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斑点追踪技术

斑点追踪技术

斑点追踪技术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22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9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166952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等;斑点追踪技术的相关文献由74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军、谢明星、王静等。

斑点追踪技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9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66952 占比:99.86%

总计:167180篇

斑点追踪技术—发文趋势图

斑点追踪技术

-研究学者

  • 杨军
  • 谢明星
  • 王静
  • 邓又斌
  • 马春燕
  • 吕清
  • 白洋
  • 任卫东
  • 刘爽
  • 孙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筠茗; 孔祥见; 马宝新
    • 摘要: 我国目前心律失常发病率快速上升,呈年轻化和不断增长的趋势,常引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脑血栓等危重症的发生。心律失常往往伴有心肌结构及功能的变化,评估心律失常患者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对患者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效果评估及远期治疗结局预测有重要的意义。斑点追踪技术(STE)是新近兴起的超声技术,可定量评估心肌功能,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有无角度依赖性等优势,可用于识别细微心肌损伤,其单独或联合常规心脏超声在心律失常疾病的多个方面均有应用。本文就其在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黄乐文; 陆红妤; 包凌云; 牛琳; 黄安茜; 韩佳霖
    • 摘要: 目的应用24节段斑点追踪技术测量正常胎儿心室心肌应变参数,为临床评价胎儿的心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行常规产科超声检查的孕妇117例,测量并记录胎儿孕周、双顶径等指标,采用离线散点跟踪软件,获得心室内膜在心动周期内的位移,计算心室不同水平(包括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缩短分数(FS)的均值、左右心室从基底至心尖24节段的FS、整体纵向应变(GLS)和射血分数,分析左室24节段FS、GLS与射血分数的相关性。结果左右心室24节段FS、GLS及射血分数与孕周和各项胎儿生物学测量指标均无相关;左室不同水平FS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心室FS在第1和第2节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至24节段,左室FS大于右室(P<0.05)。且左室的GLS高于右室(P<0.05);左室24节段的FS和GLS与射血分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以第5〜16段的FS与射血分数相关性最好(P<0.05)。结论24节段斑点追踪技术能够定量、客观评价胎儿心室的心肌应变,可用于临床评估胎儿心功能。
    • 常旭东; 薛莉
    • 摘要: 介绍了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斑点追踪技术、心肌做功技术及分层应变技术在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功能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了各技术在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左室功能方面的局限性,指出将超声心动图与心脏CT、MR、SPECT心肌核素显像等其他影像技术相结合,可以更精准、更客观地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功能。
    • 王宝震; 张越; 郝晓一; 杨珊; 赵红
    • 摘要: 目的:探讨二维与三维斑点追踪技术以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早期检测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中的价值,并评估其可行性。方法:对乳腺癌患者于蒽环类药物化疗前、化疗第3周期及化疗结束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3D LVEF结果为评价标准,统计分析各参数在评估心脏毒性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共92例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常规超声心动图以及2D GLS的可行性均较好,而RT-3DE及3D-STI在化疗前时可行性欠佳,在化疗中以及结束后可行性进一步降低;2D LVEF在不同化疗周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D GLS、3D GLS、3D GRS以及3D GAS自第3周期结束后明显降低,并持续到化疗结束后;E/A、3D LVEF以及3D GCS在化疗结束后明显降低;ROC曲线显示3D GAS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诊断效能最高,截断值为-30.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92%。结论:3D-STI可以早期识别蒽环类药物所致的亚临床心功能不全,然而在部分乳腺癌患者中其可行性欠佳,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对于这类患者,2D GLS可以作为可靠的补充数据,能够提供比2D LVEF更准确的信息。
    • 龚婵娟; 桂波; 朱琳佳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老年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ff-pump CABG)病人血运重建前后左心舒张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5月1日至12月30日行off-pump CABG的病人49例,分别在T_(0)(探头放置后5 min)、T_(1)(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30 min)2个时间点,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留取连续3个心动周期经食道中段四腔心、两腔心、三腔心图像,并转存入工作站描记等容舒张期应变率(strain rate during isovolumic relaxation,SR_(IVR))、舒张早期应变率(strain rate during early diastole,SRe)以及舒张晚期应变率(strain rate during late diastole,SRa)。比较冠脉血运重建前后病人左心舒张功能变化。分析各舒张时期应变率指标(strain based indices,SBIs)与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的相关性及SR_(IVR)、SRe、SRa预测PCWP增高的诊断效能。结果冠脉血运重建后,病人SR_(IVR)与SRa明显改善(P<0.05)。T_(0)、T_(1)时间点的SR_(IVR)与PCWP均呈负相关(r=-0.78、-0.72,均P<0.001);T_(0)与T_(1)时间点SR_(IVR)预测PCWP≥12 mmHg的AUC分别为0.88与0.89。结论经食道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检测舒张时期应变率指标可以早期、敏感、准确地反映off-pump CABG老年病人血运重建后左心舒张功能变化,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摘要: 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最常用的参数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但LVEF对于心脏早期损伤并不敏感。通过斑点追踪技术(STI)测量心肌应变是定量观察左心室功能的一个新方法。有研究发现,应变是检测早期心室功能障碍的敏感工具,可以检测心肌功能的细微变化,对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有预测意义。因此,STI评估左心室功能为早期临床决策和实施更有效的治疗提供可能,从而改善各种疾病的预后。
