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牙鲆

牙鲆

牙鲆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2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2篇、会议论文59篇、专利文献271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科学、海洋与湖沼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中国高端养鱼模式构建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鱼类种子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科技论坛等;牙鲆的相关文献由173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松林、刘海金、战文斌等。

牙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2 占比:71.35%

会议论文>

论文:59 占比:5.12%

专利文献>

论文:271 占比:23.52%

总计:1152篇

牙鲆—发文趋势图

牙鲆

-研究学者

  • 陈松林
  • 刘海金
  • 战文斌
  • 王桂兴
  • 王玉芬
  • 田永胜
  • 绳秀珍
  • 邢婧
  • 尤锋
  • 张培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山亚男; 郑津辉; 高虹
    • 摘要: 为了探究牙鲆感染迟钝爱德华氏菌过程中miRNA的分子调控机制,以牙鲆头肾组织为研究材料,分析其感染迟钝爱德华氏菌后miRNA的差异表达情况.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分别对感染迟钝爱德华氏菌3 h、6 h以及未感染的牙鲆头肾组织的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测序结果与斑马鱼miRBase数据库进行比对,共鉴定出牙鲆成熟miRNA 537个.将感染组与对照组数据进行比对,得到12个感染组(3 h)差异显著表达的miRNA(2个显著上调,10个显著下调);32个感染组(6 h)差异显著表达的miRNA(20个显著上调,12个显著下调).对感染组差异显著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进行GO seq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3 h)的富集通路有2793条(P<0.05),包括2021个生物过程、315个细胞组分和457个分子功能;感染组(6 h)的富集通路有3048条(P<0.05),包括2235个生物过程、342个细胞组分和471个分子功能.KEGG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3 h)中获得71个富集通路(P<0.05),包括31个有机系统、17个环境信息处理、6个细胞过程、13个人类疾病和4个代谢通路;感染组(6 h)中获得69个富集通路(P<0.05),包括33个有机系统、18个环境信息处理、6个细胞过程、10个人类疾病和2个代谢通路.选取6个差异表达mi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荧光定量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趋势一致.总的来看,在牙鲆感染迟钝爱德华氏菌过程中,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大部分跟生物过程以及细胞组分中的膜成分有关,生物过程中候选靶基因富集程度最高的GO条目是生物调节,富集程度较高的通路大多跟免疫调节以及分裂分化等生物学过程有关.
    • 姜燕; 李存玉; 徐永江; 柳学周; 于超勇; 王滨; 郑伟; 史宝
    • 摘要: 为研究益生菌制剂对池塘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肠道及环境菌群结构的调控效果,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构建牙鲆肠道、养殖水体、饵料和池塘底泥的16S r DNA基因测序文库,分析不同样品中菌群组成和多样性在益生菌制剂调控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添加益生菌制剂后,池塘底泥和牙鲆肠道的菌群多样性升高,且池塘底泥的菌群多样性依然最高;而养殖水体的菌群多样性明显下降,并低于牙鲆肠道的。牙鲆肠道中的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相对丰度呈上升趋势,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相对丰度先上升后下降;池塘养殖水体中NS3a_marine_group代表的菌属相对丰度先下降后上升;底泥中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变化最为明显,由最初的3.78%增加到33.64%。养殖牙鲆肠道、养殖水体和底泥中的弧菌属(Vibrio)相对丰度在益生菌制剂添加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在水产养殖中,不动杆菌属和弧菌属中的部分菌株通常被认为是重要病原菌。说明益生菌制剂的添加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鱼体肠道和环境(养殖水体和池塘底泥)的菌群结构。相似性分析发现,在饵料不变的条件下,牙鲆肠道菌群结构与底泥的更相近;且益生菌产品对池塘底泥和牙鲆肠道菌群的影响较为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池塘养殖过程中微生态制剂筛选和使用提供参考。
    • 宋立民; 刘肖莲; 贾磊; 蔡超; 姚学良; 薄其康; 郝俊; 丁子元
    • 摘要: 【目的】改良天津市养殖牙鲆种质,促进当地渔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高。【方法】2018年9月—2019年5月对“鲆优2号”牙鲆进行试养,采用性状比较的方法,分析“鲆优2号”牙鲆的生长、体型、抗病和单位增重所产氮、磷量。【结果】“鲆优2号”牙鲆绝对增重率高于普通牙鲆19.41%,绝对增长率高于普通牙鲆16.67%;“鲆优2号”牙鲆平均肥满度低于普通牙鲆22.87%,全长/体长值低于普通牙鲆0.89%,其他体型参数无差别;“鲆优2号”牙鲆体重、全长、体长、头长、体高测量数据的变异系数,分别低于普通牙鲆8.07%、16.03%、16.07%、30.31%、27.88%;“鲆优2号”牙鲆患腹水病的死亡率低于普通牙鲆73.95%,患淋巴囊肿病的死亡率低于普通牙鲆67.14%,试验期间“鲆优2号”牙鲆的终成活率高于普通牙鲆31.07%;试验鱼体重每增长1 kg,“鲆优2号”牙鲆尾水中新增铵态氮、总氮、可溶性磷酸盐、总磷的含量比普通牙鲆分别少48.56%、35.37%、29.68%、37.36%。【结论】“鲆优2号”牙鲆在生长、体型差异以及抗病和单位增重所产氮、磷量等性能方面较普通牙鲆优良,适合在天津市推广。
