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张爱玲小说

张爱玲小说

张爱玲小说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52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6篇、专利文献123篇;相关期刊352种,包括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文学教育等; 张爱玲小说的相关文献由459位作者贡献,包括庄超颖、东红、林莺等。

张爱玲小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6 占比:81.05%

专利文献>

论文:123 占比:18.95%

总计:649篇

张爱玲小说—发文趋势图

张爱玲小说

-研究学者

  • 庄超颖
  • 东红
  • 林莺
  • 严军
  • 于青
  • 曹芝兵
  • 李俊
  • 杜丽琴
  • 乔向东
  • 张莹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肖
    • 摘要: 上海是现代小说中最为常见的空间场域,“上海书写”则是构成现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书写上海的众多作家中,张爱玲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张爱玲出生、成长于上海,对海派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并用文学创作丰富和发展了海派文化。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张爱玲小说中的上海意象有着不同的呈现,包括作为现代都市的上海意象、作为殖民地的上海意象、作为传统城市的上海意象。张爱玲小说中的海派文化既有多元融合的文化格局、细腻精致的生活态度,也有苍凉颓废的精神世界,而海派小说、生平经历以及沦陷区政治环境则是张爱玲小说上海意象与海派文化形成的原因。
    • 于翠梅
    • 摘要: 张爱玲的小说充满了日常生活的世俗气息。其小说主要写日常的男女爱情故事,在男女爱情之有情的情感体验深处,掺杂了生存本能和物质利益的无情。张爱玲的小说着力于日常生活的叙事,在日常生活叙事中展现人的生存本相,写出普通人的人性特征。平凡人的自私、贪婪和封锁的人性等本性,在根底上也是普通人生存无奈的本相,因而在张爱玲小说所营构的日常生活世界里,人总是被动地接受着一切,消极地活着。小说的写作讲究技巧性,张爱玲小说中日常生活叙事的内容主要通过对日常生活意象的书写、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以及心理分析等叙事手法来实现。
    • 杨兆昕
    • 摘要: 张爱玲(1920-1995)是我国近代文坛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而她小说中的母亲形象是对传统母亲形象的母职和母爱的双重颠覆,这种颠覆来自其家庭母爱的缺失和时代的影响,在此影响下神性母亲的颠覆性书写表现出张爱玲坚定的女性立场,这不仅丰富和立体了母亲形象,还在文学史上对还原母亲成为独立完整的“人”具有启蒙、救赎的作用。自古以来,母亲形象在我国文坛上一直散发着神性的光辉,无私、善良、温柔、勤劳等众多美好的词汇都集中在这一形象上。
    • 王莹; 武媛媛
    • 摘要: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成为大众交流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视频、音频也逐渐成为文明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而电影亦作为主要的视听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随之而来的是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热潮。其中,张爱玲的作品受到导演和观众的青睐,从《倾城之恋》到《沉香屑·第一炉香》,她的多部小说被搬上大银幕;其小说改编的电影镜头语言呈现出强烈的视听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文学与电影的交融。
    • 何辉兰
    • 摘要: 张爱玲的小说很多是以婚恋作为题材,其小说以其独特的笔触,书写了世俗的爱情婚姻模式:以结婚为出路的爱情婚姻;现实摧残下扭曲变态的爱情婚姻;冷漠和自私的爱情婚姻;夭殇而无可奈何的爱情。这些看似圆满或不圆满的爱情婚姻模式,让人们看到了爱情婚姻的千疮百孔及无限苍凉。
    • 何辉兰
    • 摘要: 张爱玲的小说很多是以婚恋作为题材,其小说以其独特的笔触,书写了世俗的爱情婚姻模式:以结婚为出路的爱情婚姻;现实摧残下扭曲变态的爱情婚姻;冷漠和自私的爱情婚姻;夭殇而无可奈何的爱情.这些看似圆满或不圆满的爱情婚姻模式,让人们看到了爱情婚姻的千疮百孔及无限苍凉.
    • 冯爱琳; 叶海莉
    • 摘要: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响,研究两者间的互文关系对推进张爱玲小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与中国传统戏曲的互文关系表现为题目互文、人物互文、意境互文、主题互文四种类型,这些互文关系不仅突显了小说的悲凉主题,增强作品叙事效果,还促进现代小说与传统戏曲的互动和对话,在广阔的文学视野中观照中国文化的历史性与现代性.读者在张爱玲小说中感受戏曲艺术,体会"人生如戏",进而拓宽文学视野,丰富审美体验.
    • 王萌
    • 摘要: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张爱玲的多部小说被陆续改编为影视剧,其叙事策略主要呈现为三种方式:温情化、主流化和恶俗化.其中,温情化使用最为广泛,也最容易被业内和观众所接受,主流化次之;而恶俗化不仅因为与原著相距甚远,备受业内和张爱玲迷指责,而且也不被普通观众认可,未能达到预期的商业目的.显然,无论是从艺术追求出发,还是看重市场反应,温情化和主流化都必将是今后张爱玲小说影视改编的主要叙事策略.
    • 韩家胜
    • 摘要: 众所周知,张爱玲堪称为中国文坛的一位传奇女子,她的作品细腻、刻骨、冷峻、苍凉,且可读性、艺术性俱佳。 张爱玲自身具有一种独特的人生悲剧意识,因此她笔下的每个故事都令一代又一代读者痴迷推崇。鉴于此,笔者在“苍凉的启 示”视域下对张爱玲小说女性悲剧意识进行一定剖析和探究。
    • 缪冬
    • 摘要: 由许鞍华执导、王安忆编剧的电影《第一炉香》的热映又掀起了一股“张爱玲热”。电影从开机之初就备受关注,除了因为电影的豪华阵容以外,还得益于张爱玲小说自身的“热度”。从《倾城之恋》到《半生缘》,再到这次的《第一炉香》,张爱玲的小说影视化总有一股令人难以抗拒的魔力,尤其是在她擅长的婚恋领域,张爱玲的作品因其对女性困境的描绘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