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气流床

气流床

气流床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79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2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134659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洁净煤技术、煤炭科学技术、广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第十二届长三角能源论坛暨第二届江苏-欧洲新能源国际会议、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2012年全国煤层气、页岩气开采利用技术及市场发展研讨会等;气流床的相关文献由133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辅臣、于广锁、刘海峰等。

气流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2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34659 占比:99.78%

总计:134958篇

气流床—发文趋势图

气流床

-研究学者

  • 王辅臣
  • 于广锁
  • 刘海峰
  • 龚欣
  • 代正华
  • 王亦飞
  • 梁钦锋
  • 陈雪莉
  • 郭晓镭
  • 于遵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九磊; 赵亮; 董辉; 王德喜
    • 摘要: 轻烧氧化镁气流床煅烧炉热工行为研究是其热工参数优化、实现节能降耗的必需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基于Euler-Lagrange理论建立了某企业轻烧氧化镁气流床煅烧炉数值计算模型,籍此研究了炉内气固流动、传热及分解过程基本规律,并确定了现有产量下的适宜煅烧风量。结果表明:主炉内煅烧烟气旋流上升,温度中心高、壁面低;副炉内旋流效应骤减,温度趋于均匀;距离烟气入口4~18 m行程范围内,气固换热剧烈,物料快速分解,分解率达96%,而后于24 m处分解完全。将煅烧风量降至原有风量的91.22%、气料体积质量比降至1.46 Nm^(3)/kg,不但提高了炉窑空间利用率,同时吨产品燃耗降低了8.78%。
    • 雷尚敏; 杨小平; 杨浩
    • 摘要: 在气流床气化炉中,粗煤气经洗涤处理后将会产生黑水,经沉淀后形成气化细灰,属于废弃物的一种,目前,行业内尚未对该物质研究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在选取3种气化细灰样品后,借助专业设备,完成了对样品理化特性工作。研究结果显示,气化细灰水分相对较高,并且存在热值低的特点,孔隙结构较差,受孔隙结构影响,将会导致其与氧气接触较少,未发生脱碳反应。当前燃烧脱碳技术尚无法满足气化细灰脱碳处理需求,需要行业进一步深入展开研究,实现对新型技术的开发。
    • 杨小平; 雷尚敏; 杨浩
    • 摘要: 首先对气流床煤气化细灰的形成过程和黏附机理进行简要分析,并从物理性质、化学组成两方面分析气流床煤气化细灰黏附特性常见影响因素,然后从物料选择、细灰黏附力测量方法两方面设计湿含量对气流床煤气化细灰黏附特性的影响试验,最后根据试验结果讨论湿含量与气流床煤气化细灰黏附特性的关系。
    • 张能; 乔二浪; 鲁得鹏; 高虎飞
    • 摘要: 分析了固定床、流化床、气流床等主流煤气化工艺在实际应用和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从提升煤气化技术和煤种匹配性、开发气化黑水和灰水余热利用和处理技术新路径、优化气化废渣处置技术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阐述了煤气化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煤气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李玲; 向辉; 许腾
    • 摘要: 为研究粉煤气流床气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优化气流床设计,实现粉煤高效清洁利用,设计了一套常压粉煤气流床气化装置试验系统,该系统包括输粉系统、开工燃烧系统、一体化试验装置、火炬系统、配气系统、水系统、试验台架、测量控制系统、通讯安防系统等。根据试验装置和系统特点,设计了试验流程,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常压粉煤气流床气化装置及试验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可靠,兼容性强,可为大规模干煤粉气流床气化项目提供参考。
    • 杨益
    • 摘要: 对固定床煤气化技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和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原理进行了简述,并对目前市场上几种典型的固定床煤气化技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和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分别进行了介绍,对各典型技术的适应性、局限性进行了分析。结合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几个要素,对煤气化技术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 吴治国; 王鹏飞; 邹亮; 王卫平; 王蕴
