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椎间融合器

椎间融合器

椎间融合器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3年内共计143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4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2978602篇;相关期刊215种,包括颈腰痛杂志、临床骨科杂志、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七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2012年四川省中医骨伤科学术年会、2012中华脊柱外科高级论坛等;椎间融合器的相关文献由2989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杨、吴爱悯、王玉珏等。

椎间融合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4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78602 占比:99.98%

总计:2979147篇

椎间融合器—发文趋势图

椎间融合器

-研究学者

  • 孙杨
  • 吴爱悯
  • 王玉珏
  • 赵杰
  • 倪文飞
  • 吴忆峰
  • 孙陆
  • 张靖
  • 徐凯
  • 文晓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马致远; 卢秉恒
    • 摘要: 骨科内植物是医用增材制造技术在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最快、应用最广、临床转化最多的一个领域。其中,3D打印脊柱内植物在骨科的应用已经从初期探索尝试步入逐渐成熟应用的阶段,并解决了多项临床难题。材料领域学者以及骨科医生目前已对3D打印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器等多个脊柱内植物进行了联合研究并且应用于临床,在相关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独特优势。然而目前3D打印骨科内植物仅能在形态和部分结构上模仿原有组织,如何从形态相似转变为功能相似则需要生物材料学和临床应用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合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王彦金; 周英杰; 柴旭斌; 禚汉杰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4月有关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中置入3D打印椎间融合器(3D Cage)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由2名独立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纳入11篇相关文献,其中2篇中等偏倚风险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9篇高质量回顾性研究文献;共涉及患者691例,试验组(3D Cage置入)338例,对照组(其他植入物置入)353例;(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椎间融合率(RR=1.03,95%CI:0.98-1.07,P=0.23)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在手术时间(MD=-11.84,95%CI:-17.12至-6.57,P<0.0001)、术中出血量(MD=-10.60,95%CI:-16.86至-4.33,P=0.0009)、并发症(RR=0.55,95%CI:0.35-0.88,P=0.01)、C2-7Cobb角(MD=4.14,95%CI:3.42-4.85,P<0.00001)、椎间隙高度(MD=0.48,95%CI:0.25-0.70,P<0.0001)以及亚组分析下的颈椎JOA评分(SMD=0.55,95%CI:0.29-0.82,P<0.0001;SMD=1.09,95%CI:0.73-1.46,P<0.00001)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3D打印椎间融合器的椎间融合率不劣于其他植入物;3D打印椎间融合器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并发症发生;对于颈椎矢状位平衡以及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仵博宇; 叶开; 陈家瀚; 王江华; 乌日开西·艾依提; 蒋厚峰; 滕勇
    • 摘要: 背景:聚醚醚酮材料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质,辐射透明性及与人体骨骼相似的弹性模量等优点,但存在着生物惰性的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目的:评价熔融沉积型3D打印技术制备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以聚醚醚酮、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羟基磷灰石质量分数为10%)丝材为原料,应用熔融沉积型3D打印技术分别制备聚醚醚酮材料(对照组)、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实验组)。将第3代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分别与两组材料浸提液共培养,以单独培养的细胞为阳性对照,通过Live/Dead荧光染色和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存活与增殖情况;将第3代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分别接种于两种材料表面,利用扫描电镜观察MC3T3-E1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生长、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Live/Dead荧光染色显示,MC3T3-E1细胞在两组材料浸提液中生长良好,细胞活力良好,细胞存活率在90%以上,说明两种材料均无明显细胞毒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良好;②CCK-8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材料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其中实验组培养3,5,7 d的细胞增殖吸光度值大于阳性对照组、对照组(P<0.05);③扫描电镜下可见,接种第1天时,MC3T3-E1细胞在两组材料表面黏附生长,细胞铺展良好,其中以实验组细胞分泌的基质较多;第3天时,黏附于两组材料表面的细胞增多,同时分泌更多的基质,其中以实验组材料表面黏附细胞数量及基质分泌更多;第7天时,两组材料表面出现细胞重叠生长现象,实验组材料上细胞铺展生长、分泌基质的效率更高;④结果表明,3D打印制备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蔡元庆; 刘谟震; 李忠海
    • 摘要: 背景:脊柱融合术中选择有效的植骨材料十分有必要,自体骨移植被视为脊柱融合术的“金标准”,但其存在取骨区疼痛等并发症。同种异体骨供骨量充足、可避免取骨区并发症,不同的同种异体骨材料在不同部位的脊柱融合中展现了良好的成骨能力。目的:综述近年来同种异体骨移植材料在脊柱融合术中的应用现状。方法:检索1990-2022年间,在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英文检索词:“fresh frozen bone,autograft,allograft,freeze-dried bone,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allograft spacer,spinal fusion”;中文检索词:“新鲜冰冻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冷冻干燥骨,脱矿骨基质,同种异体骨椎间融合器,脊柱融合”,经筛选后最终纳入9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新鲜冰冻骨由于其存在免疫排斥、传播疾病等风险临床运用较少;冷冻干燥骨移植虽然存在延迟愈合,但是其最终融合效果与自体骨相似;脱钙骨基质常作为自体骨填充剂或用于填充椎间融合器而最大发挥其融合能力,与硫酸钙或羟磷灰石等载体的联用使其可塑性和成骨活性提升明显;新型解剖型同种异体椎间融合器成骨活性好、临床融合率高、可有效维持椎间隙高度和椎间孔的正常形状。现有的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同种异体骨材料在脊柱融合术中能达到与自体骨一样的融合效率,并且和自体骨一样安全,是外科医生良好的选择,在临床中得到了大量应用。
    • 金贺荣; 崔敬斌; 邵苍
