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穿孔

电穿孔

电穿孔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783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肿瘤学、生物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6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7143篇;相关期刊225种,包括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物理学会第十六届静电学术会议、第七次全国医学分子微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研讨会、陕西省物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等;电穿孔的相关文献由1867位作者贡献,包括姚陈果、戴晓兵、A·戈瓦里等。

电穿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6 占比:4.61%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7143 占比:95.19%

总计:7504篇

电穿孔—发文趋势图

电穿孔

-研究学者

  • 姚陈果
  • 戴晓兵
  • A·戈瓦里
  • 王保义
  • 张弘
  • 王子淑
  • A·C·阿尔特曼
  • 吴国平
  • 何小川
  • 包家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熊强; 董智勤; 朱芳州
    • 摘要: 当前食品工业加工方法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热处理与化学方法,这些方法往往会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且存在高成本、环境不友好等弊端,开发高效、绿色的食品加工方法已成为食品业界亟待解决的难题。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PEF)技术是一种利用高电压振幅的电磁脉冲对物料进行处理的物理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加工技术,PEF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广大学者对其进行广泛而深刻的讨论,以期将其应用于食品工业。该研究综述了脉冲电场技术的原理、应用机制,包括电穿孔理论、电流体、等离子体以及电化学反应与自由基激活假说,并对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进行总结与归纳,为食品加工领域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有利于推动脉冲电场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 郭雨怡; 石富坤; 王群; 季振宇; 庄杰
    • 摘要: 纳秒级高压脉冲电场的生物医学应用是近年来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相比于微秒和毫秒级脉冲电场,高压纳秒脉冲电场不仅能够导致细胞膜结构极化和介电击穿,产生膜电穿孔,还可以穿透至细胞内部,引发诸如细胞骨架解聚、胞内钙离子释放及线粒体膜电位耗散等细胞器生物电效应,吸引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高压纳秒脉冲电场及其细胞器生物电作用的物理模型;然后对高压纳秒脉冲电场与细胞骨架、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核等亚细胞结构的相互作用研究进行综述和总结;强调高压纳秒脉冲电场的细胞器作用与细胞死亡、细胞间通信等生物效应之间的联系;最后,凝练当前高压纳秒脉冲电场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对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王淑杰; 赵子瑞; 李文龙; 张雅静; 孟慧雯; 周丹; 周亚军
    • 摘要: 高压脉冲电场处理是一种对细胞具有电穿孔作用的非热加工新技术,在食品加工及保藏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概述了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在天然活性成分提取、杀菌、降解有害物、钝化酶、提高食品品质、农产品干燥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对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指出高压脉冲电场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在产业化应用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 摘要: 脉冲电场消融技术被应用于临床是基于脉冲电场的电穿孔效应。资料显示,电穿孔分为可逆电穿孔和不可逆电穿孔。基于可逆电穿孔理论,临床医生利用高场强电脉冲使不易进入脂质双分子层膜的药物通过细胞膜的细小孔道易于进入细胞内,从而提高疗效。此种方式不仅降低药物使用剂量,还因为服用药物剂量减少而降低一定毒副作用。这一疗法被称为电化学疗法,目前主要应用于癌症等疾病。可逆电穿孔的另一医学应用是利用电穿孔把基因导入到细胞或组织,从而进行基因治疗及DNA疫苗接种。
    • 周程; 闫泽垚; 刘克富
