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氨磺必利

氨磺必利

氨磺必利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1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0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50篇;相关期刊262种,包括中国民康医学、临床心身疾病杂志、精神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浙江省康复医学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术会议等;氨磺必利的相关文献由2267位作者贡献,包括易军、李丹、许锦泉等。

氨磺必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0 占比:95.1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88%

专利文献>

论文:50 占比:4.00%

总计:1251篇

氨磺必利—发文趋势图

氨磺必利

-研究学者

  • 易军
  • 李丹
  • 许锦泉
  • 周勇
  • 陈涛
  • 马玉桂
  • 张德峰
  • 张新风
  • 张燕锋
  • 王宇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明秀
    • 摘要: 目的 分析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氨磺必利与齐拉西酮治疗的价值.方法 筛选78例进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进行治疗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自2020年2月-2021年8月期间,并按"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94.87%)高于对照组(76.92%)(χ2值为4.15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7.69%)低于对照组(25.64%)(χ2值为4.523,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阳性症状(11.62±1.46)分、阴性症状(12.42±1.44)分、精神病理(20.42±3.42)分、总分(47.71±3.44)分,低于对照组(6个月后组间对比t值依次为14.166、7.779、9.815、10.981,P<0.05).结论 选择氨磺必利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可改善其阳性、阴性症状,可确保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参考.
    • 郑榕艳; 林瑞钱; 张茹
    • 摘要: 目的 比较氨磺必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探讨该治疗方法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口服氨磺必利配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收集这些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数据。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心电图的P-R间期、QTc(校正的QT间期)均延长,心率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氨磺必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容易引起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故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实时监测,避免心血管意外。
    • 韦安尚; 潘小平
    •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精神压力的日渐增大,各类精神疾病患病人数较往年显著增加,给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及社会活动均造成严重影响。双相情感障碍(BD),是一种同时具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典型特征)的精神障碍。任何年龄都有发病的可能。在躁狂发作期间,患者表现出情绪增加、言语活动增加和精力充沛等表现;在抑郁发作期间,患者经常有以下表现:抑郁、快感丧失、言语活动减少和疲劳等。BD作为精神疾病的一种具有致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较高的特点。氨磺必利作为第二代抗精神疾病药物在临床治疗BD抑郁发作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氨磺必利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与试验。但氨磺必利片在BD抑郁发作患者海马体神经修复中的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氨磺必利片在BD抑郁发作治疗方面的应用尚未探究。本文现就BD抑郁发作及海马体神经元相关概念进行简短介绍,同时探讨氨磺必利片的药理、药动学及临床应用情况,以期为日后临床更好地应用药物治疗疾病,改善患者症状及提高认知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 张燕; 孙丽莎; 李婵; 崔小花; 戴尊孝; 郑璇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可参考的浓度范围及警戒值。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氨磺必利治疗。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治疗时间、单日给药剂量、临床诊断、氨磺必利浓度、治疗前后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联合用药情况。比较不同疗效和不同剂量组氨磺必利浓度的差异,比较不同浓度组和是否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阴阳性预测值的方法探索氨磺必利浓度的参考范围及警戒值。结果不同剂量组和不同疗效组的患者氨磺必利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745、1.343,P均>0.05),不同疗效组的患者单日给药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02,P>0.05),氨磺必利疗效与浓度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23,P=0.744);单一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198、0.095,P均>0.05),氨磺必利药物浓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非线性相关[y=100x(/78.13+x),r=0.960]。当氨磺必利浓度为100~600 ng/mL时,减分率均≥42%,参考界值有效率检出率均≥1.48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85%;当氨磺必利浓度为1400~1800 ng/mL时,浓度越高,减分率越低(均85%)。结论推荐100~600 ng/mL作为氨磺必利的参考范围,1400 ng/mL作为警戒值,以保障氨磺必利的临床用药安全。
    • 杜志明; 庄建华
    • 摘要: 目的对照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治疗中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慢性精神分裂症伴糖尿病患者89例,根据用药方式分组,A组(基础治疗+连续皮下泵注胰岛素治疗)44例,B组(基础治疗+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45例,比较糖脂代谢情况、精神症状、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安全性。结果糖脂代谢情况比较,A组血糖、血脂控制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伴糖尿病临床治疗中,使用胰岛素泵实施连续皮下注射可提升疗效,比多次皮下注射效果更好,两种方法用药风险相近,但连续皮下泵注用药可更显著地调节糖脂代谢,体质指数与认知功能改善效果较好,临床疗效较好。
    • 胡亚丽
    • 摘要: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氨磺必利治疗肝脾不和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三门峡市康复医院确诊的85例肝脾不和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简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采用氨磺必利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的4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均持续治疗6周。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0.35±6.17)岁;对照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41.27±6.24)岁。评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80.95%(34/42)(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氨磺必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肝脾不和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 孙来顺
    • 摘要: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分泌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氨磺必利组与利培酮组,各34例。氨磺必利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内分泌指标[血清催乳素(PR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代谢指标[腰围、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代谢综合征(MS)发生率及代谢异常率。结果利培酮组PRL水平高于氨磺必利组(P0.05),而利培酮组治疗后T3、T4、TSH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低于氨磺必利组(P<0.05);利培酮组腰围、FPG、2hPG、TG、LDL水平高于氨磺必利组,HDL水平低于氨磺必利组(P<0.05);利培酮组MS发生率及代谢指标异常率均高于氨磺必利组(P<0.05)。结论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分泌及糖脂代谢的影响小于利培酮,其代谢异常率相对较低,应用安全性较高。
    • 易堃; 陈文英
    • 摘要: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对苯二氮卓类(BZD)药物依赖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BZD药物依赖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比较两组阴性症状(SANS)评分、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74.19%)(P<0.05)。治疗4周、8周,两组患者SAN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RBANS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低于对照组(35.48%)(P<0.05)。结论:BZD药物依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阴性症状,改善认知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安全性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王晓明
    • 摘要: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使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使用氨磺必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糖脂代谢指标及体质量指数(BMI)、内分泌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阳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PAN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阴性症状评分(11.13±2.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4±2.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T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MI(20.30±0.53)kg/m^(2)低于对照组的(20.95±0.6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泌乳素(20.62±4.27)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49±3.7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更好,特别对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对糖脂代谢及内分泌影响小,且能降低BMI和泌乳素水平,用药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李欣欣
    • 摘要: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60例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利培酮治疗组(30例)采取利培酮治疗,氨磺必利治疗组(30例)采取氨磺必利治疗。比较两组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状态、躯体健康状态、情感职能评分;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阳性与阴性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增加、泌乳素明显波动、QTc延长、血压下降、椎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氨磺必利治疗组疗效和利培酮治疗组相同,P> 0.05;治疗前利培酮治疗组、氨磺必利治疗组社会功能状态、躯体健康状态、情感职能评分相近,P> 0.05;治疗后氨磺必利治疗组社会功能状态、躯体健康状态、情感职能评分高于利培酮治疗组,P 0.05;治疗后氨磺必利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阳性与阴性量表评分低于利培酮治疗组,P <0.05。同时,氨磺必利治疗组的体质量增加、泌乳素明显波动、QTc延长、血压下降、椎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分别是3.33%、3.33%、0.00%、3.33%、6.67%,低于利培酮治疗组的23.33%、26.67%、13.33%、23.33%、36.67%,P <0.05。结论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和利培酮相似,但对体质量和泌乳素影响更轻,且可更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状况以及抑郁、生存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