关节复合体退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20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进行分析,观察MCs的发生率、椎间盘的Pfirmann分级和小关节退变分级(Weishaupt分级)的关系。结果MCs总发生率为45.31%(296/693),L_(3-4)、L_(4-5)、L_(5)-S_(1)节段MCs发生率分别为25.11%(58/231)、54.11%(125/231)和48.92%(113/231),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_(3-4)、L_(4-5)和L_(5)-S_(1)节段MCsⅠ型、Ⅱ型和Ⅲ型病变节段的椎间盘退变程度均高于无MCs病变节段(P<0.05)。L_(3-4)节段MCsⅢ型与无MCs患者的小关节退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_(4-5)和L_(5)-S_(1)节段MCsⅡ型患者与无MCs患者的小关节退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s与三关节复合体退变存在相关性,主要表现在MCs不同类型均与腰椎间盘退变分级相关,MCsⅡ型与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相关。
    • 张益兰; 史讯; 许凤; 张慧丽; 董丛松
    • 摘要: 目的探索ModicⅠ型改变率和相关临床因素与下腰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下腰痛ModicⅠ型改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ModicⅠ型改变率,观察并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体力劳动程度、病程、糖尿病史、高血压史、Pfirrman分级等。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下腰痛疼痛程度量化。采用Pearson检验探索ModicⅠ型改变率与下腰痛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重度下腰痛独立危险因素。结果ModicⅠ型改变率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433,P1,P<0.05)。重度下腰痛风险值=-0.48+0.31×年龄+0.26×BMI+0.17×Pfirrmann分级+0.33×ModicⅠ型改变率+0.23×体力劳动程度+0.56×病程。重度下腰痛风险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48,预测效能良好。结论ModicⅠ型改变率联合临床因素与下腰痛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 李长庆; 孟岩; 朱孔金
    • 摘要: 目的:基于腰椎MRI检查,分析椎体终板中Modic改变的累及范围与椎间盘退变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莒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具有腰椎Modic改变的慢性病持续性下腰痛患者的腰椎MRI检查资料,选取具有腰椎Modic改变的患者192例,将纳入患者根据Modic改变累及范围分为A型(累及终板≤1/3)、B型(累及终板>1/3,≤2/3)、C型(累及终板>2/3),比较三组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分析椎体Modic改变的累及范围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的关系。结果:192例患者中,Modic改变共278处椎间盘邻近终板Modic改变,Modic改变更常见于L_(4~5)、L_(5)~S_(1)椎间盘邻近终板70%(n=194),Modic改变在不同椎间盘退变等级间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ic改变累及范围类型与椎间盘退变等级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Modic改变累及范围类型与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 秦晓彬; 翟亚业; 李含; 孙秀钦; 张超远
    • 摘要: 目的:探讨合并Modic改变对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采用PET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例资料,从中提取数据。按照合并Modic改变情况,将符合要求的患者分为无Modic改变组、ModicⅠ型改变组和ModicⅡ型改变组。比较3组患者的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改良Macnab分级标准评价的综合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情况。结果:①分组结果。共纳入142例患者,无Modic改变组62例、ModicⅠ型改变组32例、ModicⅡ型改变组48例。②腰痛VAS评分。术前3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3±0.82)分,(5.31±0.90)分,(5.44±0.90)分,F=0.689,P=0.504]。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t=25.983,P=0.000;t=12.810,P=0.000;t=20.666,P=0.000)。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6±0.96)分,(2.16±0.85)分,(2.02±0.98)分,F=13.363,P=0.000];ModicⅠ型改变组和ModicⅡ型改变组的腰痛VAS评分均高于无Modic改变组(P=0.000;P=0.000);ModicⅠ型改变组和ModicⅡ型改变组的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③腿痛VAS评分。术前3组患者的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9±0.97)分,(7.03±0.78)分,(6.92±0.96)分,F=1.221,P=0.307]。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t=30.137,P=0.000;t=25.393,P=0.000;t=29.662,P=0.000)。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2±1.08)分,(1.38±0.91)分,(1.48±1.03)分,F=0.104,P=0.901]。④ODI。术前3组患者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90±8.68)%,(61.75±10.95)%,(60.38±7.73)%,F=0.455,P=0.635]。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ODI均较术前降低(t=34.613,P=0.000;t=15.577,P=0.000;t=25.133,P=0.000)。