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32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0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17284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临床肺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七届东北地区呼吸疾病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第十二次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相关文献由619位作者贡献,包括易祥华、李惠萍、徐作军等。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0 占比:1.70%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17284 占比:98.15%

总计:17609篇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发文趋势图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研究学者

  • 易祥华
  • 李惠萍
  • 徐作军
  • 康健
  • 代华平
  • 朱元珏
  • 顾莹莹
  • 何国钧
  • 冼慧仪
  • 刘鸿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凤芝; 郭靖; 张倩; 王东
    • 摘要: 例1.男,87岁,因“间断发热、咳嗽、咯痰1个月余”入院。既往无关节疼痛病史,曾有全身皮疹,未在意,后自行消褪。查体:双下肺可闻及Velcro音。实验室检查示抗核抗体ANA阳性,着丝点型1∶1000、核膜型1∶320、胞浆颗粒型1∶100,抗Scl-70弱阳性(+),抗CENP-B阳性(+++),抗AMA-M2阳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无异常。血κ轻链12 g/L,λ轻链7.47 g/L。胸部CT提示双肺下叶间质性肺炎,右肺上叶、左肺下叶背段多发钙化灶,冠状动脉及主动脉粥样硬化、双侧胸膜增厚,见图1。
    • 杨甜柳; 吴晓梅
    • 摘要: 随着我们对吸烟相关肺疾病认识的不断发展,除了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等外,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smoking-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RILD)用于描述与吸烟相关的一组弥漫性非肿瘤性肺疾病也逐渐引起人们注意。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制定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IIP)国际多学科分类在2013年进行更新时,将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疾病/脱屑性间质性肺炎(respiratory bronchiolitis-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BILD/desquama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DIP)归为SRILD[1]。
    • 赵勋
    • 摘要: 目的 探究低分子肝素与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3月—2021年6月抽取该院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治疗的1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差异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组予低分子肝素与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评估比对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以及临床效果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2.42±0.21)L、肺活量(FVC)为(3.18±0.25)L、FEV1/FVC为(66.58±2.36)%及6 min步行距离为(403.68±45.78)m,均高于对照组(2.01±0.20)、(2.75±0.23)L、(60.24±2.12)%、(318.85±38.62)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13、-10.396、-16.412、-11.629,P<0.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8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3,P=0.008)。结论 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实施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模式能显著提高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郭忠; 周荣伟; 边巍
    • 摘要: 目的探讨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在急性加重期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患者中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加重期IIP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124例临床稳定期IIP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KL-6水平。对观察组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21年12月31日,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死亡组和生存组患者血清KL-6水平及其他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加重期II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KL-6水平对急性加重期II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50例急性加重期IIP患者均获得随访,有效随访率为100%,其中62例患者发生死亡。观察组患者血清KL-6水平高于对照组[(2.21±0.04)kU/L比(2.68±0.11)kU/L](t=48.602,P<0.001)。死亡组年龄、KL-6、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于生存组(P<0.0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水平低于生存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FEV_(1)、MVV、KL-6水平均是影响急性加重期IIP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OR=2.337,95%CI 1.059~3.616;OR=3.251,95%CI 1.365~5.137;OR=2.754,95%CI 1.269~4.239;OR=3.766,95%CI 2.203~5.329)(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KL-6水平预测急性加重期IIP患者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76%、67.23%、82.51%。结论血清KL-6水平在急性加重期IIP患者中异常升高,是影响急性加重期IIP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其水平检测可作为临床辅助评估急性加重期IIP患者预后的有效生化指标。
    • 蔡晓珊; 李颖; 于国华; 张绍坤; 岳贤文; 赵守香
    • 摘要: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少见类型之一,其以肺泡腔内多量巨噬细胞聚集为主要特点,常被漏诊或误诊,临床-影像-组织病理综合分析以及病理医生对DIP病理特点有充足的认识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华明磊; 刘晓敏; 薛婧
    • 摘要: 目的分析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IIP)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枣庄市立医院新城院区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II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乙酰半胱氨酸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Ⅲ型胶原、高分辨率CT(HRCT)病变评分、6 min步行距离,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以及一秒率(FEV_(1)/FVC),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IP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注射液联合乙酰半胱氨酸片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的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改善较为明显,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应用。
    • 孙蕾
    • 摘要: 目的:探讨用甲泼尼龙、环磷酰胺及长春新碱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10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00例患者均使用甲泼尼龙、环磷酰胺及长春新碱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100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及深吸气后的静态肺活量(SVC).结果:这100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与接受治疗前相比,接受治护后这100例患者的PaO2、DLCO及SVC均更高,P<0.05.结论:用甲泼尼龙、环磷酰胺及长春新碱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
    • 姜琪; 邓丽娟; 张艳; 刘春华; 雷霆; 李帆
    • 摘要: 目的 探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核心蛋白多糖(DCN)、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诊治的86例II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分为稳定期组(38例)和急性加重期组(48例),根据生存预后情况将急性加重期组分为生存组(28例)和死亡组(20例).以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各组血清DCN、Ang-2、实验室指标的表达差异及不同预后的急性加重期IIP患者血清DCN、Ang-2水平的表达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IIP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DCN、Ang-2水平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ⅡP急性加重期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及稳定期组相比,急性加重期组患者血清DCN水平明显较低,而Ang-2水平明显较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IP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DCN水平与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Ang-2水平与SP-A、SP-D、CRP、ESR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血清DCN水平较低,而Ang-2水平较高(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加重期ⅡP患者血清DCN、Ang-2水平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 ⅡP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DCN水平降低,而Ang-2水平升高,两者是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的因素,可作为判断IIP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 孙国磊
    • 摘要: 目的:探讨SAA(血清淀粉样蛋白A)、IL-6(白细胞介素-6)和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中的表达水平及联合检测在II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018年9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以及100例接受身体检查的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将9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列为观察组,将100例健康人群列为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测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结果:观察组90例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为(37.8±8.5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6±0.78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值为(0.73±0.5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8±0.3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值为(5.46±0.09)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6±0.1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疾病中,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对比其他分型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联测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指标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的联合检测,对于诊断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疾病,提示疾病严重程度,疾病分型具有较好的效果。三项测定联合诊断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效果,优于单指标检测诊断该疾病。
    • 王红军; 贾金广; 朱婉凌; 魏然
    • 摘要: 目的 探讨咬合蛋白(Occlud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该院收治的IIP患者79例作为IIP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8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Occludin、MMP-2水平及肺功能、血气相关指标,同时分析血清Occludin、MMP-2水平与IIP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 IIP组血清Occlud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MP-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胸部高分辨CT(HRC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IP组中,血清Occludin水平与MMP-2水平呈负相关(P<0.001);血清Occludin水平与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HRCT评分呈负相关(P<0.05),而血清MMP-2水平与这些指标呈正相关(P<0.05).Occludin、MMP-2、TNF-α、CRP、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血氧分压、一氧化碳测定肺弥散量、肺总量、白细胞计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HRCT评分是影响IIP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Occludin、MMP-2联合检测预测IIP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61,灵敏度为89.50%,特异度为80.50%.结论 血清Occludin、MMP-2水平与IIP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预测IIP患者死亡风险有一定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