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灰色关联度法

灰色关联度法

灰色关联度法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25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9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54563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合作经济与科技、中成药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首届“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主题论坛暨“中医药资源本土与国际化发展”论坛、第十届(2015)中国管理学年会、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等;灰色关联度法的相关文献由70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小健、张鑫、戴路等。

灰色关联度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9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54563 占比:99.91%

总计:254788篇

灰色关联度法—发文趋势图

灰色关联度法

-研究学者

  • 李小健
  • 张鑫
  • 戴路
  • 马辉
  • 吴晓鹏
  • 张洪坤
  • 徐嘉翼
  • 李硕
  • 牛世伟
  • 王伯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敏; 向月; 周椿奇; 赵黄江; 刘俊勇
    • 摘要: 城市充电服务网的规划布局与运营模式决定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电动汽车渗透率急剧上升的情况下保证充电服务网可持续发展裕度,合理评估充电服务网以挖掘其运行不良区域与薄弱环节,可为后续充电服务网的持续优质运行提供改进依据。为此,提出考虑电动汽车用户、交通网、配电网等多方主体的充电服务网动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首先,分析城市充电服务网的多重属性,结合用户、交通网、配电网建立多维评价指标体系;接下来,采用基于组合赋权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量化分析充电服务网对各主体指标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评估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对西南地区某现有充电服务网络进行综合评估,为充电站后续的建站选址提供参考依据。
    • 张洪坤; 路丽; 黄玉瑶; 郭长达; 高贯彪; 吴韶辉; 杨美华
    • 摘要: 目的研究半枝莲有效成分的分布情况,综合评价其不同药用部位质量,为半枝莲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半枝莲中不同药用部位的总黄酮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野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等多成分的含量,并以水溶性、醇溶性浸出物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半枝莲不同药用部位的质量。结果叶的总黄酮、野黄芩苷、多成分及浸出物含量均显著高于茎、果、全草,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叶的相对关联度为0.694~0.772,全草的相对关联度为0.433~0.506,茎和果的相对关联度为0.33~0.366。结果表明,不同部位中叶的综合质量评价最高。结论半枝莲中不同药用部位质量差异明显,首次在半枝莲质量标准中确定了不同部位的占比,建议在半枝莲质量标准中控制叶的比例。
    • 路超; 周彬
    • 摘要: 对阿克苏地区主栽的5个细绒棉品种在统一的种植管理模式下,进行农艺现状调查、棉花产量和棉纤维品质分析,并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对5个品种细绒棉品质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优质棉品种综合性状排序为J206-5>新陆中84>新陆中80>新陆中68>新陆中62。运用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阿克苏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质棉品种,为阿克苏地区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孙贝贝; 孙海英; 朱伟豪; 洪浩; 洪智慧; 杜伟锋; 葛卫红; 李昌煜
    • 摘要: 目的研究薏苡仁麸炒前后HPLC指纹图谱与治疗脾虚水湿不化药效之间的相关性,为明确薏苡仁麸炒前后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HPLC法建立麸炒前后薏苡仁指纹图谱;建立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比较其麸炒前后的药效作用;同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5批生品及其麸炒品进行谱效关系分析,分别找出关联度较大的化学成分,并比较麸炒前后谱-效关系差异。结果 HPLC指纹图谱中指认9个共有峰。与模型组比较,生品与麸炒品均有显著性差异;与生品组比较,麸炒薏苡仁各药效指标明显高于生品。麸炒品中9种共有成分与GAS、MTL、SS、体质量、胸腺指数以及脾指数的关联度明显高于生品;生品中9种共有成分与VIP的关联度明显高于麸炒品。结论薏苡仁治疗脾虚水湿不化的药效是多成分共同作用结果,麸炒后药效明显高于麸炒前。
    • 毛凯宁; 汪永超; 张栩静; 周涛
    • 摘要: 针对现有机床夹具综合评价体系的不全面性,结合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从5个层面出发,提出15个机床评价指标,使用一种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变异系数(Cv)法相结合的赋权方式,同时与灰色关联系数相融合,构成一套机床夹具的综合评价模型(体系),筛选出最符合条件下的机床夹具方案。最后结合零件加工过程中某一个工序的机床夹具选择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 珊丹; 郭建英; 荣浩; 王小莉; 张铁钢; 邢恩德; 吴旭南