    • 摘要: 针对低阶煤流化床热解气化所遇到的问题,对热解炉供热模式、原料煤粒径与颗粒分级、热解气初级冷却与除尘、排灰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优化工艺过程.新工艺中,选择高温半焦为热解炉提供热量,将原料煤磨制成亚毫米级粉粒,磨煤产生的少量粒径小于0.1 mm的细颗粒被分离出来,送往配套的气流床气化炉,与流化床气化炉气体带出的细粉一起进行熔渣气化,提高碳转化率.大量粒径为0.1~1.0mm的颗粒进热解炉,热解炉出来的气体经适当馏分煤焦油冷却、捕集颗粒物,使温度降至350°C左右,采用间接换热模式进一步降温,由此将有机废水产量降至近零水平,实现清洁高效热解气化.以低阶煤4600 t/d规模的流化床热解气化新工艺为例,干基煤粗粉进热解炉,干燥单元取水约480 kt/a,热解单元不产生有机废水,可产有效气体(一氧化碳和氢气)约1.09×109 m3/a,产煤焦油约81 kt/a,系统碳转化率大于95%,煤焦油、煤气、半焦的产率分别为8.97%,110 m3/t,67.5%,半焦气化产物气中有效气体体积分数大于80%.
    • 郑志行; 李谦; 张家元; 周浩宇
    • 摘要: 基于Aspen Plus软件的Gibbs自由能最小化法,本文建立了煤粉在Shell气流床中的气化模型.该模型预测气化温度和煤气组成,与文献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利用Aspen Plus的灵敏度分析模块研究了氧煤比、氧气体积分数和氧气预热温度对气化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正交模拟计算,研究了以上3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果表明:氧煤比增加使碳转化率升高,冷煤气效率先升高后降低,并在氧煤比为0.9kg/kg时取得最大值77.72%;氧气体积分数增加使煤气热值、碳转化率和冷煤气效率升高,氧煤比为0.8kg/kg且氧气体积分数为50%时,冷煤气效率可达82.6%;氧气预热温度增加使碳转化率、冷煤气效率升高,氧煤比为0.8kg/kg且氧气预热温度为600°C时,冷煤气效率可达82%.通过正交模拟计算综合分析,氧煤比对冷煤气效率和碳转化率的影响作用占首位,氧气体积分数对煤气热值、有效气体积分数、煤气产率的影响作用占首位,氧气预热温度对煤气化指标影响较小.在实验范围内,当氧煤比0.8kg/kg、氧气体积分数100%、氧气预热温度300°C时的煤气热值达到最大值3011kcal/m3;当氧煤比为0.8kg/kg、氧气体积分数60%~100%、氧气预热温度300~500°C时的冷煤气效率达到最大值83.46%.
    • 程晓磊; 张鑫
    • 摘要: 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煤气化技术发展迅速,气化工艺呈现多样性发展态势,即煤气化工艺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通过对固定床、流化床、气流床等主流煤气化技术的工艺特点、应用范围、应用推广情况进行对比和论述分析,并从煤种适应性、气化过程热量回收、低压中小规模制燃气、数值模拟方法、气化灰渣综合利用等方面分析了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气化工艺的选择应根据煤质条件、应用场景、工艺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煤种适应性方面应重点研究灰分和灰熔融温度及硫含量均高的煤、高碱煤、有机固废等含碳能源的气化技术应用;气化过程实现全热量回收、副产蒸汽,可提高系统热效率和运行经济性;工业燃气市场广阔,系统具有低压、中小规模、工艺简单、灵活操作等特点;气化炉技术开发和优化应综合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有限元、流固耦合等先进数值模拟方法以提高开发效率;气化灰渣应通过分离等方法实现资源化、减量化应用.需重视煤气化制取化工原料气和燃料气的市场,煤制取燃料气行业主要以中等规模、低压系统、灵活操作、低投资和运行成本为目标.煤气化技术发展需在拓展煤种适应性、提高系统余热利用效率、促进灰渣及废水等的资源化处置与利用、使用先进数值模拟方法系统优化设计开发等方面不断开拓和持续进步,以最终形成高效、环保、经济和安全的先进气化系统.
    • 吴阳; 汪大千; 赵创; 杨海平; 王贤华; 张世红; 陈汉平
    • 摘要: 为优化Shell气化炉的气化性能,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Shell气流床粉煤气化过程的平衡模型,包括热解、燃烧、气化、冷煤气激冷与废热锅炉显热回收4个模块,研究了氧煤比和水蒸气煤比对Shell气化炉气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煤比的增加,H_(2)和CH_(4)含量降低,CO_(2)含量先缓慢增加后快速增加,CO含量和冷煤气效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着水蒸气煤比的增加,H_(2)和CO_(2)含量增加,CO和CH_(4)含量下降,冷煤气效率先迅速增加而后缓慢下降;神府煤最佳的氧煤比和水蒸气煤比分别为0.86和0.05。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