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母亲形象

母亲形象

母亲形象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69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17篇;相关期刊461种,包括文学教育、文教资料、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2015中国影视艺术高层论坛暨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第五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教科书高峰论坛等;母亲形象的相关文献由690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兰、何金梅、赵凡等。

母亲形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4 占比:38.2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1117 占比:61.54%

总计:1815篇

母亲形象—发文趋势图

母亲形象

-研究学者

  • 马兰
  • 何金梅
  • 赵凡
  • 张曼娟
  • 沈黎明
  • 冷玉斌
  • 刘敏
  • 蔡朝阳
  • 袁建刚
  • 位晓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董亭亭
    • 摘要: 韩少功与莫言在《爸爸爸》和《丰乳肥臀》中不仅实现了对传统文化之"根"的找回,而且共同塑造了鲜明的"母亲"形象.但两位母亲形象却迥然不同.对比分析二者在生存境遇与生命态度两方面呈现出的相异特征,探究"母亲"形象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阐明韩少功与莫言在相异的"母亲"形象塑造中实现着对寻根文化主题的殊途同归,从而可增进对作家作品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
    • 邹楠
    • 摘要: 本文通过后殖民女性主义这一角度来解读《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的“母亲”形象。首先分析玛格丽特·杜拉斯特殊的作家身份——拥有深厚东方背景的世界第一作家,分析杜拉斯的东方情节与其作品中透露出的后殖民女性主义;其次深入解读《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的“母亲”形象,从现实与理想中的“堤坝”、异乡的边缘人和父权社会中的牺牲者与捍卫者这三个角度解读“母亲”这一形象。
    • 马海娟; 张楠
    • 摘要: 茹志鹃和王安忆是“文坛母女花”,她们的作品都塑造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母亲”形象。文章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二位作家的不同人生经历,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论,概述二位作家笔下的“母亲”形象、比较女性个人价值的实现途径以及女性主体地位的凸显方式,探析“母亲”形象背后的情感寄托和深层意蕴。
    • 李诺冰; 姜滨
    • 摘要: 电影作品中不乏对“母亲”形象的塑造,导演往往通过话语和行为塑造出多元性格的母亲形象,将母亲形象具像化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红色电影中的母亲形象区别于其他题材电影中的形象,不仅作为情节发展的动力,更是一种意象表达,承载着家国想象和意识形态内涵,起到帮助观众接受红色思想,建立红色政权合法性的作用。文章以江西红色电影文本为例,探讨不同母亲形象如何被塑造出来及其意义。
    • 王占宁
    • 摘要: 在鲁迅的《故乡》里,母亲是一个着墨不多却又能让读者过目不忘的形象。一、母爱体贴入微体贴入微是母爱的基本表现方式。母爱并不难感悟,只要观察母亲那体贴入微的言行。“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计深远得从近处着眼,远处着想。关注子女的细微处,这是文中母爱的一种表现。当“我”从远在两千余里的地方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后,母亲的反应是这样的: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谈搬家的事。
    • 冯宗辉
    • 摘要: 对于鲁迅先生的《故乡》,历来有纷繁不一的解读。在相对明朗的主题与鲜明特点的人物之外,还有一个细微的表述视角,那就是,借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太的凄凉神情,展现了社会不同层面的人物遭遇或悲苦命运,并给那个特殊社会时期一个不易察觉的注脚,这正是文章意蕴高深之所在,也是作者微言大义之春秋笔法的巧妙展示。
    • 王小事儿
    • 摘要: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继火星探测和月球探测之后,我们又要探测太阳啦!2021年10月14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搭乘着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正式步入了"探日时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羲和号"拭难卫星吧。羲和是谁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女神,生有10个孩子,也就是10个太阳。他们居住在一棵几千米高,名叫"扶桑"的大树上。每天他们都会派出一人在天空值班。每天清晨,羲和都会在咸池为值班的太阳沐浴,然后驾着一辆六条龙拉着的龙车带领值班的太阳出发,从起点到终点正好是一天的路程。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就是"羲和浴日"的故事。故事塑造了一个善良、慈爱、伟大的母亲形象。后来人们形容无可比拟的极大功绩时,就会用"羲和浴日"来作比喻。
    • 王颖异
    • 摘要: 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母亲作为家庭成员的一份子,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决定了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创作中向来不缺乏对母亲形象的塑造。2019年热播剧《小欢喜》中塑造的三位母亲形象截然不同,个性鲜明且真实饱满。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中的母亲形象虽然各有不同,但对于母亲形象的塑造却有许多相同之处。
    • 樊艳梅
    • 摘要: 相较于其长篇小说,勒克莱齐奥短篇小说中的母亲形象更加丰富,母性形象的刻画也更加深刻。在其短篇小说中,作家以“不称职的母亲”来反思母职,以“替代的母亲”来反思母性,以女性怀孕、分娩的经历来反思成为母亲对于女性的意义。作家通过形象各异的母亲揭示了现代社会女性的存在困境,同时解构了本质主义的母性观。他认为,母性并不是天然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母性也不是母亲独有的,而是与人道主义博爱相关的。在作家笔下,成为母亲是女性的个人选择,是一个重要的生命事件,它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可以走向自由、实现自我认同的途径。
    • 张媛媛
    • 摘要: 《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改编自中国传奇故事的历史小说,其中一个重要的改编之处是加入了杜子春母亲这一角色。基于精神分析学理论,对文本和作家的经历、社会背景加以分析,可以发现《杜子春》中母亲形象的塑造源于芥川的恋母情结。而恋母情结的产生,一方面,源于个人无意识,即童年的创伤性记忆与“内在孩子”的体现;另一方面,源于集体无意识,即因建构日本近代国家需要应运而生的“慈母”形象的建立。《杜子春》中的母亲形象体现了芥川龙之介的个人创伤与日本民族的文化创伤,同时企图通过叙事来帮助自己和读者治愈创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