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层状岩体

层状岩体

层状岩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9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矿业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1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562151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岩石学报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13次全国学术会议等;层状岩体的相关文献由97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志坚、刘宁、王启耀等。

层状岩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1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62151 占比:99.94%

总计:562485篇

层状岩体—发文趋势图

层状岩体

-研究学者

  • 陈志坚
  • 刘宁
  • 王启耀
  • 左双英
  • 张玉军
  • 张骞
  • 赵维刚
  • 夏彬伟
  • 夏磊
  • 安广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颜其林; 蒋业龙
    • 摘要: 乌东德水电站右岸主厂房具有高边墙大跨度特点,其中部分洞段高边墙稳定性受陡倾薄层小夹角层状岩体开挖卸荷作用影响显著。通过对陡倾小夹角层状岩体开挖后的变形破坏机制进行观察分析,揭示了控制高边墙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而从施工组织管理、开挖方案、爆破控制、支护优化设计、动态反馈分析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施工期小夹角洞段高边墙的稳定性。主厂房开挖期间的监测结果表明,针对小夹角洞段采取的工程措施可以有效限制围岩过量变形及开裂破坏,印证了这些措施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同时也为类似高边墙地下洞室工程的开挖支护提供参考依据。
    • 白琦; 代恒军
    • 摘要: 为更深入了解层状岩体的力学特性,首先基于细观损伤力学理论,运用体积平均化的方法,推导了微裂纹对岩体弹性柔度矩阵的贡献;然后基于不可逆热力学框架,导出了损伤矢量的损伤破坏方程;最后建立了层状岩体的损伤破坏本构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了层状岩体的损伤破坏特征,与室内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巴西圆盘劈裂数值试验研究表明:岩体试样的破裂面均从加载点起裂;层理倾角0°、90°时,破裂面为通过加载中心和试样中心的近似平面,层理倾角为其他角度时,破裂面为偏离了加载中心的曲面。与室内试验结果对比可知,本文二次开发的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层状岩体渐进破坏的各向异性。
    • 张冬冬; 智奥龙; 李震; 张振国; 李鹏; 秦其智
    • 摘要: 煤矿地层广泛分布有层状砂岩、煤、页岩等层状岩体,层状岩体是一种沿着层面力学性质相同、垂直层面力学性质各异的各向异性岩体,基质和层面的不同组合导致层状岩体具有尺寸效应、层理密度和层面倾角效应等结构性效应,将影响层状岩体的强度和破坏特征。针对结构性效应对层状岩体力学性质和破坏特征的影响,开展了基质的尺寸效应、层状岩体的层理密度和层面倾角效应研究,分析了结构性效应对层状岩体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峰值强度、变形特征和破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均表现出随试样高宽比增大而减小的尺寸效应;围压对尺寸效应有弱化作用,围压约束条件下,岩体结构性失稳程度减弱,延性特征逐渐显现;层面倾角为90°时层状岩体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最大值;围压和层面倾角影响层状岩体的脆延转化特性、损伤程度和破坏形式。研究结果可为深井巷道层状围岩力学参数标定和破坏机制分析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韦猛; 林宇
    • 摘要: 层状软岩各向异性特征导致的衬砌结构非对称大变形是隧道建设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建立了能考虑锚杆拉伸断裂及钢支撑压弯破坏的数值计算模型,并以汶马高速鹧鸪山隧道为对象,对层状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的解耦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考虑锚杆及钢拱架断裂的数值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初期支护在围岩大变形作用下的断裂失效,能更加准确表征支护结构的实际力学行为。②对于隧道大变形而言,若仅强化支护结构或减小台阶开挖长度,可以减小围岩的位移,但多数情况下,支护结构依然会产生断裂破坏。③对于挤压因子较大的不明显挤压工况,采用常规支护+双台阶(短台阶)施工方法可以较好地控制围岩大变形;对于挤压因子较大的轻微挤压或挤压因子较小的不明显挤压工况,采用常规支护+三台阶可以较好地控制围岩大变形;对于挤压因子较小的轻微挤压工况,采用非对称锚杆支护+三台阶可以较好地控制围岩大变形。
