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梁漱溟先生

梁漱溟先生

梁漱溟先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政治、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专利文献19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法音、佛教文化、瞭望等; 梁漱溟先生的相关文献由71位作者贡献,包括白岩松、梁漱溟、丁元竹等。

梁漱溟先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8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 占比:20.00%

总计:95篇

梁漱溟先生—发文趋势图

梁漱溟先生

-研究学者

  • 白岩松
  • 梁漱溟
  • 丁元竹
  • 万一
  • 亦工农
  • 仲子午
  • 任丑
  • 任冠青
  • 任望
  • 何向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陶行知
    • 摘要: 邹平县的小先生组织学军的消息传来了。这是多么可贺的一件大事啊!周文山君新从邹平来,对我说:“邹平已经开始组织学军。每位小先生找到四位不能进学校的小孩做他的学生,便成立一学排。这位小先生就被任为学排长。故一学排是五个人。五学排为一学连,是二五人。五学连为一学营,是一二五人。五学营为一学团,是六二五人。五学团为一学师,是三一二五人。五学师为一学军,是一五六二五人。全县拟组织两学军,梁漱溟先生为第一学军长,杨效春切先生为第二学军长。这个办法预备先在县城试验,俟试验有效,再向乡村推行。”
    • 曹放
    • 摘要: 关山排闼,白云渐远,天地同流……春夜,又一次品读《欧阳文忠公文集》,我的脑海里星光无际……梁漱溟先生认为:世界有三大文化体系,一是西洋文化体系,二是印度与伊斯兰文化体系,三是中华文化体系。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苏东坡是中华文化最杰出的代表,林语堂先生评价:这样的人物"不可无一,难能有二"……是谁扛鼎起了中华文化的造极大宋?是谁聚汇起了北宋一代的文化精英?是谁托举起了苏东坡的光耀千古?哦,欧阳修!
    • 任冠青
    • 摘要: "所谓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而意在整个中国社会之建设。"一百年前梁漱溟先生的这句断言,时至今日仍掷地有声。乡村振兴,绝不止于在经济上"扶持"农村,而是要激发出其内部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产业、社会、传统、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复兴。前段时间,《山海情》等热播电视剧,让不少人为扶贫干部扎根乡土、苦干实干的努力落泪动容,也因此真正触达了乡村议题的细节纹理。农村不会远去,农民不会消失,这是中国社会的传统,亦是中国社会的现实。
    • 李辉
    • 摘要: 我的故乡是山东邹平,民盟先贤梁漱溟先生曾在那里从事乡村建设运动。我是从同族老人李代长在夏夜讲的故事中第一次听说梁漱溟先生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非常贫穷,尽管各地建有不少学校,但学费太贵,穷人的孩子每日要为了生计拾柴、挖野菜,根本没有识字的机会。为此,梁先生在邹平辉里村搞起了教育试点。他从各乡学找来"小先生",设立共学处,有效解决了贫困家庭孩子的读书难题。
    • 郭瑜华
    • 摘要: 他一生总是在和时代唱"反调",当民国时期西学之风吹来时,他却选择徜徉在佛法之中;当传统文化遭受批判之时,他却选择儒家先圣孔夫子;当抗战时期整个中国撤守西南时,他却选择走向当时的"匪区"延安。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这样评价他:"他是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他就是被后人尊称最后一位大儒的梁漱溟先生
    • 张华洁
    • 摘要: 在1987年3月22日登门求教之前,我早已听说过比"梅兰芳还漂亮的"梁漱溟先生。更因为先生的长子梁培宽从中推介和释义,使我和梁先生有了一次不算短的会面,受益匪浅。那时我还在北京电影学院读大学二年级,有一个胶片光效的系列拍摄计划。主题是想拍摄一些尚健在的有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人物。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年事已高的梁漱溟先生
    • 梁漱溟
    • 摘要: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定价:49.00元梁漱溟先生的著作多关注涉及人生和社会问题,读者从中不仅可以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主张,同时可以品味出他的崇高品格是如何形成的。然而读者往往无力通读其著作,因此影响了对梁漱溟先生的全面准确的了解。为了帮助读者较为全面而便捷地认识梁漱溟先生的思想、经历、品格,编者编选了这套"梁漱溟作品系列"。
    • 马建红
    • 摘要: 近百年前,梁漱溟先生在《东西人的教育之不同》中引述辜鸿铭先生的观点,说“西洋人入学读书所学的一则曰知识,再则曰知识,三则曰知识,中国人入学读书所学的是君子之道。”梁先生对此的看法是“有趣,并且多少有些对处”。因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这些教材讲的确实是君子之道。
    • 马爱菊
    • 摘要: “慎独”是儒家之为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符号。梁漱溟先生甚至断论:“儒家之学只是一个慎独。”(《人心与人生》)先秦文献中常见“慎”,而“慎独”一词则源出于和曾子密切相关的《大学》,牟宗三先生断定曾子就是首创者:“慎独这个观念孔子没讲,孟子也没讲。如果你要追溯这个观念的历史渊源,那当该追溯到谁呢?当该是曾子。”(《中国哲学十九讲》)探讨曾子的“慎独”观,有着独特的思想史的认知意义,特别是对于理解儒家而言。
    • 摘要: 第一,文化自信的本质是价值观自信。自信的本义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文化自信就是对自己文化的坚信。那么,什么是文化?关于这个问题,大约有350余种定义,各说各话,但最有说服力的还是梁漱溟先生和钱穆先生所强调的——文化即是吾人的生活,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