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传统戏曲

中国传统戏曲

中国传统戏曲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376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中国文学、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6篇、专利文献5883篇;相关期刊203种,包括中外文化交流、四川戏剧、上海戏剧等; 中国传统戏曲的相关文献由380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健、廖奔、曾伦等。

中国传统戏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6 占比:6.01%

专利文献>

论文:5883 占比:93.99%

总计:6259篇

中国传统戏曲—发文趋势图

中国传统戏曲

-研究学者

  • 董健
  • 廖奔
  • 曾伦
  • 杨春耘
  • 林子默
  • 傅秋敏
  • 冯波
  • 史健健1
  • 吴袁媛
  • 吴钢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吉飞
    •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进入多元化时代。特别是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传媒与现代文化也紧跟时代步伐,迈进新纪元,随之而来的是传统戏曲的式微。五千年的文明积淀,让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承载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如何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视觉符号融入到现代社会多元文化中来,成了当下文化大发展面临的问题。
    • 黄键
    • 摘要: 中国戏曲的传统观演场景与现在的观演场景并不相同,现在的戏剧观演场所中许多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观演规则,实际上是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才得以在戏曲剧场中确立,这个演变过程可以看成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现代化历程的一个方面,也是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戏曲剧场观众席上的灯光照明因素就是这其中的一个部分。
    • 顾晶
    • 摘要: 戏曲作为我国较为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在唱法上的要求较高,且戏曲的唱法也具有多样化特点。但许多人对于传统戏曲演唱技巧掌握得并不全面,为此,本文将以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为例,对戏曲唱腔以及民族声乐特点进行简要概述,并针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现状、民族声乐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民族声乐中传统戏曲演唱技巧的运用方式以供参考。
    • 王晓华
    • 摘要: 小提琴自清朝末年传入我国,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1919年,李四光创作的《行路难》和萧友梅创作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拉开了中国小提琴作品创作序幕。最初小提琴作为西洋乐器,其与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相结合的道路是异常曲折的。经历了历代艺术家的不断探索,小提琴艺术逐渐从传统戏曲中不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目前已经有多部优秀的作品问世。其中,大部分作品都将小提琴细腻委婉的音色与戏曲的唱腔曲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韵致。本文通过对小提琴与戏曲音乐交流融合的代表作品——《梁祝》进行分析,首先探讨了西洋乐器与中国传统戏曲的融合方式与原则;其次分析了西洋乐器在我国传统戏曲音乐中的应用现状,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戏曲音乐元素作为研究重点,分析了小提琴与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碰撞与交融;最后为未来中国小提琴音乐发展道路提出建议和展望。
    • 马晓媛
    • 摘要: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戏曲历史悠久,且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演唱技巧,其最突出的特征在于“曲”,人们可以通过戏曲中不同的唱腔、音乐及带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来辨别其种类。随着我国现代声乐艺术的深入发展,民族声乐在演唱技巧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特色,发扬了中国传统戏曲的优势。基于此,本文就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以提高民族声乐的发展质量。
    • 杨春耘; 林子默
    • 摘要: 为了在外国留学生(文中简称"留学生")中更好地推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证明在留学生教育中进行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人员对23篇改革开放后关于留学生中国传统戏曲教育的文献以扎根理论为研究途径和方法进行分析,发现留学生走进中国传统戏曲的途径和中国传统戏曲吸引他们的元素多样化,中国传统戏曲与留学生之间的影响具有交互性.研究认为应该根据当前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留学生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教学策略,从文化教学的视角切实贯彻"戏曲进校园".
    • 摘要: 2021年是昆剧“传”字辈诞生一百周年,也是昆曲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20周年。“传”字辈艺术家是中国昆剧史上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一批艺人。自1921年昆剧传习所在苏州建立,便开启了20世纪昆曲艺术的新篇章,被誉为20世纪中国戏曲的一代传奇,是艺术行当最齐全、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昆曲演出团体。“传”字辈的学生也成为20世纪后期至今昆曲舞台的中流砥柱。在这跨世纪的百年中,昆剧“传”字辈的出现,谱写了不畏艰难、艺无止境的艺术人生,让昆剧这一古老的中国传统戏曲剧种得以传承、延续。为纪念昆剧“传”字辈从艺百年,总结“传”字辈的艺术成就,探讨21世纪昆剧艺术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上海艺术研究中心联合相关单位拟于2021年8月在上海以“线上+线下”会议形式举办“纪念昆剧‘传’字辈从艺百年学术研讨会”,广泛邀请专家学者和研究者参与,共同推进昆剧艺术研究与传播,致力于昆剧的传承弘扬与发展,现对此次研讨会进行公开征稿。同时,为纪念昆剧“传”字辈,抢救和保护散存在社会上的昆剧“传”字辈资料,更好地传承、普及昆剧艺术,上海艺术研究中心谨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有关昆剧“传”字辈艺人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档案资料和实物遗存。
    • 杨春耘; 林子默
    • 摘要: 为了在外国留学生(文中简称“留学生”)中更好地推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证明在留学生教育中进行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人员对23篇改革开放后关于留学生中国传统戏曲教育的文献以扎根理论为研究途径和方法进行分析,发现留学生走进中国传统戏曲的途径和中国传统戏曲吸引他们的元素多样化,中国传统戏曲与留学生之间的影响具有交互性。研究认为应该根据当前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留学生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教学策略,从文化教学的视角切实贯彻“戏曲进校园”。
    • 李梦婷
    • 摘要: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代表作,故事发生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无论是文化背景、人物设置,还是语言呈现,都与中国传统戏曲惯于选择的题材类型相去甚远。外国经典小说与中国京剧艺术,将用什么样的服装、扮相、道具、唱念和情节来进行奇妙的重组?对此,小剧场京剧《老人与海》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重点从"讲什么故事"转移到"怎么讲故事"上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