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O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6±6.82)%,(21.13±7.55)%,(19.71±9.61)%,F=22.364,P=0.000];ModicⅠ型改变组和ModicⅡ型改变组的ODI均高于无Modic改变组(P=0.000;P=0.000);ModicⅠ型改变组和ModicⅡ型改变组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⑤综合疗效。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综合疗效,无Modic改变组优39例、良18例、可4例、差1例,ModicⅠ型改变组优14例、良10例、可6例、差2例,ModicⅡ型改变组优21例、良16例、可9例、差2例。3组患者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5,P=0.031);无Modic改变组的综合疗效优于ModicⅠ型改变组和ModicⅡ型改变组(χ^(2)=-17.192,P=0.035;χ^(2)=-16.285,P=0.023),ModicⅠ型改变组和ModicⅡ型改变组综合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6,P=0.915)。⑥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情况。至随访结束时,无Modic改变组2例复发、ModicⅠ型改变组5例复发、ModicⅡ型改变组7例复发;3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9,P=0.049)。进一步两两比较(α′=0.017),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43;P=0.040;P=1.000)。复发患者再次行PETD或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合并Modic改变会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PETD术后症状缓解。
    • 王诗晴; 傅瑞阳
    • 摘要: 腰椎Modic改变是引起腰背部疼痛的原因之一,但是目前腰椎Modic改变的具体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尚无最佳治疗方法。本文从腰椎Modic改变的分型、发生机制、临床意义、治疗方法4个方面,对腰椎Modic改变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 张晶博; 王想福; 李晨旭; 石瑞芳; 陈伟国; 张万乾; 桑廷瑞; 杨焕莹; 丁艳芳; 王薛涛
    • 摘要: 腰椎Modic改变是评估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常用影像学指标,但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关腰椎Modic改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影响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多。本文对腰椎Modic改变的分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概述,并对腰椎Modic改变的发生机制、腰椎Modic改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腰椎Modic改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影响进行了总结。
    • 李崟坤; 谢鑫荟; 戚天旭; 吴小涛
    • 摘要: Modic改变是指椎体终板及终板下骨质在影像学上的信号异常改变,其首次在腰椎椎体中被发现.颈椎与腰椎存在的生理不同,对于腰椎Modic改变的研究并不能完全替代颈椎.虽然颈椎Modic改变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人们对其发生发展及临床因素已经进行了一定研究并有了初步认识.然而,目前关于颈椎Modic改变的研究仍存在许多局限性和争议.本文作者回顾近年来有关颈椎Modic改变的相关文献,对颈椎Modic改变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机制、危险因素、临床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
    • 吴楠; 张长春; 朱坤; 叶雨辰; 张知理; 程宇; 刘静宇; 许杨康; 张飞飞; 宛森林
    • 摘要: 目的:研究50岁以上的腰痛病人椎体骨密度与腰椎MRI上Modic改变的相关性,探讨椎体骨密度在Modic改变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脊柱外科行椎体骨密度测定及腰椎MRI检查的152例腰痛病人,测定椎体骨量并观察影像学资料.将所有病人根据其骨量水平分为骨量正常组(89例)、骨量减少组(43例)及骨质疏松组(20例).比较3组Modic改变的发生率,分析椎体骨密度与Modic改变的关系,并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进行腰痛程度评分,分析Modic改变和骨质疏松及腰痛的关系.结果:152例腰痛病人中,骨量正常89例,其中Modic改变29例,发生率32.6%;骨量减少43例,其中Modic改变23例,发生率为53.5%;骨质疏松20例,其中Modic改变17例,发生率为85.0%.3组Modic改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和Ⅱ组均高于无改变组(P<0.01).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证明,骨质疏松和Modic改变呈正相关关系(r=0.396,P<0.01).结论:50岁以上的老年人椎体骨密度与Modic改变有相关性,且Modic改变的发生率随着椎体骨密度的减低而升高,ModicⅠ型改变和腰痛关系密切.
    • 黄兆波; 赵凤东
    • 摘要: 目的 评估各个年龄层modic改变的人群患病率,并探讨骨质疏松和modic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MRI检查的20 6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modic改变的人群患病率,分析50岁以上人群modic改变和骨密度(BMD)、骨转换指标的关系.结果 20619例患者诊断为modic改变4 522例,总体患病率21.93%.男性患者中,70~80岁患病率最高(35.84%),60~70岁次之(30.22%).女性60~70岁患病率最高(32.30%),其次为70~80岁(31.53%).50岁以上患者的modic改变患病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下患者(P<0.05).低骨密度和腰椎骨质疏松在modic改变患者和总体人群之间的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5-OH-D、骨转换标记物在modic改变患者和总人群之间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odic改变在一定范围内与年龄相关,但骨质疏松是否在modic改变过程中发挥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 胡博
    • 摘要: Modic改变(MCs)作为腰椎脊柱退变的影像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不同腰椎疾病的患者多存在MCs,MCs与脊柱腰椎许多疾病逐渐联系起来.但目前的研究大多以终板MCs后引起的症状为主要方向.该文就椎体MCs与腰椎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