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泪道置管

泪道置管

泪道置管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6571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中国保健、内蒙古中医药、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八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等;泪道置管的相关文献由207位作者贡献,包括叶文婕、曹建峰、严宏等。

泪道置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6571 占比:99.69%

总计:26653篇

泪道置管—发文趋势图

泪道置管

-研究学者

  • 叶文婕
  • 曹建峰
  • 严宏
  • 朱宝义
  • 杜兆江
  • 杨建国
  • 毕燕龙
  • 刘春雨
  • 周光荣
  • 周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文林; 龚雨婷; 康黔
    • 摘要: 目的观察保留泪点泪小管切开联合RS型泪道引流管(RS管)置入治疗泪小管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0年8月该院确诊为泪小管炎的患者共63例(66眼)。前期病例(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为对照组28例(29眼),后期病例(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为观察组35例(37眼)。对照组采用单纯泪小管切开术,观察组采用保留泪点泪小管切开联合RS管置入。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6.5%)明显高于对照组(55.2%)。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术后共出现并发症10眼(27.0%),其中异物感合并眼痒9眼,出现泪点开口息肉样增生,对症用药后症状减轻,息肉组织逐渐减小,取管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1眼。对照组手术均顺利,术后切口粘连增生4眼(13.8%)。结论保留泪点泪小管切开联合RS管置入治疗泪小管炎手术操作简单,切口粘连增生减少,在充分引流泪小管分泌物的同时,尽可能保留了泪道的引流功能,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泪小管切开术。
    • 郑扬菁; 陈正勇
    •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支架植入联合泪道置管术在慢性泪囊炎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福州东南眼科医院(金山新院)行手术治疗的36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术中先将泪囊情况分为大泪囊和小泪囊,均采用鼻内镜下泪囊支架植入联合泪道置管的手术方式,在鼻腔泪囊吻合口处植入泪囊支架,同时由上、下泪点植入R-S泪道引流管,从吻合口处伸出,术后2个月时将支架和引流管一并取出,再行3~6个月随访,观察术腔恢复及泪道通畅情况,并对比这种术式对大泪囊和小泪囊的治疗效果区别。结果219例患者术中见泪囊较大,泪囊壁薄,无肉芽增生,术后复查211例泪道引流通畅,8例术后复发,治愈率为96.35%;146例患者手术中见泪囊较小,泪囊壁厚,有肉芽增生,术后复查137例泪道引流通畅,9例术后复发,治愈率为93.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泪囊炎患者无论术前是否泪囊壁增厚及肉芽增生,采用鼻内镜下泪囊支架植入联合泪道置管术可提高总有效率,均超过90%;鼻内镜下泪囊支架植入联合泪道置管术对泪囊大小、泪囊壁的厚度及是否肉芽增生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区别。患者满意度高,临床应用范围更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潘淑玲; 陈岩
    • 摘要: 目的 分析逆行挤压排石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小管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6~2020-12于该院就诊的35例(35眼)慢性泪小管炎患者,其中上泪小管炎10例,下泪小管炎25例,均不合并慢性泪囊炎,记录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所有患者均于局麻下接受逆行挤压排石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术后3d连续予以抗生素滴眼液冲洗泪道及结膜囊,术后1个月予以拔管处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记录各时间段术眼脓液改善情况、泪小管形态、泪道冲洗结果.结果 35例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35例患者溢泪溢脓症状均消失;泪小管形态30眼正常化,3眼扩张肥厚,2眼不全阻塞;泪道冲洗30眼通畅,5眼欠通畅.临床治愈率为85.71%.结论 逆行挤压排石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小管炎效果确切,可有效解决流脓症状且对泪道损伤小.但术前需掌握好适应证,术中需尽量排尽结石,置管时避免损伤泪小管黏膜,术后需加强泪道及结膜囊敏感抗菌药物的应用.
    • 彭聪
    • 摘要: 目的 探究慢性泪囊炎患者接受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泪道置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9年11月~2020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中只采用泪囊造孔术的3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而采用泪囊造孔术联合泪道置管的33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采用单一泪囊造孔术进行治疗相比,对患者采用泪囊造孔术联合泪道置管进行治疗的效果更显著,具有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建议推广.
    • 何菁
    • 摘要: 目的探讨泪道置管联合透明质酸钠在慢性泪囊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88例,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采取泪道置管术联合透明质酸钠,对照组单纯采取泪道置管术。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6%(P<0.05);治疗后,两组烧灼感、异物感、角膜丝状物、眼痒、眼皮沉重感、干涩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64%(P<0.05)。结论采取泪道置管术及透明质酸钠治疗慢性泪囊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整体疗效,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辛小燕; 郭登山
    • 摘要: 目的:观察泪道激光联合双管置入在多点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12月诊治的多点泪道阻塞患者52例68眼,行泪道激光探通后,予以引线型泪道引流管US-Ⅰ型及球头管双管置入泪道,术后随访观察1年,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8眼经治疗后治愈率为95.6%,有效率为98.5%,较其他学者报道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有明显提升.结论:泪道激光联合双管置入治疗多点泪道阻塞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雷; 孙建红; 唐平
    • 摘要: 目的:评估基于新型断裂泪小管吻合装置的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下泪小管断裂病例80例80眼,以新型泪小管吻合装置的两种探针行泪小管吻合术,其中观察组以弹性猪尾探针行双泪道置管,对照组以直探针行单泪道置管,评估两种术式的术中及术后的相关临床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平均置管时间和平均手术时间为12.1±3.7、28.9±5.6min,对照组为21.2±5.5、34.4±6.8min(t=8.68、3.95,均P0.05).术后观察组有4例泪溢和5例泪道狭窄,对照组有4例泪溢、7例泪道狭窄、5例皮肤瘢痕、2例置管移位和1例眼睑松弛(P>0.05).两组术中的泪道探通率均为100%,且无假道形成.结论:采用弹性猪尾探针行双泪道置管和直探针行单泪道置管治疗泪小管断裂各有优势,均为临床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 訾魁然
    •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泪道置管联合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97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49例、泪囊造孔组48例.泪囊造孔组接受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联合组接受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泪道置管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患眼视力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泪囊造孔组(P<0.05);术前,两组患眼视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眼视力略微降低,但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泪囊造孔组(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泪道置管联合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显著,能降低慢性泪囊炎复发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且不影响视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