    • 摘要: 有效成分的提取是中药制药的关键环节,传统提取方法存在效率低、耗时长的缺点,开展新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十分必要。该文将脉冲电场(PEF)方法应用于传统中药丹参成分的提取中,以脂溶性丹参酮类化合物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为目标提取物,分别对影响提取的主要参数电场强度、脉宽、脉冲数和液料比进行单因素实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方法获得最优提取条件。结果显示,在10kV/cm电场强度、1500个脉冲、5.5μs、20∶1液料比、1min处理时间的条件下,与常规提取相比,PEF技术能显著提高目标产物含量(85%)并大大缩短提取时间(min)。在PEF与中等温度(50°C)协同提取条件下,不仅能克服过高的温度带来的热敏性丹参酮的降解效应,也能提高溶质向溶剂的扩散速率和提取效率。PEF高效、无污染,为提取中药成分尤其是热敏性成分提供了新思路,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扈彩霞; 赵鹏; 刘博君; 郑加生; 张永宏
    • 摘要: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5岁,主因“乏力、皮肤巩膜黄染4个月”于2015年10月19日收本入院。患者无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史,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10年。4月前患者出现乏力,随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黄,就诊于武警总医院,行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提示壶腹部占位,结合CA19-9 361 U/L,考虑为梗阻性黄疸,胆管癌待查。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考虑梗阻性黄疸,具备手术指征,向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后,家属要求手术。
    • 殷胜勇
    • 摘要: 微创外科代表了外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其中,将能量传递到病灶、控制局部温度来完成治疗的“热消融”疗法,已经被推荐为多种直径<5 cm的实体瘤的根治性疗法之一。对于位置靠近血管等重要结构、临床上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肿瘤,也难以施行“热消融”治疗。基于“高压超短脉冲电场”的细胞生物学效应开发的新一代微创治疗技术,能够在根除癌灶的同时避免损伤病灶周围功能性管道结构,弥补了“热消融”疗法的不足。如果展开多学科研究继续发展这项技术,这种“非热消融”疗法将成为微创消融技术的新范式。而“高压超短脉冲电场”致死细胞的生物物理学原理是这种多学科合作研究的基础。本文先回顾了“诱导跨膜电位”假说的发展历史。然后从热力学的原理出发,介绍我们最近提出的这类疗法的生物物理学机制“等效力场”假说:细胞外电场可以被等效地看成作用于细胞膜上带电粒子的力场。电场力是远距离作用力,在脉冲作用过程中对电场内带电粒子加速。这些粒子在没有受到源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阻力之前,超短高强度的电场就能够让它们获得导致细胞膜结构变化的平动速度,脉冲电场的作用范围与这种平动速度升高呈正相关。平动动能(与平动速度的平方呈正相关)也属于“热”的一部分,但它不是消融疗效的控制因素。从理论源头理解这种新消融方法,有助于这种微创消融新技术的范式转换。
    • 米彦; 吴晓; 徐进; 郑伟; 马驰
    • 摘要: 为探究细胞膜的力学性能对电穿孔的影响,该文将细胞膜视为一种超弹性材料,在COMSOL中建立细胞膜上局部单个微孔的机电耦合模型,分析细胞膜弹性应变能对微孔形成的影响,并比较了细胞膜弹性模量不同时微孔形成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细胞膜的应变能一方面增大了从疏水孔向亲水孔转变时的越过能垒,并且膜弹性模量越大,越过能垒越大,且二者线性相关;另一方面,应变能的增加使微孔稳定,阻止微孔无限扩大,稳定尺寸与细胞膜力学性能和跨膜电位有关。该文通过仿真揭示了细胞膜的力学性能在电穿孔中的重要作用,并为研究细胞结构对电穿孔的影响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 石铭芸; 蒋中英
    • 摘要: 脉冲电场可以改变细胞信号转导、促进伤口愈合和细胞生长、诱导外源分子跨细胞膜输运等,广泛应用于生物科技领域.以囊泡作为细胞膜系统模型,简要介绍了电穿孔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综述了脉冲电场导致囊泡成孔的作用机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 姜松; 朱策
    • 摘要: 以宫颈癌Hela细胞为实验对象,利用自制脉冲电源和台盼蓝染色法计数,针对不同的电脉冲参数作用于Hela细胞上,研究了细胞可逆和不可逆电穿孔的场强阈值范围,重点研究了脉冲个数、脉冲宽度和电场强度对细胞不可逆穿孔率的影响,并选择了优化的参数组合.实验发现,在固定脉冲宽度50μs和20个脉冲个数不变的情况下,Hela细胞出现可逆电穿孔(存活)的场强阈值范围分别为500~750V/cm,出现不可逆电穿孔(死亡)的场强阈值范围为750~1000V/cm.在对电脉冲参数优化组合的实验中,Hela细胞的不可逆穿孔率随着脉冲个数、脉冲宽度和脉冲场强的增加而增加,最终趋于饱和.宜选择场强1500V/cm、脉宽60μs和70个脉冲的参数组合,不可逆穿孔率为93.4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