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泪囊鼻腔吻合术

泪囊鼻腔吻合术

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24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20628篇;相关期刊299种,包括临床眼科杂志、实用防盲技术、眼科新进展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河北)第二届国际眼科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等;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相关文献由1958位作者贡献,包括陶海、刘果、刘锋等。

泪囊鼻腔吻合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5 占比:0.7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0628 占比:99.25%

总计:121539篇

泪囊鼻腔吻合术—发文趋势图

泪囊鼻腔吻合术

-研究学者

  • 陶海
  • 刘果
  • 刘锋
  • 周琼
  • 张颖
  • 王寅威
  • 钟玲
  • 姜素贞
  • 崔极哲
  • 张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璐; 申文婷; 张明红; 禚伟; 杨南南; 王殿强
    •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暴露泪总管治疗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效果,为提高小泪囊慢性泪囊炎手术的远期疗效提供有效的改进方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94例(106只眼)小泪囊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施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随机分为2组,A组44例(52只眼)施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暴露至泪总管;B组患者50例(54只眼)施行常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1、3、6、12个月随访4次,检查吻合口开放情况。结果远期随访A组治愈率(98.08%)高于B组(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泪总管暴露治疗小泪囊慢性泪囊炎远期成功率高,是治疗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 张梦君; 戴嵩; 唱得龙
    • 摘要: 目的 比较同期与分期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合并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9年6月于东北国际医院诊治的慢性鼻-鼻窦炎合并泪囊炎患者94例,按手术不同分为同期手术组(n=58)和分期手术组(n=36),同期手术组加以同期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和泪囊鼻腔造孔术,分期手术组一期加以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二期加以泪囊鼻腔造孔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鼻部症状、术后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同期手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分期手术组,住院费用少于分期手术组(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鼻塞、头痛、黏脓鼻涕VAS评分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5);同期手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7.34%,与分期手术组16.67%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同期与分期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合并泪囊炎患者总体疗效相当,同期手术具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以及术后患者鼻部症状更轻等优点。
    • 薛嫚
    • 摘要: 总结83例慢性泪囊炎行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护理。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76例患者自觉流泪和流脓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内镜下观察鼻腔泪囊吻合口通畅,总体疗效满意。
    • 赵玮
    •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泪囊炎同时合并有鼻腔鼻窦疾病的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2009年3月-2020年12月32例慢性泪囊炎合并有鼻腔鼻窦疾病的患者,我们同期行鼻腔鼻窦手术和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定期进行鼻内镜观察及泪道冲洗。结果 32例慢性泪囊炎合并有鼻腔鼻窦疾病患者,鼻中隔偏曲14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炎4例,慢性鼻窦炎6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3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3例,霉菌性上颌窦炎2例。经过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观察,治愈30例,好转1例,无效1例。结论慢性泪囊炎合并有鼻腔鼻窦疾病患者,同期手术并未影响鼻腔泪囊吻合手术的疗效,同时减轻了患者二次手术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利于术后的随访观察。
    • 张懿; 杨华; 杨晓钊; 郑璇
    •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泪囊大小的比例分布情况及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治疗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01/2019-11于我院眼科就诊的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患者73例73眼,收住院后均行泪囊造影测量泪囊大小,并于全身麻醉下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分析术后2wk,1、3、6mo造瘘口面积及有效率。结果:纳入患者中大泪囊(横径>5mm)者13眼(18%),中泪囊(横径2~5mm)者26眼(36%),小泪囊(横径<2mm)者34眼(47%)。术后2wk,1、3、6mo泪囊造瘘口面积有差异(P<0.05);术后6mo造瘘口面积较术后2wk,1、3mo分别显著减少了14.08±0.68、10.49±0.75、0.31±0.23mm2(均P<0.05);术后2wk,1、3、6mo有效率分别为100%、93%、88%、85%。结论: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泪囊大小以中、小泪囊为多,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治疗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疗效肯定。
    • 石立平; 周旭霞; 赵静
    • 摘要: 目的:探讨四瓣技术在改良结膜囊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09/2020-06在我院就诊的泪道疾病患者28例28眼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结膜囊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6~12mo,观察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荧光素钠染料排泄试验阳性率为96%(27/28),手术成功率为96%(27/28),其中治愈率为68%(19/28),好转率为28%(8/28),无效率为4%(1/28),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3%(26/28)。术后并发症包括眼部异物感(28眼)、球结膜充血(11眼)、鼻腔结膜囊渗血(8眼)及泪道引流管脱出(1眼)。结论:四瓣技术用于改良结膜囊泪囊鼻腔吻合术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 张慧君; 杨玉慧
    • 摘要: 目的:观察在泪囊鼻腔吻合术前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70例(70眼),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泪囊鼻腔吻合术前行泪囊造影检查,研究组在术前行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检查中、检查后24 h出现的不适反应及手术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24 h发生不适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流泪及眼部分泌物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泪囊鼻腔吻合术前行彩超检查可帮助临床了解患者泪囊全貌及周围组织状态,安全性高,适用于术前评估。。
    • 刘佳; 熊伟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对慢性泪囊炎患者手术指标及吻合口面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2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42),将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4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术后3个月时吻合口面积。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吻合口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可有效改善慢性泪囊炎患者手术指标,增大吻合口面积,且安全性较高。
    • 张婧; 郝尚巨; 王晶
    • 摘要: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鼻泪管逆行置管术治疗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n=42)和观察组(内镜下鼻泪管逆行置管术,n=44)。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眼表症状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P<0.05);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 m眼表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术后6 m观察组眼表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5%)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泪管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更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眼表症状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佳,临床疗效及预后更好。
    • 周希彬; 王立华; 陶海; 白芳; 王朋; 王菲; 柳川
    • 摘要: 背景面中部骨折导致的慢性泪囊炎病情复杂,普通泪道CT造影检查难以清晰准确地显示双侧鼻泪管全程。基于骨性鼻泪管走向的泪道CT造影三平面重组技术(three-plane reconstruction of CT dacryocystography based on the trend of nasolacrimal canal,CT-DCG-TPR-BTNC)可更清晰地显示泪道组织结构细节。目的探讨CT-DCG-TPR-BTNC技术在面中部骨折致外伤性慢性泪囊炎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的22例外伤性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患者均经过CT-DCG-TPR-BTNC检查,分析面中部骨折对泪道阻塞的影响,并在术中验证CT-DCG-TPR-BTNC检查结果的一致情况。结果22例患者中,男性10例(45.5%),女性12例(54.5%)。年龄6~53(30.86±12.02)岁。22例患者均患有外伤性慢性泪囊炎。病史3~180(37.32±52.95)个月。所有患者经CT-DCG-TPR-BTNC检查发现均有面中部骨折及其导致的鼻泪管骨折。面中部骨折包括鼻骨骨折(21/22,95.5%)、眶壁骨折(19/22,86.4%)、颌面骨折(12/22,54.5%)、泪囊萎缩(2/22,9.1%),并有1例颅底骨折。所有患者均行外路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所见与CT-DCG-TPR-BTNC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100%。患者均术中置入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术后3~6个月取出人工泪管,随诊3~6个月后无复发。结论应用CT-DCG-TPR-BTNC技术术前可充分评估临近组织的损伤,尤其是骨性鼻泪管损伤和解剖变异情况,可评估泪囊窝及鼻泪管损伤程度,对于指导手术方案的制订有重要临床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