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先秦文献

先秦文献

先秦文献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221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汉语、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958篇;相关期刊166种,包括管子学刊、殷都学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成立二十七周年学术会议(CIPS2008)、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等;先秦文献的相关文献由22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小荷、徐润华、何浩等。

先秦文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7 占比:18.4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34%

专利文献>

论文:958 占比:81.26%

总计:1179篇

先秦文献—发文趋势图

先秦文献

-研究学者

  • 陈小荷
  • 徐润华
  • 何浩
  • 周苏平
  • 李修松
  • 李瑾
  • 林沄
  • 梁社会
  • 武振玉
  • 甘祺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跃华
    • 摘要: 近读李守奎先生"先秦文献中的琴瑟与《周公之琴舞》的成文时代" 一文。在"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琴瑟统计表"中,"湖南沅水下游楚墓"一条的脚注里面,发现这么一句:M268出土一件琴,其形制特别,墓葬年代大约战国中晚期,参看《沅水下游楚墓》第694~695页、862页。因腐烂较严重,一些形制不明,是否是琴待考;。这张"形制特别"的疑似琴器1983年就已经出土,至今已三十多年,但无论是琴界还是考古界,均鲜少有人论及。据其所引《沅水下游楚墓》;介绍,沅水下游地区发现楚墓超过3000座。该书对其中的1400座楚墓进行了分类,并选取有代表性的172座墓葬做了详尽报告。出土琴器的墓葬为其中的常德市德山夕阳坡2号楚墓,位于常德棉纺厂,编号M268 (武棉83夕阳坡2号墓)。墓主人未详。出土两支纪事竹简,内有系事纪年,楚历纪月,干支纪日。李学勤先生考证,认为该简书著于公元前307年,当为战国中晚期;。
    • 许兆昌; 徐明真
    • 摘要: 先秦文献中,根据文献的时代早晚与属性差异,禹的形象呈现多样性特征。西周文献中,禹的主要事迹是“敷土”,即平治、疆理土地。禹和稷同为“农稼之祖”。东周时期,治水成为禹的主要事迹,疆理土地的内容被淡化。其时的史学文献中,大禹治水的史迹向情节化方向发展,相关历史叙事因素日渐完善。禹成为一位治理洪水的远古圣王。与此同时,以儒、墨为代表的诸子还通过刻画禹的圣臣形象来阐述各自关于君臣德才的政治思想。今文《尚书》的“虞书”各篇,应与战国儒家有较密切的联系。在与早期宗教、巫术密切相关的《山海经》中,禹又是位带有神话色彩的远古人物。先秦文献中禹的形象的多样性,是历史叙事之“当代性”特征的具体呈现,是现实生活与真实历史的辩证统一。
    • 马英豪
    • 摘要: 一、弓I言“梁妈妈大惊,骂道:‘没天理的禽兽,做出这样勾当!’”(抱瓮老人辑:《今古奇观》,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第437页。)这是明朝短篇小说集《今古奇观》中平平无奇的一句话,但同时又带有强烈的理学色彩。尽管“禽兽”一词在先秦文献中便已有詈词的意味,如孟子攻讦杨朱时便有言:“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5年,第276页)但当“天理”一词从二程“自家体贴出来”,(程颠、程颐著,王孝鱼点校:《二程集》,中华书局,2020年,第424页)到成为小说中随处可见的用语,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漫长的学术流变。
    • 晏绍祥
    • 摘要: 中国对古代世界的认识可能始自商周时期,先秦文献中已有对周边地区的记载。随着张骞凿空西域,中国与西亚、印度甚至后来的罗马都建立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但中国对古代世界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周边地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睁眼看世界,开始了解古代世界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对古代世界的认识相当有限。作为一个学科,世界古代史的兴起和发展与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 刘扬
    • 摘要: 1923年,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中系统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认为先秦的历史记载是层层累积起来的,后人的不断添加使它越来越丰富。人为造就的历史不仅存在于先秦文献里,也同样存在于中国近代历史中。翁同龢被罢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提出问题翁同龢被罢免是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事件.
    • 张立华
    • 摘要: 中国诗歌理论的建立非常早,舜帝时就提出了"诗言志"(《尚书·虞书·舜典第二》)。朱自清先生在《诗言志辨》一书中认为,这是儒家传统诗论的"开山纲领"。先秦文献中多次提到"诗言志",但都没有对"志"的内涵进行申说阐发。因此,后人对"诗言志"的"志"便有了种种不同的解释。
    • 唐元
    • 摘要: 为了展现我国古代源远流长的防疫经验,通过历史文献考证梳理研究方法对先秦时期的文献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商代的甲骨卜辞中已经认识到人口密集是瘟疫流行的条件之一,春秋时期已经积极采取隔离防疫措施.先秦时期已经总结出时序失调容易爆发传染病,出现了怪兽现身带来疫情的神话之说,并相应兴起了驱逐疫鬼的仪式;认识到社会卫生条件恶化时容易爆发瘟疫,政府积极设立、派遣各级医生来救治患者.于是得出了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对瘟疫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采取了有效的应对举措的结论.
    • 王立刚
    • 摘要: 中国文化中有两种神秘的图案,称为"河图""洛书"。先秦文献中多次提到"河图""洛书",比如《论语》中,孔子悲伤地感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意思是凤凰不飞来了,河图也没有出现,我这一生也就这样了。早期中国人对《周易》的注解《系辞》中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黄河与洛水一带出现了"河图""洛书",这是圣人用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依据。汉代传说伏羲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背负河图,伏羲据此画八卦;夏禹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负洛书,夏禹据以作洪范九畴。
    • 邵凤丽
    • 摘要: 中国人自古就重视成人这个问题,并习惯通过一套完整的礼仪活动,实现对成人身份的确认,这就是成年礼,古时称为冠礼。上溯历史我们会发现,冠礼的历史非常早,而且文献中的相关记载也较为丰富。先秦文献《仪礼》中就有《士冠礼》篇,对冠礼的程序进行了明确记载;同时,另外一部文献《礼记》中还有专门的《冠义》篇,阐明了冠礼的文化内涵,足见当时社会对冠礼的重视程度。
    • 刘巍; 杨柠
    • 摘要: 先秦是古代文明起源与集大成的一个时代,先秦时期的文献具有历史与文学交融的性质,其叙事目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结构都各有其特点,具有明确的交际功能和目的.对先秦叙事文献的语篇分析,可以了解其叙事的特点,管窥其对后世文学作品创作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