    • 周宴民
    • 摘要: 隧道穿越下伏采空区段易受采空区影响,产生二次形变,影响隧道施工的稳定性。为明确下伏采空区对隧道安全施工具有影响的垂直距离,采用Midas对下伏采空区隧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现场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预测了隧道与下伏采空区垂直临界高度。研究方法与结果可为下伏采空区隧道垂直临界高度的确定提供参考。
    • 黄殷婷; 左双英; 钟帅; 刘博
    • 摘要: 山体斜坡在自重荷载或卸荷作用下常表现为侧向受拉,拉裂缝的形成及展布方向与层面产出状态密切相关。为探讨层理倾角对岩体抗拉力学特性与宏-细观破裂特征的影响,以三叠系大冶组中厚层状灰岩为研究对象,对0,15°,30°,45°,60°,75°,90°共7种倾角层理灰岩岩样进行巴西劈裂试验,并结合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得了岩样拉伸力学参数和破裂面线粗糙度、盒维数随层理倾角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层理倾角的增加,灰岩抗拉强度与拉伸模量逐渐降低;张拉裂缝呈现出基体拉裂-拉剪复合-弱面层理张拉的破裂变化趋势;且最终破坏形态可分为直线型、月牙形与弧形;破裂面线粗糙度与盒维数值随层理倾角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起伏粗糙度与破裂面张拉作用大小呈正相关、与破裂面剪切作用大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完善层状岩体张拉破坏内部演化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张贵谊
    • 摘要: 开挖层状岩体隧道后,围岩的变形和断裂的不对称特征对隧道结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文章以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支护方案的隧道拱顶沉降、隧道仰拱隆起及水平收敛的变化规律、隧道开挖方式对隧道变形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最终获得最佳支护方案。实践结果表明,在各种工况下,该高速公路隧道围岩的变形特征均保持不变;变形较为明显的拱顶、仰拱边界及层理面近乎垂直,同时拱顶变形呈现左大右小非对称特定,隧道左侧拱顶以上锚杆与层理面垂直可有效减小层状岩体变形。
    • 王登科; 骆建军; 文绍全; 苏洁
    • 摘要: 针对层状岩体偏压隧道在不同岩层倾角下的围岩稳定性问题,采用3DEC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了顺、反倾层状岩体双洞隧道随岩层倾角变化时的围岩变形规律,并对隧道偏压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岩层倾角的增大,隧道围岩变形从岩层弯曲变形逐渐向顺层面滑移变形转变,临界角度为45°;左洞最大拱顶沉降为23.60 mm,比右洞最大拱顶沉降小17.94 mm,可见先开挖隧道围岩变形较大;从应力计算结果看,岩层倾角从0°到90°变化时,隧道偏压程度随其增大有所起伏,但总趋势是增加的.以顺倾右洞隧道为例,在倾角为45°时,隧道拱肩、拱腰、边墙的竖向应力差分别为0.45、0.42、0.40 MPa,应力差最小,偏压程度最好.在倾角为90°时,应力差分别为0.65、0.64、0.67 MPa,应力差最大,隧道偏压最为明显.研究的相关成果可为山岭偏压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 邹翀; 潘岳; 王华
    • 摘要: 岩体中结构面的存在降低了岩体的完整性与整体强度,对岩体的力学特性起着控制性作用,对岩爆的产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某山岭隧道围岩发育有大量产状近水平的结构面,在极高地应力作用下,岩爆频繁发生。以某山岭隧道岩爆案例作为分析对象,建立了层状岩体脆断失稳的临界应力计算公式,结合能量理论分析研究了层状岩体发生岩爆的力学机制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岩爆防控措施。
    • 司佳鹏; 张常亮; 赵猛; 唐斌; 李同录
    • 摘要: 深切河谷岸坡的层状岩体在河流长期的侵蚀作用下,会产生大量的倾倒变形破坏,给工程建设造成极大的困扰.以黑河库区和镇安县倾倒变形边坡为例,使用DDA模拟了河流侵蚀作用下边坡的倾倒变形过程,探究了深切河谷岸坡岩体倾倒变形的演化过程和机理,取得如下成果:(1)揭示了黑河库区和镇安县边坡发生倾倒变形的主要原因;(2)对河流侵蚀作用下中厚层和薄层岩体边坡倾倒变形过程进行划分,薄层岩体边坡倾倒变形过程中会出现爬坡效应;(3)坡脚的结构面强度变大,坡顶应力释放导致的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是边坡发生倾倒变形的根本原因,倾倒变形的模式则是由剪应力分布情况决定的;(4)对中厚层岩体倾倒变形边坡进行锚索支护模拟,相较于预测工况,计算后边坡各处的位移明显减少,从坡顶到坡脚施加的锚索的锚固力逐渐减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