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等效应力

等效应力

等效应力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711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0篇、会议论文59篇、专利文献87067篇;相关期刊386种,包括兰州理工大学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石油矿场机械等; 相关会议51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典型零件热处理学术及 技术交流会暨第十一届全国热处理学会物理冶金学术交流会 、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2015年动力学及强度学组学术年会等;等效应力的相关文献由204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军、杨宇、王战辉等。

等效应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0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59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87067 占比:99.21%

总计:87756篇

等效应力—发文趋势图

等效应力

-研究学者

  • 张军
  • 杨宇
  • 王战辉
  • 史进渊
  • 邓志成
  • 张建强
  • 范晓勇
  • 马向荣
  • 马贺
  • 张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龙; 王亮; 徐锐; 鲍益东; 何双建; 徐希斌
    • 摘要: 背景:目前针对外侧壁破损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方式存在争议,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为主流方案,不同外侧壁分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较少。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同外侧壁分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探讨外侧壁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的影响。方法:选择1例健康老年女性患者,根据股骨近端CT扫描数据,应用Mimics 21.0,Geomagic Wrap,Creo 6.0,Abaqus 2020软件建立股骨近端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外侧壁稳定型、危险型及破裂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建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装配模型。观察在静止及行走2种状况下赋予同等载荷时3种骨折内固定模型的等效应力及位移分布云图。结果与结论:①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动态载荷时最大等效应力及位移均最大,最大等效应力约为A2.3型的2倍,A1.3型的2.7倍,最大等效位移约为A2.3型的1.5倍,A1.3型的3倍,静态时各型差别不明显;②动静态载荷时股骨颈、骨折端及主钉处等效应力A3.3型较A1.3和A2.3型增大,以主钉处明显;③动态载荷时股骨头、股骨颈、骨折端、外侧壁、内侧壁、主钉及螺旋刀片各部位等效位移A3.3型均较A1.3和A2.3型增大,静态时变化不明显;④结果表明,外侧壁的完整性可减轻内固定应力,使应力及位移分布更为合理,有利于维持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
    • 杨文; 姚齐水; 余江鸿; 童忠文; 黄剑锋
    • 摘要: 针对动车组轴箱轴承易发生疲劳损坏等问题,选择弹性复合圆柱滚子轴承作为动车组轮对的传动支撑部件,并对其承载能力进行了理论推导、仿真计算和试验研究。首先,在考虑了轨道不平顺作用下动车组轴箱轴承承受的垂向载荷、横向载荷和纵向载荷的基础上,构建起了动车组转向架的力学模型;然后,基于弹性复合圆柱滚子轴承的结构特性,在动车组轮对超常载荷和常规载荷两种工况下,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先进行了整体计算,再以当量载荷作为约束,对轴承进行了局部计算,确定了弹性复合圆柱滚子轴承滚子的最优填充度,对比分析了弹性符合圆柱滚子轴承和普通圆柱滚子轴承的承载特性;最后,通过轴承试验台对其接触应力进行了试验,验证了动车组轮对轴承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以及弹性复合圆柱滚子轴承的优越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常载荷和常规载荷两种工况下,弹性复合圆柱滚子轴承的最大等效应力较普通圆柱滚子轴承分别下降了19.82%和27.92%;该分析结果可为动车组轮对的传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 卢伍鋆
    • 摘要: 首先以低碳钢拉伸试样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拉伸实验和数值模拟;通过拉伸位移与实验力曲线结果对比,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结果的误差在工程许可范围内,约为6.7%,验证了拉伸实验的数值模拟可靠性。其次,开展某工程的15钢拉伸试样的数值仿真,研究不同拉伸速度下的该试样应力场和拉伸力。结果表明:随着拉伸速度的增大,15钢试样的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拉伸力也随之增大,且均出现在试样中部。
    • 王彪; 秦旭明; 曹先慧; 陈亮平
