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病案质量管理

病案质量管理

病案质量管理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84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特种医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367044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中国卫生产业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学术会议、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职业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议、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学术会议等;病案质量管理的相关文献由29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成章、孙静、李斌等。

病案质量管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67044 占比:99.95%

总计:367226篇

病案质量管理—发文趋势图

病案质量管理

-研究学者

  • 刘成章
  • 孙静
  • 李斌
  • 于晓华
  • 刘刚
  • 刘晋才
  • 吴有松
  • 周彬
  • 张玉强
  • 曾巧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陶然; 李星; 兰峻斌
    • 摘要: 目的探讨如何提升医院病案管理质量。方法通过专家咨询法、头脑风暴法,找出影响病案管理质量的因素,在健全相关制度、提升医生思想认识、完善信息系统、加大培训力度等方面加强管理,体现信息化技术在提高病案质量管理水平和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方面的效果。结果通过建立更加完整的病案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时跟进病案质量的监管,减少病案质量管理过程中的缺漏和失误。结论信息化技术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对于提高病案质量,减少医疗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付会斌; 陈钟涛; 郑国俊; 刘芊
    • 摘要: 医院整体医疗执行的稳步提升需要病案质量管理处在一个良性的、常态化、持久的轨道中,以某院病历质量的单个项目开展的项目持续改进为例,将经验纳入其他病历质控共性问题改进中,通过一系列整改追踪落实[1],提高了病历内涵和质量,提升了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 张洪达
    • 摘要: 目的:探究病案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0年5月期间的2649例病案资料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6月1日-2019年11月30日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从2019年12月1日-2020年5月31日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比实施前后病案甲级率和病案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的病案甲级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后病案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应用在医院病案质量管理中能够显著提高病案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 摘要: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病案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发布了《病案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21年版)》。文件指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相关质控指标开展病案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病案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病案内涵质量。
    • 黄静雯
    • 摘要: 目的 分析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病案质量管理发挥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节点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此时间段中,前半年(A阶段)为常规病案管理,后半年(B阶段)按照病案质量管理方案改进医疗改进,对比不同方案的作用.结果 B阶段中出现不良医疗事件例数明显少于A阶段,在B阶段中,患者以及家属的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A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案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升医疗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提升医疗安全度,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其进行不断优化改进,在实际工作,需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医学事业的发展,对病案管理等制度进行完善.
    • 白书琴
    • 摘要: 目的 评价分析电子病历模板控制对病案质量管理的价值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职240名临床医师,2019年1—12月实施常规病案质量控制,2020年1—12月实施电子病历模板控制.对比实施电子病历模板控制前后的病案质量.结果 从受试者对模板制作规范的了解程度分析,实施电子病历模板控制后受访者对病历模板的掌握度经评估为92.92%;从病案回收率及编码正确率分析,实施电子病历模板控制后纸质病案5 d回收率、ICD-10编码正确率经评估分别为97.99%、99.01%,与实施前11.99%、93.00%相比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电子病历模板控制后的纸质病案签收、病案首页录入、借阅病案各项时间指标以及病案复印(0.55±0.18)、(1.02±0.33)、(2.54±0.85)、(3.54±1.12)min/份,与实施前(2.14±0.71)、(2.45±0.86)、(4.36±1.38)、(7.46±2.27)min/份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病历缺陷指数为(2.02±0.68)与实施前(6.29±2.07)相比明显更低,但病历评分为(97.23±1.45)分、病历缺陷整改率(90.35±3.78)%,与实施前(85.42±2.63)分、(68.96±3.75)%相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电子病历模板控制后,受访者就病历模板对病案质量、科研工作以及医疗质量的监控作用等各项满意度经评估为95.00%、98.33%、96.67%.结论 在病案质量管理实践中应用规范的电子病历模板可有效改善病历质量,提高病历评分、病历整改率以及病历模板使用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邢晓伟
    • 摘要: 一份好的病案记录必须做到每页记录都可以确定归属于某个病人,所有的诊疗措施都与疾病诊断相关,所有的记录完整保存在病案中.病案所记录的相关信息可以评价各项医疗质量指标,分析人员现状及动态情况,并为医院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相关信息,病案质量管理在构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李大海
    • 摘要: 目的 观察在病案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及影响价值.方法 本院自2017年后对病案采取PDCA循环模式管理模式,分别在落实PDCA管理前后各1年时间随机抽取100份病案资料将其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对应常规病案质量管理、PDCA循环模式管理.比较两种模式下病案管理质量情况.结果 对病案质量评分后提示观察组所得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案筛查返修比例以及病案评价甲级率等数据比较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病案质量管理选择PDCA循环模式能够对管理内容有进一步的优化效果,保障病案的整体书写质量,避免因为大量筛查返修而浪费资源的情况,提高病案评价为甲级的概率,对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 袁满
    • 摘要: 目的 探究病案质量管理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 ~2019年3月的病案138份,随机分为观察组(69份)和对照组(69份),观察组病案使用病案质量管理,对照组病案使用常规管理.对比两组的病案等级分布 、出院病案3天回收率 、病案缺陷发生率 、病案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发现,观察组的病案质量评分 、甲级病案率与出院病案3天回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乙级病案率 、丙级病案率 、病案缺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电子病案进行病案质量管理,能够提升甲级病案率以及病案质量评分,降低病案缺陷发生率,可显著提升病案管理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