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火

心火

心火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39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36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致富天地、大众电影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山东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等;心火的相关文献由663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富佳、吴伟良、张磊等。

心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 占比:40.0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236 占比:59.75%

总计:395篇

心火—发文趋势图

心火

-研究学者

  • 任富佳
  • 吴伟良
  • 张磊
  • 茅忠群
  • 诸永定
  • 郑军妹
  • 任有忠
  • 周樱芝
  • 周海龙
  • 周秀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秦悦思; 郭静; 朱艳灵; 陈儒康; 蒋莎莉; 苏红
    • 摘要: 瘾疹是临床常见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临床上易诊断,但因其反复发作,治疗上颇为棘手。“瘾疹”一词最早出于《素问》“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该病与“心”密切相关,通过结合《内经》脏腑理论,从心血、心火、心神等方面阐述瘾疹的病机及治疗。
    • 摘要: 冬季空气干燥,湿度较小,容易上火,如出现心火、肺火、肝火、胃火等。可尝试以下应对方法。
    • 摘要: 茶饮药膳祛暑热:1.荷。荷叶有“消暑利湿、健脾升阳”之功效,夏季暑热容易出现食欲不振,以鲜荷叶煮粥、干荷叶泡茶,可改善症状;莲子心为去心火之佳品,用其泡茶喝有清火之功;藕有生津止渴、清热凉血之功。荷之一物,可谓夏季解暑热之佳品。2.金银花。有疏风散热、解毒祛湿之功,可预防风热感冒。
    • 摘要: 取茶叶15克,米酒30毫升。茶叶用500毫升沸水泡成浓茶,滤去茶叶,冷却后加入米酒混合,即成茶叶汤。含漱口腔及咽部,每次10~20分钟,每日4~6次。一般含漱1次即可止痛止痒,轻者1天可愈,重者2~3天可愈。四川彭州胡佑志成都中医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口疮(炎)、咽炎都是口腔内科的常见病,易反复发作,二者一般多为口腔或喉部黏膜病菌感染所致。中医认为,这两类病多与体内热毒、心火偏亢或肝郁化火等有关。
    • 德英; 彭贵(图)
    • 摘要: 当下正值夏季,天气热、气温高,是最容易上火的时节。夏季上火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那么,上火了该怎么办?通常来讲,当人们在发现自己身上因为上火而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及时了解掌握并能合理运用有效的降火方法,以求尽早地排除体内的火气,保持身体健康。夏季上火你知多少。中医理论认为,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季节,所以,人火气大,容易情绪焦躁。夏季里随着气温升高,人们火气随之上涨,这是俗称的“上火”。对于“上火”,中医理论归纳了以下几种类型:①心火
    • 杨寒雪; 刘帆; 张磊; 戴霞
    • 摘要: “心恶热”是《黄帝内经》提出的关于心的生理特性,在生理上心本性热、心通于夏、心阳为用,在病理上心所恶之热为自外侵袭或自内而发,并可在脏腑间传变,表现出一系列热证,并指出诸热总归于心。临床提示热证可从心论治,根据辨证确立清心泻火、滋阴降火、温阳降火等治疗治法,把握用药法度,配伍宁心安神、凉血止血、清利小肠之品,顺其性制其恶。本文追本溯源,从生理、因机、证候、治法及方药等方面对心恶热进行诠释,为临床辨治热证提供理论依据。
    • 黄伟杰
    • 摘要: 深秋时节,天气变冷且越发干燥,人体代谢也逐渐从阳消向阴长过渡,一旦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就很容易引“火”上身,其中以心火、肝火、肺火、胃火4种最为常见。心火心火的人往往表现为低热、心烦、盗汗、口干和失眠。中医认为,苦入心经而能泄心火,苦瓜汤、莲子粥、赤小豆灵芝粥、陈皮水等均具有良好降火功效。
    • 王文忠
    • 摘要: “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哂定收金肺润,冬吹水旺坎宫安,三焦长宫嘻除热,四季呼脾上化餐。切忌出声闻两耳,其功尤胜保神丹。”传统健身导引法里有个六字气诀,分别为嘘、哂、呵、吹、呼、嘻。六字诀是一种可驱邪扶正、延年益寿的呼吸吐纳法。
    • 青浦
    • 摘要: 进入夏季,气温升高,人体内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乏力、疲劳、烦躁不安的症状,还有不少人都发现自己好像变得“懒”了——浑身没力气,不想吃东西,看到工作就不想做,还时常觉得生活没意思。这种懒洋洋的情况其实严格来说不算是病,而是人体对季节变换产生的身体反应,也被称为“苦夏症”“五月病”,从中医角度说,“夏季对心”,指的是夏季阳气太盛,从而引起心火旺盛导致心烦气躁,泛指初夏时节因压力、疲劳导致的综合症状。
    • 郭程程; 焦华琛; 李运伦
    • 摘要: 阴火理论源于李东垣,但对于阴火的认识,至今尚未有定论。关于阴火学说的起源,有阴虚内热说和壮火散气说两种。关于阴火学说的内涵,有阴火即心火说、阴火即肾火说、阴火即脾胃火说、阴火即脉中伏火说、阴火即三焦火说、阴火即相火说几种观点。心火,有心阴虚火旺、离位之心火、代君之火之分;肾火,有肾阴虚火旺、肾中真阳外越、肾气郁火之分;脾胃之火,有脾胃郁火、血虚之火、脾胃虚火之分;脉中伏火,有心火煎熬血脉、气郁血脉、火邪下陷血脉、卫气下陷血脉之分;三焦火,有三焦气郁化火、三焦流行之火之分;相火,有妄行相火、离位相火、病理相火之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