    • 摘要: 某电厂高温再热蒸汽管道立管管夹尾部发生变形,通过几何尺寸测量、化学成分分析、拉伸试验及热-结构耦合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管夹变形的原因。结果表明:管夹在直段与弯曲段的转角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该处等效应力超过相应温度下材料的屈服强度,导致管夹变形;通过增加管夹厚度和在管夹直段与弯曲段的转角处设置肋板,可使其最大等效应力降低至相应温度下材料的屈服强度以下,有效防止管夹变形。
    • 何强; 刘百来; 滕文刚
    • 摘要: 运用有限元软件模拟覆土作用下直径6m钢波纹管涵洞的应力变形特性,通过计算分析可得:覆土作用下各角度的等效应力有明显变化,波峰波谷最大应力出现角度略有差异,优化前后波峰断面的最大应力同比减小了21.7%,波谷断面同比减小了11.93%。优化前后钢波纹管的最大等效应力减小约18MPa,水平相对位移不变,但竖向位移减小。通过优化结构形式的方法,调整了0°、180°钢波纹管板厚,对水平、竖向位移几乎无影响的情况下,减小了最大等效应力
    • 吴小萍; 朱烨; 鲜凌霄; 黄映凯; 杜鹏程
    • 摘要: 以Y型声屏障为研究对象,建立高速列车-声屏障流体动力学和有限元仿真模型,模拟列车进出声屏障区域全过程,从列车速度、声屏障-列车距离、声屏障折板角度等因素研究Y型声屏障的动态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通过声屏障时,脉动风压呈明显的头波和尾波效应;沿高度方向脉动风压自下而上减小,在Y型折板处急剧下降,底部脉动风压约为顶部风压的1.77倍;Y型声屏障所受脉动风压随列车速度线性增大而加速增大,随声屏障-列车距离增加而减小,随折板角度增加而降低;Y型声屏障最大等效应力随折板角度增加而增大,其变化趋势与脉动风压的变化趋势相反;在实际工程中,应选择小角度(105°~135°)Y型声屏障,工程中应对声屏障底部结构进行加固并加强监测。
    • 毛良杰; 张孝诚; 代清; 夏冬青; 张鹏翔
    • 摘要: 目前,测试管柱力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测试管柱受到内压、外压、轴力、扭矩、弯矩和黏滞摩阻等多种载荷变化下的屈曲变形,对用于连接测试管柱的螺纹及测试管柱发生变形时螺纹应力分布和强度分析不足。为此,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测试管柱螺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测试管柱接头螺纹进行受力分析,研究管柱螺纹应力随纵向载荷变化和有、无上扣扭矩对管柱螺纹应力和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测试管柱螺纹两端扣牙处等效应力较大,其中后端最后一扣的等效应力最大,而中部的扣牙受力相对较小;随着纵向载荷的不断增大,管柱螺纹处的应力幅值不断增大,在不同纵向载荷作用下,管柱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作用力均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形态;有上扣扭矩时,测试管柱扣牙处的应力比无上扣扭矩时大,并且有上扣扭矩会增加后端扣牙的咬合力。所得结果可为测试管柱的安全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 王辉; 刘云霄; 范海龙
    • 摘要: 结合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的实际生产情况以及刀盘的结构形式对刀盘格栅进行改造,提出了三种改造方案。通过ANSYS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三种改造方案中的方案三为最佳的改造方案。
    • 赵亚萍; 党梦帆; 冯建军; 罗兴锜; 李志华
    • 摘要: 贯流式水轮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力不对称,这使得叶片容易出现疲劳损坏、裂纹等问题,为准确地揭示贯流式水轮机内部流动状态,分析水轮机振动及叶片疲劳损坏的内在原因,该研究在考虑上下游库区自由液面及水体重力的情况下对灯泡贯流式水轮机进行真机流动性能的数值研究,并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对不同工况下转轮叶片进行应力应变分析。结果表明:受水体重力产生的静水压力影响,贯流式水轮机叶片旋转的过程中经历周期性的压力波动,且水头越低、转轮淹没深度越大,叶片表面所承受的压力波动幅值越大;叶片的形变量沿半径方向逐渐增大,叶片位于0°位置时,静水压力方向与叶片表面动水压力方向一致且相互叠加,使得叶片产生最大形变量,叶片处于180°位置时,静水压力推动叶片转动有助于缓解叶片发生形变;由于悬臂梁结构的叶片在轮缘处的应力可以通过形变量得到释放使得此处等效应力接近为0,随着半径的减小等效应力逐渐增大,叶片靠轮毂处受枢轴的约束而使得此处应力出现最大值;水头的增加导致转轮淹没深度减小,使叶片表面承受的静水压力减小,因此叶片上的最大形变量及最大等效应力均有所减小。研究结果对贯流式水轮机转轮叶片设计优化、运行维护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 胡丹梅; 曾理; 陈云浩
    • 摘要: 根据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给出的风力机数据,利用Pro E软件建立5 MW半潜式海上风力机模型,通过仿真软件进行双向流固耦合模拟,探究基于双向流固耦合半潜式风力机风轮在耦合作用时产生的形变及等效应力应变情况。通过分析风力机自存状态以及不同风浪条件下风力机的运行情况可知:作为风力机最重要的部分,风力机叶轮随着转速增大,产生的形变增大,同时形变峰值会越早出现;风轮最大等效应力出现于运行初始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应力最终稳定在一定范围内;风力机的形变程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在风力机运行过程中系泊缆随浮筒一起做周期性运动。研究结果可为海上半潜式风力机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同时为设计海上半潜式风力机提供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