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审美表达

审美表达

审美表达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3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绘画、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5005篇;相关期刊184种,包括黑龙江社会科学、文化月刊、西部广播电视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5中国人居环境设计教育年会、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九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等;审美表达的相关文献由247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冬梅、何广庆、刘扬体等。

审美表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8 占比:0.9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5005 占比:99.08%

总计:25237篇

审美表达—发文趋势图

审美表达

-研究学者

  • 何冬梅
  • 何广庆
  • 刘扬体
  • 刘素娥
  • 刘露
  • 吉平
  • 吴丽丽
  • 姜圣瑜
  • 孙宜阳
  • 张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滕慧群; 熊忠辉
    • 摘要: 电视剧《人世间》充分运用影视表达手段,挖掘人的纵深性,真实地展现了剧中人物的人性;调用隐喻和象征等符号,深刻揭示故事主体的情思演变和情感的本质,表达了强烈的审美生产和艺术创造的自我意识;描绘故事生活场景,演绎人性情义,在欣赏主体和创作主体之间搭建起流畅的对话机制,以真善美的价值鼓舞和引导观众反观自身。《人世间》的成功源于对普通劳动者的“史诗书写”,彰显了艺术作品须具有一定的艺术深度和审美高度。
    • 张雪
    • 摘要: 《诗经》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图景,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图景描绘,更是一种有声有色的抒情叙事。《诗经》可以说是一本包含了社会行为和生活行为的百科全书,用诗意的方式展现出了先秦时期多维度的生活图景,对于了解过去的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诗经》中的生活图景入手,对其文化审美表达和文化精神、审美价值进行全面深入挖掘,以期深入了解诗性文学中蕴含的美学价值。
    • 郑怡岑
    • 摘要: 美术作品欣赏是幼儿园艺术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实现3~6岁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但对幼儿园教师而言,组织好一次美术欣赏活动充满着挑战。在缺乏体验性的传统欣赏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说得太多,幼儿多被动回答,少有机会或能力进行自主审美表达;二是缺乏操作体验的问答式欣赏不足以持续吸引幼儿;三是基于幼儿的思维特点,仅通过“看”,幼儿较难从他人的作品中解读情感、产生共鸣。
    • 陈一笑
    • 摘要: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绘画历史,笔墨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国画屹立于世界绘画之林的关键性因素;中国画笔墨用法变化凸显了中国画的独特之处。具体分析中国画笔法、用墨、结构、艺术规律等笔墨特征,并从审美表达角度挖掘中国画的多层次表现形式,以展现中国画独有的风格与传统文化魅力。结合现代审美诉求与主流价值观的流变,尝试性提出传统文化塑形下笔墨特征、审美表达与当代艺术的创新融合思路,有助于中国画的现代变革。
    • 单天舒
    •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艺术品涉及的材料越来越广泛,艺术形式越来越多元,这就使综合媒材在装饰艺术品的创作表达上体现了独特的作用。设计者可以通过明确的主题和情感,选取不同的综合媒材,为装饰艺术品带来更好的艺术效果。文章对综合媒材在装饰艺术品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详细介绍不同的媒材与技法,深入探讨综合媒材在装饰艺术品中的功能与作用,并对综合媒材在装饰艺术品中的审美表达与艺术价值进行进一步剖析。
    • 人民日报(文/图); 张西昌
    • 摘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社会物质文明的基础体现,而与饮食相关的生活内容也成为艺术表达的重要题材。从古至今,在诸如画像砖石、建筑壁画、生活器用、文人绘画、民间美术等领域中,都不乏与食物本体及劳动耕作相关的审美表达。在当代美术创作中也涌现一大批反映社会生活发展的新作品。这些与饮食相关的作品,不仅在形式和面貌上与传统美术有所区别,更在构思立意上体现出与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紧密相关的价值取向。
    • 刘峥
    • 摘要: 运用SLIPWARE技艺的现代陶器创作有着鲜明的成型工艺与审美特色,通过对其在灵动线条、装饰肌理、手工表现、意向构成、创造实践等五个方面的剖析,说明其在创作工艺与审美表达之间的相互关联,从而再次审视SLIPWARE技艺在现代陶器创造中的艺术魅力,并就其形式和内涵展开分析和研究。分析和研究陶器装饰中SLIPWARE的艺术形式及审美特征。结合科学上的逻辑性、技术上的严谨性、艺术上的审美性,分析和研究后结合个人理解,运用此手法进行陶艺创作,进而分析和总结此手法独特的审美价值。
    • 耿小博; 陈雪梅; 杨景萱
    • 摘要: 乡村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内涵。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和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就成为新时代农村建设的关键。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近些年涌现出大批以乡村发展、生态文明与乡土乡情为主题的纪录片,其不仅记录了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文化的发展,并以此汇聚成一种强大的文化动能,进一步助推河北新农村形象的确立和乡村文化的传播。文章主要从河北省乡村纪录片中文化记忆的多元化、审美选择与乡土守望三个层面展开论述,探析河北乡村纪录片影像书写的文化使命与其关于乡村记忆构建的创作转向和传播形态。
    • 王莹
    • 摘要: 微电影作为后喻文化①的代表之一,凭借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审美风格等艺术特征,成为引领大众文化走向的重要方式。微电影《我在深山“修故宫”》是四川省委宣传部出品“百部看四川--微视工程”的优秀作品。该片以彰显四川文化品质为重点,讲述了主人公沈春贵一家两代半个世纪以来,不间断修缮报恩寺的故事,展现出令人敬佩的“工匠精神”,同时提升大众对文物修复、文化保护的价值认识。本文用《我在深山“修故宫”》为案例,对微电影的创作技巧及审美表达方式进行研究,探讨新时代后喻文化语境的现实意义。
    • 蔡一娉; 吴丽芳(指导)
    • 摘要: 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应重视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亲身体验、动手实践获得审美体验,进行审美表达。但在教育实践中,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实施路径,教师对美术教育内容的挖掘还是相对传统与局限,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获得的审美体验还不够深刻。我们发现,劳动实践可以作为一种深度体验的方式,幼儿亲身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也蕴涵发现美、感受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