    • 摘要: 地处草原生态脆弱区的金属矿山尾矿库土壤中营养物质匮乏,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高,且由于降水量偏低、无霜期较短等气候条件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恢复极为困难。通过微生物菌肥、有机肥野外施用试验,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干旱半干旱草原区金属矿山尾矿库土壤酶活性和主要养分的影响,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单独施肥或配合施肥对土壤中脲酶活性都有积极的作用,配合施肥更有利于增加土壤中蔗糖酶活性,与土壤中脲酶、蔗糖酶活性变化相比,施肥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相对不明显;施用有机肥可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比施用微生物菌肥高35.1%,配合施肥对土壤中氮元素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单独施肥,施肥能明显提高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中脲酶活性和氮、磷元素含量是影响尾矿库土壤质量的主要因素,施用微生物菌肥的土壤质量要优于施用有机肥的土壤,配合施肥的土壤养分状况要优于单独施肥的土壤,且适量的配合施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该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半干旱草原区金属矿废弃地土壤恢复与完善生态建设方案提供依据。
    • 姜淑凤; 贾瑞超; 王俊峰; 何鑫林
    • 摘要: 机床横梁是机床重要的主体承载结构件,在DVT系列车床中横梁的静、动态特性直接影响到车床加工精度与耗材类零件的使用寿命,在不能以机床加工零件的实体运行的方式验证设计的情况下,仿真优化是有效方法。通过对优化前横梁进行静态分析和模态分析的方式进行车床工作特性仿真。分析结果表明,DVT系列车床横梁薄弱位置发生在横梁中部,再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分析横梁筋板数量、厚度与横梁静、动态特性关系,根据分析结果二次设计,最终获取横梁最优设计方案。优化设计结论表明,横梁筋板数量为5个、厚度10 mm、筋板间隔距离为340 mm时为最优设计方案,优化后横梁质量减轻117 kg,应力减少18%,形变量减少0.01 mm,前3阶固有频率均得到一定提升,优化设计效果显著,为机床优化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 周乃峰
    • 摘要: 可持续发展在当今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梦想和奋斗方向,作为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尤其是绿色金融将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随着“双碳”目标加速推进和落实,新能源、绿色减碳技术、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迎来新发展机遇。文章以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为主题,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我国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对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等环保性融资的支持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关联,通过测算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对绿色金融在影响产业结构优化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 马海新; 王纯武; 胡芳; 肖春燕; 鲜开梅; 牛新霞
    • 摘要: 以大蒜为试材,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和DTOPSIS法研究了大蒜产量、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三者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并对参试的6个大蒜品种进行了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与产量关系密切的农艺性状是大蒜株高、收获株数、外层瓣数、抽薹率、生育期和单球重,与产量关系密切的品质性状是大蒜素、蒜氨素和维生素C,这些性状应作为今后大蒜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的重点研究对象;品种xjgar 1、xjgar 3和xjgar 4在两地的试验结果综合评价较高,可作为大蒜种质资源与创新繁育的基础资源进行深入研究。
    • 王治会; 彭华; 杨普香; 李文金; 李琛; 岳翠男; 江新凤; 李延升
    • 摘要: 【目的】探究江西省选育茶树新品系的特征特性和综合评价方法,从中筛选出适宜推广种植的区域化茶树新品种。【方法】对新选育出的19份茶树新品系的农艺性状、化学成分、抗逆性和制作绿茶品质等性状进行了鉴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灰色关联度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赣育茶树新品系的各性状指标差异性较大,变异系数为7.98%~65.46%,变异系数较大的为耐寒性、耐旱性、EGC、生长势、一芽一叶期、EC、ECG和总游离氨基酸,其中FZ-1为高发芽密度品系、YB-2为特早生品系、XS-H1和SC-1为高水浸出物品系、FZ-2为高氨基酸品系、WY-15为高EGCG品系。3种综合评价方法中灰色关联度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可作为茶树新品系的综合评价方法。最终筛选出FZ-1、FZ-2、XS-1、FL-1、CC-4、XS-2和WY-14等7份综合评价优于对照的新品系。此7份可进行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也可以作为遗传亲本材料。【结论】灰色关联度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可有效评价茶树品系,筛选出的7份优良新品系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