    • 陈苏夏; 蔡劲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高脂血症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早期心功能改变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且符合高脂血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高脂血症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0例(观察组)和高脂血症不伴有颈动脉硬化患者10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检测血脂四项(TC、TG、LDL、HDL),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测量常规超声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参数及斑点追踪技术指标(径向应变、圆周应变、纵向应变),比较两组间参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EF、FS、E/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评价高脂血症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早期心功能改变方面具有较高价值及意义。
    • 郑哲岚; 蒋冰倩
    • 摘要: 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评估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往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使用最广泛和公认的参数是左心室射血分数,随着斑点追踪技术在左心室心肌应变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左心室应变成像可以早期发现心肌功能的细微变化,较左心室射血分数更加敏感,在识别亚临床、早期心功能改变方面具有优势,并且对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有预测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斑点追踪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在评估左心室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作一述评。
    • 张倩; 郭泰; 芦芳
    • 摘要: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STI)测定三尖瓣环位移(TAD)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右室收缩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确诊并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50例作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AF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比较两组左房前后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室内径(RVD)、右室面积变化率(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应用STI技术获取右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测定TAD获得三尖瓣环右室游离壁侧收缩期峰值位移(T1)、三尖瓣环室间隔侧收缩期峰值位移(T2)、三尖瓣环连线中点收缩期峰值位移(Tm)及右室纵向缩短率(Tm%)。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F组LAD增大,RVFAC、TAPSE、RVGLS、T1、T2、Tm、Tm%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1、T2、Tm、Tm%与RVGLS均呈正相关。RVGLS、Tm%观察者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923,观察者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62,0.878。结论TAD能早期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右室收缩功能变化。
    • 封雪; 田甜; 肖芳; 袁媛; 杨芦莎; 龙毅; 卢岷
    • 摘要: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评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SSS不伴PAF组37例,SSS伴PAF组25例,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各组左房及右房内径(LAD、RAD)、左室舒张末及收缩末内径(LVEDd、LVEDs)、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晚期峰值流速(E、A)、等容舒张时间(IVRT)、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EDT)、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计算E/A和E/e’;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心肌应变及做功参数,包括整体纵向应变(GLS)、达峰时间离散度(PSD)、心肌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以及扭转角度峰值(Ptw)、扭转速度峰值(PTV)、解旋速度峰值(PUV)、解旋率(UntwR);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SS不伴PAF组RAD、E/e’、IVRT、整体及心尖段Ptw、PTV,以及PSD、GWW均增大,基底段UntwR、PUV及GWI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SS伴PAF组RAD、LAD、LVEDs、LVESd、E/e’、IVRT均增大,LVEF、E/A、EDT、整体及基底段Ptw、PTV、UntwR、PUV、整体UntwR及GWI、GCW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SS不伴PAF组比较,SSS伴PAF组LAD、LVEDd、LVESd、IVRT、PSD、GWW均增大,LVEF、EDT、左室整体和各节段Ptw、PTV、PUV、整体UntwR及GLS、GWI、GCW、GWE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可以早期、定量评估SSS伴PAF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