    • 摘要: 背景:椎间融合器已成为脊柱外科临床上不可或缺的植入物,随着材料科学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不同材料融合器的应用前景有待考究.目的:结合目前椎间融合器最新临床数据和新材料的研发,对融合器材料进行详细分析并作出展望.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PubMed、Elsevier等数据库1989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表的文献,着重检索现阶段椎间融合器材料在脊柱外科临床上的应用,中文检索词为"椎间融合器,生物相容性,骨科植入物,脊柱外科,3D打印融合器,可降解材料,聚醚醚酮融合器,氮化硅融合器",英文检索词"Interbody fusion cage,Biocompatibility,Orthopedic implants,Spinal surgery,3D printing interbody fusion cage,Biodegradable materials,PEEK fusion cage,Silicon nitride fusion cage".结果 与结论:椎间融合器材料种类繁多,可分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目前临床常用的是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融合器,其他材料也有了新的临床数据.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及3D打印的新型材料出现,金属多孔钛合金融合器在临床上效果显著.此外,融合器孔内的填充材料从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逐渐向可吸收的人工骨和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发展.
    • 金贺荣; 崔敬斌; 邵苍
    • 摘要: 背景:椎间融合器已成为脊柱外科临床上不可或缺的植入物,随着材料科学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不同材料融合器的应用前景有待考究。目的:结合目前椎间融合器最新临床数据和新材料的研发,对融合器材料进行详细分析并作出展望。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PubMed、Elsevier等数据库1989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表的文献,着重检索现阶段椎间融合器材料在脊柱外科临床上的应用,中文检索词为“椎间融合器,生物相容性,骨科植入物,脊柱外科,3D打印融合器,可降解材料,聚醚醚酮融合器,氮化硅融合器”,英文检索词“Interbody fusion cage,Biocompatibility,Orthopedic implants,Spinal surgery,3D printing interbody fusion cage,Biodegradable materials,PEEK fusion cage,Silicon nitride fusion cage”。结果与结论:椎间融合器材料种类繁多,可分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目前临床常用的是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融合器,其他材料也有了新的临床数据。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及3D打印的新型材料出现,金属多孔钛合金融合器在临床上效果显著。此外,融合器孔内的填充材料从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逐渐向可吸收的人工骨和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发展。
    • 李存佳; 林志国; 谢晓川; 陈鹏; 廖天成; 尤彬; 陈果; 敬鹏; 张晶; 石春柳; 刘强富; 黄崇新; 吕波
    • 摘要: 目的对比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单侧椎间融合器植入或双侧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DS)合并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DS合并LSS患者161例,分为单侧椎间融合器植入组(单侧组)90例和双侧椎间融合器植入组(双侧组)71例。采用手术前及手术后视觉评分量表(VAS)、ODI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SF-36生活质量量表(SF-36)、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评估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明显并发症(感染、内固定松动、神经症状等)发生。与单侧组比较,双侧组手术时间更长,手术出血量更大(P0.05)。结论PLIF联合单侧和双侧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DS合并LSS,对于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术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均有确切疗效,但单侧组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手术费用更低等优势。
    • 王俊青; 赵文锐; 孙硕; 孙大平; 赵东
    • 摘要: 因钛合金材料具有无毒、无磁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医疗器械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针对钛合金材料的特点和加工特性,以椎间融合器为研究对象,制定加工方案,设计工装夹具。利用SolidWorks Simulatio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采用不同走刀路径切削时零件的应力、位移和应变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合理的走刀路径,为加工满足精度要求的同类零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 宋跃明; 杨曦
    • 摘要: 脊柱融合重建手术对生物材料有巨大的需求,而现有的脊柱融合材料无论从成骨活性、骨传导性以及骨诱导性方面,距离“金标准”材料——自体骨仍有明显的差距。本文主要从脊柱融合术中填充植骨材料、骨诱导材料以及支撑重建材料三个方面,对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不同脊柱融合材料的研发历史和应用现状做一述评,分析其现存的问题和缺陷,期望随着材料学的不断发展进步,能进一步推动脊柱融合材料的革新,提高脊柱融合手术整体疗效。
    • 刘正蓬; 王雅辉; 张义龙; 明颖; 孙志杰; 孙贺
    • 摘要: 背景:近期临床研究发现,生物材料植入过程中机体内环境会产生一定改变,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应激反应,且不同生物材料机体免疫、应激反应亦有明显差异.目的:探讨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3例,其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30-78岁,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n=31)、对照组(n=32),均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术中植入3D打印椎间融合器,对照组植入聚醚醚酮材料椎间融合器及同种异体骨.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3 d检测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检测颈椎曲度、椎间高度,术后6个月统计轴性症状.试验获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研究组31例发生螺钉松动1例、植入物移动1例,对照组32例中发生螺钉松动3例、免疫排斥3例、植入物移动2例、植入物塌陷1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术后1,3 d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01);④两组术后1周、6个月的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⑤研究组术后6个月轴性症状轻于对照组(P<0.05);⑥结果表明,3D打印椎间融合器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可减少并发症,促进颈椎曲度、椎间高度恢复,提高颈椎稳定性,且机体应激反应、轴性症状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