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专利文献130649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众心理学、才智等; 感统训练的相关文献由209位作者贡献,包括曾迪、付浩、李彤等。

感统训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30649 占比:99.91%

总计:130765篇

感统训练—发文趋势图

感统训练

-研究学者

  • 曾迪
  • 付浩
  • 李彤
  • 许德强
  • 陈景帅
  • 陈蒙盛
  • 任恒久
  • 何博
  • 刘建霞
  • 吕琦欣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玄玄; 潘凯; 张怡妍; 王亚哲
    • 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哌甲酯缓释片联合脑电生物反馈加感统训练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三门峡中心医院收治的ADHD患儿12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7例(脑电生物反馈加感统训练治疗)、观察组61例(脑电生物反馈加感统训练+口服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6周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NAP-IV评定量表评分、智力情况、脑电波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SNAP-IV评定量表评分(注意力不足、过动/冲动、对立违抗、全量表)均明显下降,C-WISC量表评分(全量表智商、言语量表智商及操作量表智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β波、SMR波明显升高,θ波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β波、SMR波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θ波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脑电生物反馈加感统训练治疗联合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ADHD患儿能提高患儿行为能力、认知功能,改善脑电波频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案。
    • 余俊婷
    •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持续深入,促进学生“五育”整体发展已经成了新的教学动向和实践目标,其中体育作为“五育”之一,对于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锻炼意识等方面有着重要且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与此同时,小学时期是学生身体成长和智力开发的关键奠基阶段,因而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实践中,要切实加强对学生体能的锻炼和智力的开发,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能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小学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身体锻炼的唯一课程,承载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过于偏重于体育活动的教学实践,忽视对学生感统训练有效训练的问题。这要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老师需要合理设置体育教学内容,增设感统训练内容,拓展体育教学训练项目,让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和参与中能够获得身体素质拓展上的有效提升和真正增进。
    • 张蔚; 杨沛; 杨芳; 钱成
    • 摘要: 设计说明:“大梦家”原创家具设计针对普惠型托育机构特殊的功能需求、环境需求、用户需要,开展了幼儿椅、玩具柜、游戏活动桌、幼儿床以及扮演、感统训练等一系列专用家具研发,获得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81项。它们能满足婴幼儿在托育机构中的生活、游戏、教育等成长发展需要,同时也能方便教师安全操作,降低安全隐患,减缓劳动强度,为托育机构创建一个值得信赖的高质量养育环境。圆润倒角设计给予婴幼儿物理环境的安全性特征;游戏材料柜的开放性设计鼓励婴幼儿发展观察能力;原木自然材质发展婴幼儿触觉感知;动物伙伴造型和侧板笑脸设计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它们的组合方式灵活简洁,方便教师构建多元化的游戏、教学场景,为托育机构创设一个安全、规范、健康、舒适、美观的支持性成长环境。
    • 汲嫘萌; 李梓晴; 黎梦丽; 杜熙茹
    • 摘要: 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运动对肢体产生刺激来改善大脑功能的一种训练方法。目前我国幼儿感统失调的案例不断增长,3-6岁是最佳的干预时期,如果不加以重视,则会影响幼儿的发展,且超过12岁,干预将不会有任何效果。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幼儿感统训练融入情境创设是否能够更好地改善幼儿感统能力,从而丰富幼儿感统训练理论。结果表明:幼儿感统训练融入情境创设对感统能力提升效果更显著;感统训练中,幼儿的触觉能力的改善最为明显,其次是本体觉与前庭功能。
    • 王圣雯
    • 摘要: 目的:分析个性化感统训练法在脑瘫合并感统失调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3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脑瘫合并感统失调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基础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常规感统训练,观察组在基础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感统训练。两组训练干预前后,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评定患儿感统能力,采用视听整合连续执行量表(IVA-CPT)测定视听整合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感统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重度感统障碍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IVA-CPT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感统训练能有效提高脑瘫合并感统失调患儿的感统能力,促进视听整合能力的提升。
    • 摘要: 坐落于造字之乡、一行故里的南乐县特殊教育学校,秉承“让爱更专业”的理念,用“以人为本,践行幸福教育,享受教育幸福”的办学思想统领学校工作,致力打造“幸福十园”。学校注重现代化建设,目前建有律动室、感统训练室、心理疏导室等多个功能教室,设有中原面塑坊、豫韵刺绣坊、忆江南茶艺室等职业教室,实现了现代化、标准化、特色化管理。
    • 俞桂芳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存在游戏时间变少、活动空间受限、家长过度保护、隔代养育等问题,很容易患上感统失调。作为幼儿认知发育、学习技能的基础,感统能力对幼儿发展十分重要,80%的幼儿可以通过感统训练来增强学习能力、提升个性品质。感统失调须及时发现并纠正感统全称感觉统合。是人体将各种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信息加工为一个整体,完成对身体内部和外界的感觉和知觉,并做出反应的过程。
    • 摘要: 大部分幼儿教师都知道感统训练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让家长也能意识到感统训练的重要性,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第三幼儿园园长王洪靖:感统失调有先天和后天两类原因,主要分为触觉失调、前庭觉失调、重力感失调和本体感失调。在与家长沟通时,以下建议供参考。真实反馈幼儿发展状况,让家长意识到进行感统训练的重要性。教师通过观察,及时将观察状况反馈给家长,语言交流或者活动照片甚至是视频片段都可以,与家长一起分析,商讨家园共育的解决方案,以求达成共识。
    • 向方桃; 梅海玲; 张梅; 魏欣
    • 摘要: 目的:探究精细运动结合感统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时间段内选取60例孤独症儿童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数字随机法分组,分别为30例实验组与30例对照组,实验组施以精细运动结合感统训练,对照组施以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模式下患者的运动能力、社交能力、执行控制能力与孤独症行为改善效果.结果:通过康复评定发现,实验组患儿运动能力:立定跳、仰卧起坐、前滚翻规定时间完成指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折返跑完成规定指标用时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社交知觉、社交认知、社交沟通、社交动机及孤独症行为方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实验组患儿执行控制能力综合反应控制指数与综合注意力商数在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孤独症行为感觉、交往、运动、语言、自理评分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孤独症行为、执行控制能力、社交能力、运动能力总体相关系数在0.315-0.867(P<0.01)之间,其中运动能力和执行控制能力的相关系数最大0.867(P<0.01).结论:针对孤独症儿童,运动能力与行为、社交及执行能力均具有一定相关性,且运动能力孤独症执行控制能力的影响最大;精细运动结合感统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其运动能力,改善患儿的社交功能、执行控制能力,改善孤独症行为,值得应用.
    • 王丹
    • 摘要: 你身边有这样的儿童吗?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很难合群,或者口齿不清、发音不佳、语言发展缓慢、缺乏自信等。这些问题常让家长陷入教育焦虑。有专家指出,儿童有上述表现,属于感觉统合失调(以下简称"感统失调")。感统失调是病吗?如何进行感统训练呢?缺少感官体验是失调的重要原因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新生儿的大脑含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之间并没有固定的联络模式,细胞联结取决于儿童的感官体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