    • 刘晓飞; 张爽爽; Endri Hendriansyah; 李英瑞; 苏琳; 李相前; 修云吉; 顾伟
    • 摘要: 半乳糖凝集素6(Galectin-6)是β-半乳糖苷结合凝集素家族的成员之一。本研究首次分离并鉴定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Galectin-6(PoGalectin-6),分析了其分子特征和表达模式,并对其免疫相关功能进行了研究。PoGalectin-6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为1089 bp,共编码362个氨基酸,其中包含2个糖识别结构域(CRDs)。同源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PoGalectin-6与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Galectin-4的相似性为80.9%。组织分布结果显示,PoGalectin-6基因主要在肠组织中特异性表达。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感染后,PoGalectin-6基因在肠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感染后12 h表达量最高,随后逐渐降低并恢复至正常水平。细菌结合实验证实,PoGalectin-6重组蛋白(rPoGalectin-6)能够结合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但并不结合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此外,rPoGalectin-6以钙离子依赖的方式对短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杀鲑气单胞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表现出明显的凝集作用。研究表明,PoGalectin-6基因参与了由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这一发现为探索Galectin-6在硬骨鱼类中的免疫功能奠定了基础。
    • 绳秀珍; 宋满满; 朱慧; 唐小千; 邢婧; 迟恒; 战文斌
    • 摘要: 本文采用注射和浸泡灭活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研究其黏液(鳃、皮肤和肠)和胆汁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及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同源分子(pIgRL)的变化,分析这两种分子在肠组织中的分布及共定位。研究显示,两种免疫方式均可诱导牙鲆黏液及胆汁中pIgRL和IgM水平升高,pIgRL应答时间早于IgM。浸泡免疫后,牙鲆的鳃、皮肤和肠的黏液及胆汁中pIgRL水平分别于第3、5、7和10天达到峰值,而IgM分别于第7、10、21和21天达到峰值。注射免疫后,上述分泌液中pIgRL分别于第5、7、10和10天达到峰值,而IgM在皮肤和鳃黏液中于第14天达到峰值,在肠黏液和胆汁中于第21天达到峰值。多重染色结果表明:免疫前,pIgRL和IgM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肠黏膜固有层;浸泡免疫后,IgM信号增强,随后IgM大量出现于肠上皮层,第14天时荧光最强,pIgRL信号也明显增强且少量出现在肠上皮层,在肠黏膜中观察到代表pIgRL和IgM共定位的橘黄色荧光。ImageJ定量分析显示,二者共定位的像素占比在免疫前为19%,免疫后第3、7、14、21和28天时分别为25%、41%、35%、28%和28%,表明存在IgM-pIgRL复合物的跨上皮转运。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pIgRL在黏膜免疫防御中的作用和揭示鱼类黏膜免疫系统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 陈志鹏; 朱颖; 王磊; 胡国斌; 陈松林
    • 摘要: 造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工厂化养殖中大规模死亡的主要病原之一是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其有感染力极强、致死率极高的特点,严重影响牙鲆水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F3)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可能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为研究NTF3在牙鲆先天免疫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牙鲆NTF3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其长度为1411 bp,其中,5'非编码区长89 bp,3'非编码区长428 bp,ORF长894 bp.基因ORF编码29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Mw)约为33.73 ku,理论等电点为9.56.同源比对发现,NTF3基因在不同物种间的相似度较高,牙鲆与高体鰤(Seriola dumerili)NTF3基因的同源性最高,为90.91%.NTF3基因在牙鲆健康组织(血液,肝脏,脾脏,肾脏,肠,皮肤,鳃,心脏和脑)中均有表达,皮肤中的表达量最高,血液中次之.为进一步探究牙鲆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过程中NTF3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本研究对健康牙鲆进行了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实验,比较了NTF3在4种组织(脾脏,肝脏,肠,肾脏)不同感染时间点的相对表达量,在脾脏、肝脏、肠中,牙鲆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后NTF3基因的表达量均出现上调,但在肾脏中,NTF3的表达量呈现下调趋势.上述结果表明,NTF3基因参与了牙鲆抵抗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的免疫过程,而病菌感染后不同组织中NTF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的结果为今后更深入研究NTF3基因在牙鲆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基础研究数据.
