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物画

人物画

人物画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51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4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9511篇;相关期刊951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收藏、大众文艺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四届北京大学美术史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2013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艺术史与民族艺术”学术研讨会等;人物画的相关文献由2581位作者贡献,包括朱万章、邵大箴、徐恩存等。

人物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44 占比:26.5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9511 占比:73.39%

总计:12959篇

人物画—发文趋势图

人物画

-研究学者

  • 朱万章
  • 邵大箴
  • 徐恩存
  • 孙克
  • 尚辉
  • 黎冰颖
  • 刘大为
  • 李苏章
  • 薛永年
  • 刘曦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李阳
    • 摘要: 在绘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物画作为重要的一个种类,从原始的非写实图形发展为写实再到抽象。在历史上绘画出现过几个重大节点:原始壁画的出现、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兴盛、中世纪宗教绘画、文艺复兴艺术以及印象派的近现代绘画。以人物画为对象,通过对比这些时期的代表人物与部分代表作品可知,经由时代的影响绘画的功能由利用象征图像祈祷食物到来发展至满足审美与记录需求对现实进行美化再现最终发展为艺术家表达观念与情感的有力武器。在绘画功能改变后艺术家对绘画产生了的理解,这种新的理解突出表现在来艺术家观察事物的方法上,而在观察方法改变后艺术家便需要使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来与双眼的观察配合,于是新的表现手法催生了绘画新的风格:由非写实的象征性图像转为逼真的写实人物最后发展为抽象的视觉艺术。
    • 薛以平
    • 摘要: 唐代之前的画坛以人物画为主,花鸟画仅是人物画的配景,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一些擅长画人物的画家开始画以花鸟为题材的作品。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画蝉雀,自景始也”(南朝顾景秀)。甚至一些名家也画花鸟画,如顾恺之的《凫雁水鸟图》、陆探微的《蝉雀图》、陶景真的《孔雀鹦鹉图》等,这些作品进一步拓展了我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初具花鸟画面貌,可惜这些画作都已失传。
    • 韩晨曦
    • 摘要: 斗转星移,岁月阑珊。在中国画源远流长的发展故事中,当我们去追溯绘画历史中最初的、最原始的记忆时,我们会从那来自跨越遥远时空中的岩间壁画还有古朴的彩陶艺术中发现——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使用的是线性的表现手法。中国人以线造型的传统由来已久,这种几乎刻在每个中国人血液里的绘画语言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为我们造就了许许多多灿若星斗的国画大师,留下了绚丽的文化瑰宝和不负丹青的千古传奇。以线为构成的中国人物画已经发展千年有余,我们不难发现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开始,人物画历史发展的车轮就已经滚滚前行,而且历久弥新、生生不息。从曹仲达、吴道子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到阎立本气势恢宏的《步辇图》,到唐代张萱、周昉发扬重彩人物画技法的《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再到顾闳中富有故事性的《韩熙载夜宴图》和《五马图》神采飞扬的李公麟白描技法,以及当代的梁占岩、袁武等人物画画家一直受大家喜爱。可以说,人物画直至今天依然有发展的极大空间。而在这些源远流长的故事中,顾恺之便是那起笔时不可绕开的精彩起点。
    • 董瑞芳
    • 摘要: 利用文献分析法与个案研究法来研究当代画家何家英人物画中的愁绪之美,结果表明,其人物画的画中人、画中景与画上的题款共同构成了画面的愁绪之美。这种愁绪之美源于画家的自我表达,源于画家对当代人真实心理的观察,源于对观者审美心理的体悟。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彰显了中庸美与阴柔美。对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的探析有利于探究何家英的美学观,推动何家英相关学术研究的发展。
    • 张沐涵
    • 摘要: 何家英的工笔和小写意人物画都有各自的特点。他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占据重要的地位,画中的女子往往多淳朴而少娇艳,多自然而少做作,多真实而少虚假,表情多清冷哀婉而少凄凉。加上与周围环境的巧妙融合,作品充分体现出情景交融的特点,展现出女性的动人姿态。
    • 张记
    • 摘要: 中国画一直在不断变化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画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蓬勃发展。如何求变求新一直是很多中国画家思考的问题,贵州画家宋吟可一生也在求变,在绘画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是中国画求变路上的缩影。分析宋吟可取得绘画成就的原因,结合他创作的人物画、花鸟画探讨他在绘画领域的变与不变,以促进当代绘画艺术创新发展。
    • 王辉
    • 摘要: 当代语境中的工笔人物画,以其兼收并蓄的姿态逐渐建立了手法多样、表达丰富的当代面貌。工笔画重材料和制作,使它具有良好的兼容其它画种的特质。当代工笔人物画,从表现语言到构图造境方面已经与古代工笔人物画有了较大差异,在这个过程中,守住中国画特有的“意象”,是指导现代工笔人物创作的一把钥匙。
    • 刘汉娥
    • 摘要: 2021年6月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妙笔传神—中国美术馆藏任伯年人物画特展”,掀起了2021年任伯年展览的热潮。该展是在中国美术馆于2019年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举办的“妙笔传神”特展基础上再次举办的同名展览,整合了原来的展览板块,并新增了“源·流:任伯年人物画之承变影响”部分,以展现任伯年人物画的师承和影响。
    • 黄佳欢
    • 摘要: "新文人画"以文人画的传统笔墨形式为基础,重视诗、书、画、印的结合,强调作品中的艺术价值和内涵。其评价标准也从文人画的审美趣味、人生看法转向艺术语言的解读和现实观念的传达。刘二刚作为"新文人画"的绘画主将之一,绘画作品赢得画界一致好评,其独特的文人趣味更是值得探讨。他善于运用与传统主流文人画温文雅淡之美相悖的方式,选择质朴奇拙之美,以简洁的画面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或人生哲理,使观者能够在欣赏中,得到寓教于乐的启示和智慧,使人在观画后不禁思考或沉吟。刘二刚为新文人画的创新发展道路探索出新的道路,对今后的新文人画创新研究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 都江; 熊芸弘; 孙宇; 杜佳凝
    • 摘要: 齐白石的诗、书、画、印俱佳,其中虫草、山水画最为人称道,近年来人物画亦愈发受到重视。然其七十余载艺术生涯中,近十年从事木工雕刻,这一青年时期的艺术探索阶段不可忽视,目前相关研究并不多。以齐白石早期百余件竹木雕刻作品为样本进行分类,将其雕刻艺术风格特征分析概括为"广"、"简"、"精"、"新"四点,分析其风格成因并与白石中后期诗画相比对,提炼艺术家精神核心,为齐白石后期人物绘画风格溯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