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王僧虔

王僧虔

王僧虔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中国文学、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专利文献938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现代交际、老人天地、炎黄纵横等; 王僧虔的相关文献由96位作者贡献,包括光宇、罗红胜、刘涛等。

王僧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 占比:10.67%

专利文献>

论文:938 占比:89.33%

总计:1050篇

王僧虔—发文趋势图

王僧虔

-研究学者

  • 光宇
  • 罗红胜
  • 刘涛
  • 周而复
  • 李爽
  • 杨明臣
  • 演静
  • 蒋瑾琦
  • 陆茂清
  • 陈传席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顾农
    • 摘要: “竹林七贤”聚在一起喝酒清谈在正始(240-249)之中后期,正始十年(249)正月司马懿突然发动高平陵之变,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并将进一步发展,于是“竹林七贤”迅即散伙,只剩下嵇康始终不与当局合作,其余六人则先后都站到司马氏一边去了。阮籍的思想有一个由儒入道的转变。司马昭杀嵇康是因为他听信了钟会的谗言,又相信“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者即有死罪这样一种专制主义逻辑。晋朝人高度重视观察人物并加以评说的能力,刘讷一生中最著名的一件大事,就是他对王衍等五位名士有过一段言简意深的评论。《文选》录入西晋何劭的《游仙诗》《赠张华》和《杂诗》各一首,其中隐含着破解西晋思想与文学的重要信息。张华有两首答何劭的诗亦见于《文选》,对照起来研读尤能发人深思。全文载入《南齐书》的王僧虔《诫子书》,是他写给侄子王逊的指示,书中要求青年人奋发图强,不能靠家族长辈;又强调从事清谈玄理必须有足够的准备,无准备而赶浪头乃是“最险事”。
    • 韩建杰
    • 摘要: 苏轼作为宋四家的代表人物,其书法的师承取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明代中后期,丰坊、王穉登、董其昌、陈继儒等人将苏轼书法的取法对象指向南齐著名书家王僧虔。其后,清代及晚近书家对此也多有论述。本文将探究明代中后期“苏轼师法王僧虔”一说产生并逐渐盛行的原因,以及这一说法是否符合史实,进而指出古代书论在书家师法对象的论述上,弱化文献依据,从论者个人临池、赏鉴的直观体验出发的评论方式。
    • 刘涛
    • 摘要: 古代书法伪作,成因多端,可归三类。第一类,将临摹之迹混同名家书迹。东晋张翼善于模仿王羲之书迹,所仿義之奏表,几欲乱真,義之亦不能别。梁内府所藏王義之《便服改月》一纸,经陶弘景鉴定,乃张翼所写。南朝“多学大令,其康昕、王僧虔、薄绍之、羊欣,亦欲混其臭味,是以二王书中,多有伪迹”。
    • 许晓俊
    • 摘要: 二、以师徒授受为主要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师徒相授是中国书法传承中的主要方式,《传授笔法人名》载:"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王僧虔传之萧子云,萧子云传之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世南传之欧阳询,询传之陆柬之,柬之传之姪彦远,彦远传之张旭,旭传之李阳冰,阳冰传徐浩、颜真卿、邬肜、韦玩、崔邈,凡二十有三人。"
    • 杨明臣
    • 摘要: 夫楷书者,贵有法亦贵有神,法可传而神靠悟。故作楷书贵在有神也难在有神。而今习楷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是重形似而忽略精神,用笔单调,字体呆滞,状如算子,缺乏神采。古之论书者多以格调为先,神采为上,最有名的论断是南朝王僧虔提出的“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宋代蔡襄云:“学书之要,惟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字之精神,在作品中即表现为格调高下.
    • 朱天曙1; 荆子洋1
    • 摘要: 行书是继篆、隶、草之后的又一种书体样式。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是较早谈论行书一体的书学文献,文中叙述隶书一体时,在末尾写道:''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异,而钟氏小异,然亦各有其巧,今盛行于世。''卫恒把行书的介绍附于隶书一体中,且一笔带过,可见当时行书还没能引起书家们过多的关注。
    • 杜玉青
    • 摘要: 我们都知道,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动乱、分裂的时期,在此之前,文学、艺术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而且文学家、艺术家的地位也普遍低下,这一点可以从史传上看出来。但是国家不幸诗家幸,文化艺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滋生成长起来,以致魏晋南北朝期间孕育的魏晋玄学直接构成了魏晋风骨的主要内容,而且通过这一思潮洗礼的中国士大夫。
    • 马斌
    • 摘要: 【观典赏析】《至庆帖》为郗愔书法代表作。王僧虔《论书》称:"郗愔章草,亚于右军。"梁武帝《古今书人优劣评》中提道:"郗愔书得意甚熟,而取妙特难,疏散风气,一无雅素。"唐张怀瓘《书断》说:"其法遵于卫氏,尤长于章草,纤浓得中,意态无穷,筋骨亦胜。"唐窦臮《述书赋》称郗愔:"章健草逸,发体廉先胤。若冰释泉涌,云奔龙腾。"上述特点在郗愔代表作《至庆帖》中得到明显体现。早年郗愔书法超过王羲之,后来王羲之一改东晋之风气,创制新体行草,郗愔书名反不如妹夫王羲之了。
    • 严丽
    • 摘要: 《笔意赞》相传为王僧虔所作,但争论不一.其一:《书法神采论研究》、《王僧虔书学研究》等文皆认为《笔意赞》中所阐述的神彩论揭示了书法艺术中形与神的辩证关系,是为神彩论发展的第一阶段.其二: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刊登的'旧题王僧虔《笔意赞》的版本源流与辨伪'一文认为不能把神采论放在王僧虔名下及其所处的时代加以研究,《笔意赞》所表达的核心瓘思想很可能出于唐人张怀的思想.在查阅及整理资料后,笔者更支持后者观点,本文将以《笔意赞》非王僧虔所作为论点,进行论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