    • 赵春暖; 任利群; 于涛; 蔡忠强; 郑言鑫; 王喜文; 陈洋
    • 摘要: 以裂壶藻为饵料强化剂,设置不同的裂壶藻强化剂使用量及强化时间,研究其对繁育期牙鲆苗种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虫强化密度为450个/mL,卤幼强化密度为150个/mL.当轮虫强化剂使用量为0.09 g/L,强化时间12 h,卤幼饵料强化剂使用量为0.10 g/L、强化时间20 h时,牙鲆苗种的发育、驯化情况最好,存活率最高,生长速度最快.通过对强化持续期的对比发现,强化饵料投喂20 d时牙鲆苗种变态存活率趋于稳定,无白化、病害发生,个体生长均匀、生长速度快.
    • 申峰峰; 晁青何; 黄沁怡; 张俊玲
    • 摘要: 为研究miR-202-5p在鱼类中作用的靶基因及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原位杂交技术构建了miR-202-5p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不同组织和雌雄性腺中的表达谱.定量结果发现,miR-202-5p在牙鲆性腺中具有特异性的高表达,且在精巢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卵巢.原位杂交结果显示,miR-202-5p主要在精巢的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中表达,而仅在卵巢的Ⅳ和Ⅴ期卵母细胞中有较强烈表达.研究发现色素框同源蛋白2(Chromobox homolog 2,CBX2)在性腺发育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miR-202-5p在牙鲆性腺发育中的功能,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鉴定了二者的靶向关系,结果证实,cbx2为miR-202-5p直接调节的靶基因,为深入阐述miR-202-5p在牙鲆性腺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 陈小傲; 朱建新; 刘洋; 薛致勇; 曲克明
    • 摘要: 文章研究了流水养殖条件下不同投喂频率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成鱼摄食量、生长、消化酶、抗氧化酶和肠道组织的影响,旨在探究牙鲆成鱼的最适投喂频率。实验设置3个处理组,每天分别投喂2(T2)、3(T3)、4(T4)次,持续60 d。结果显示,T3组的日摄食量显著大于T2和T4组(P<0.05);T2和T3组的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T4组(特定生长率:P<0.05;成活率:P<0.01);3组间增重率有显著差异(P<0.05);T2和T3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脂肪酶(LPS)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T4组(CAT、LPS:P<0.01;T-SOD:P<0.05);3组间胃蛋白酶(PPS)有显著差异(P<0.05),T3、T2、T4组依次降低;T4组的肠壁厚度、环肌厚度和杯状细胞数均显著低于T2和T3组(P<0.01),但T2和T3组间无显著差异;T3组的上皮细胞厚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T2和T4组差异不显著。结合研究结果和养殖实际情况,流水养殖条件下牙鲆养成过程中的最适投喂频率为每天3次。
    • 王欣桐; 王宣刚; 孙敏敏; 孔祥福; 刘金相; 王志刚; 于海洋
    • 摘要: 本文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中鉴定得到了PI3K家族的成员之一——PIK3R3-like,并分析其可能为PIK3R3的亚型.由于其部分外显子在转录或修饰时被删除,导致该基因会产生一种较短的mRNA(PoPIK3R3-like-Ⅱ),与完整的转录组相比缺失21 nt.对PoPIK3R3-like的可变剪接长链(PoPIK3R3-like-Ⅰ)进行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包含一个1425 bp的开放性阅读框,共编码474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共包含三个结构域,分别是一个nSH2结构域、一个iSH2结构域和一个cSH2结构域.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PoPIK3R3-like-Ⅰ、PoPIK3R3-like-Ⅱ均与其它硬骨鱼的PIK3R3-like相似度较高,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oPIK3R3-like与硬骨鱼聚为一支,与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相距较远.作者通过qRT-PCR检测了PoPIK3R3-like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发现其在牙鲆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鳃和脑中表达量较高,使用迟缓爱德华氏菌侵染牙鲆鳃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后,PoPIK3R3-like表达量分别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和显著上升的趋势,提示该基因在牙鲆抵抗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相关的免疫应答中可能发挥作用.利用原核表达的方法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了PoPIK3R3-like-Ⅰ的重组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得到的重组蛋白与预测大小一致,蛋白纯化结果显示得到的蛋白纯度较高,可用于下一步PIK3R3-like基因功能的相关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