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化功能

教化功能

教化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4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3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1028217篇;相关期刊330种,包括美与时代(上旬刊)、社会、黑龙江史志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第四届档案职业论坛、北京地方志学会201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等;教化功能的相关文献由45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泽华、厉广雷、张晨等。

教化功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3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28217 占比:99.96%

总计:1028660篇

教化功能—发文趋势图

教化功能

-研究学者

  • 刘泽华
  • 厉广雷
  • 张晨
  • 赵蓉
  • 丁西
  • 余应坤
  • 刘春燕
  • 刘梦雅
  • 叶晶晶
  • 吕元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琰
    •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书法古时的实用功能慢慢转变成了当今的艺术表现与欣赏功能。但是,书法中蕴含的“成人伦、助教化”的育人价值功能却一直没有丢失。如今,国家为了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要求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渗透到每个育人环节,书法的育人和教化功能庶几能得到更好的展示机会。
    • 宣雅文
    • 摘要: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的人物题材就出现在宫殿庙宇的墙壁上,一方面起到美化墙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教育感化的作用。宋代之前的人物画受艺术的他律性影响,依附于政治而存在。宋代之后,人物画的自律性增强,逐渐摆脱了“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治功能,转而注重人物画自身的价值。该文探讨人物画的教化功能与社会功能的转变——由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
    • 杨建德
    • 摘要: 主题性美术创作既可以是历史题材,又可以是现实题材。主题性美术创作通常采用写实手法,表现内容主要以人民为中心,在审美理念和价值建构上主要传达与历史变革、国家建设、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有关的核心思想,可谓主题突出、导向鲜明。我国20世纪的主题性美术创作迎合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和情感需求,不但具有宣传和教化功能,而且通过典型作品做到了对人民情感和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
    • 谭越
    • 摘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规定的1994版大学学位服在制式上仍然延续了西方大学学位服的传统。近些年来,国内不少高校纷纷开始尝试自主设计学位服,但这些学位服在样式及文化意蕴等方面却显得差强人意。中国古代的深衣及其变体明代襕衫每一组成部分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教化功能,显示出古代中华服饰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大学学位服在设计时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优良传统,尤其要突出学位服的教化功能
    • 周培
    • 摘要: 中国民间传统银饰种类丰富多样,其装饰题材内容广泛,有着明确的主题思想,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作为服饰装饰的一部分,中国民间传统银饰反映了高度集权的社会等级制度,具有强烈而持久的教化功能.
    • 周晓燕; 程安妮
    • 摘要: 农村文化礼堂是乡愁所系,乡魂所依,以乡土文化为载体,它所承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内涵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引导儿童深入了解和感悟丰富的在地文化,感受以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为内核的文明乡风,习得礼仪、法律、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理解乡村公共精神,进而使儿童形成内在的乡村记忆,对乡土家园产生情感认同.学校可以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依托,从打造特色研学基地、开展多元文化活动、组织多种文化赛事、建设本土地方课程等多方面入手,实现文化礼堂的教育价值.
    • 厉广雷
    • 摘要: 中国古代社会的司法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司法,既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专门司法机关,也没有专职司法人员,但在适用法律审理具体案件上却有着类似的做法.不仅如此,受儒家法律教化思想的深远影响,中国古代的司法还发挥着重要的教化功能,这在唐律的实施和唐代的司法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在中央司法方面,由于唐代君王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其司法观念无不带着儒家法律教化思想的痕迹,从而在案件的审理中得以体现;在地方司法方面,由于地方官员大都深谙儒家经义,在具体的案件审理中无不反映儒家的法律教化思想.从具体的案例来看,唐代不仅“依法断案”,而且在唐律的实施中自觉地伴随着儒家法律教化思想的运用.由此,唐律的教化功能在唐代的司法中得以实现.
    • 續鴻明
    • 摘要: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组织了名目不一、规模不等的重大题材创作工程和主题性美术展览,从启动到实施备受瞩目,有学者称之为"超级文化现象"。这既是国家树立文化自信、建构文化形象的需要,也是艺术家回应时代命题、探索艺术语言的实践。相比文字记录的历史,图像演绎的历史往往更为深入人心。何为重大题材,何为主题性创作,艺术史中并无明确的界定或对应的外文表述,专家学者有各自的认识和阐释。放眼古今中外,凸显艺术的社会责任、教化功能.
    • 曾育荣
    • 摘要: 一、中国传统史学的教化功能及其表现。根植于中国近代以前特殊社会土壤的传统史学,承载着特定的功能,传统史家、政治家的言论对此屡有触及。司马迁从认识历史进程的角度出发,将之归纳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在气势恢宏的论述之外,亦不乏具体而微的阐发。相较于“居今识古”“大矣哉”局限于史籍价值层面判断的论调,中唐史家刘知幾对史学功能的概括无疑更为明确全面:“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
    • 摘要: 齐家——明清以来人物画中的家族生活与信仰专题展开幕时间:2020年12月12日展览地点:湖南省博物馆三场主办单位:龙美术馆(西岸馆)、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大观文化展览共展出六十余件明清以来的人物画及相关展品,分为“敬祖--宗法礼制”“悦己——闲居雅集”和“享神——风俗信仰”三个部分,为广大群众呈上一个以“慎终追远”“修身齐家”“敬天爱民”等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卜内容的展览。在中国早期绘画里,人物画因其特殊的叙事性所赋予的教化功能,使其在绘画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