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流苏

白流苏

白流苏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1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0篇、专利文献18327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黑河学刊、青春岁月、大观周刊等; 白流苏的相关文献由216位作者贡献,包括开健、贾雨潇、刘人锋等。

白流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0 占比:1.13%

专利文献>

论文:18327 占比:98.87%

总计:18537篇

白流苏—发文趋势图

白流苏

-研究学者

  • 开健
  • 贾雨潇
  • 刘人锋
  • 刘言
  • 吴晓雷
  • 本刊编辑部
  • 李丽
  • 濮美玲
  • 王珊
  • 眠去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琳妍
    • 摘要: 《飘》和《倾城之恋》是分别由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和中国女作家张爱玲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的具有大致相同主题,并皆以女主人公的曲折经历为主线的荡气回肠的战时爱情故事。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由于不同的原因患上的亲密恐惧症,让她们在追求爱情和婚姻的道路上徒增了许多坎坷,并对她们的行为和最后的结局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 杜炫佼
    • 摘要: 张爱玲小说中塑造了诸多“灰姑娘”式的人物形象,通过“灰姑娘”形象的塑造对灰姑娘心理原型模式进行了沿用与突破。张爱玲沿用灰姑娘心理原型塑造出的女性都自卑、依附男性、把婚姻当作社会生存的唯一手段。但《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形象对此有所突破,她大胆挑战传统与丈夫离婚,在镜子中发现自我,更有意削弱范柳原作为男性的优越感。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往往难逃传统灰姑娘的命运,而白流苏形象则增添了传统灰姑娘心理模式中缺失的一面——现代女性的自我寻找意识。这不仅折射出了女性内心对婚姻的渴望和对男性的依赖情结,同时也反映了张爱玲对女性生存问题的深切关怀。
    • 陈文颖
    • 摘要: 有人说,范柳原是崇尚朗月清风般爱情的男子,因一直未找到精神伴侣,所以风流成性情有可原:“在我看来他的第一可贵之处便在于他的真爱观。”“然而在纵情声色的外表之下,他又是一个孤独地寻找真爱的人,有着更为宽广的思想深度,表面看似无情,实际上是对于‘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古典爱情故事心向往之”。虽然在《倾城之恋》中,范柳原所做的种种表面与这些评价相悖,但究其本原,范柳原是一个和白流苏同样悲情的人物,但囿于种种原因,痛苦的两人并未成为彼此最终的良人。在这样一段东西碰撞的感情纠缠中,从其背后的人性入手,无疑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对范白两人进行剖析。
    • 谷莉
    • 摘要: 多年来,诸多欣赏、评论张爱玲的文章,几乎都在赞赏她编织故事奇妙,刻画人物真实生动,入木三分,认为她的作品基调悲观,笔下人物冷漠世俗,从而忽视了其作品中超凡脱俗的理想主义和救赎情怀。以《倾城之恋》为代表的作品便是如此。无论是张爱玲自己,还是她笔下的纨绔子弟范柳原以及满怀心事、目的性很强的白流苏,都在心里怀有梦想。
    • 蔺姝红; 万素花
    • 摘要: 《倾城之恋》和《金锁记》是张爱玲的著名代表作,作品主人公白流苏和曹七巧是值得探讨的女性形象,二者皆具有一定的悲剧色彩和反抗意识,这也是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共性所在,但是深究作品文本,不难发现二者在本质上呈现出来的差异.白流苏和曹七巧是对立的两种女性,前者是旧时代男权社会下女性胜利者的代表,后者是女性失败者的代表,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带给大众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性反思,揭示人们对于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 黄蕴垚
    • 摘要: 本文对比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两种婚恋观,并分析这两种婚恋观形成的原因.女主人公白流苏把婚姻看作一张长期饭票,可以获得"经济上的安全",帮助她在家人面前扬眉吐气;而范柳原渴望爱情,而非两个人凑合着过日子的婚姻,他向往自由,不愿被束缚.
    • 包思远
    • 摘要: 《倾城之恋》是作家张爱玲于1943年所作的长篇小说,主要记述了没落大家族女子白流苏与多情浪子范柳原相识并相爱的故事,最终虽然两人结为夫妇,但似乎只能维持十年八年的和谐生活,圆满的结局下依旧透露着浓稠的悲哀.文章拟从白流苏人物形象及其成因来探讨女性意识觉醒的现实意义.
    • 董晓扬
    • 摘要: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笔下关于爱情的经典之作 , 讲述了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一段平凡又超凡的旷世情缘。张爱玲通过多处意向和心理描写 , 展现出非凡的语言魅力与艺术特色,同时也勾勒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 在残酷现实与冷漠人性的压迫下 ,选择孤注一掷的白流苏;浪荡不羁 , 饱经世故 , 精神颓败 , 但在内心深处渴求真爱的范柳原;古老又颓败的白公馆中自私冷漠的白家人。
    • 魏雯卿
    • 摘要: 封建男权统治下的女性问题总是反映在新旧社会交替过程时期的文章中。张爱玲和西巫拉帕二位作者通过塑造两位在封建男权强压下失去自主的女性角色,来抨击封建男权社会下腐朽的婚姻制度造成的悲剧以及对女性的无止境的压迫。
    • 高钰奇
    • 摘要: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张爱玲一生著作颇丰,以小说为成就最高,笔下的女性形象更是灿如繁花,绽放着各异 的光彩。其中,白流苏作为张爱玲最为倾心的短篇小说作品《倾城之恋》的女主人公,在形象上有着极为独特的闪光之处。本文 便对白流苏这一“刚柔并济”同时兼具悲剧色彩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致分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