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学术体制

学术体制

学术体制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科学、科学研究、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8424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新华文摘、广东社会科学、学术界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北美中国学的历史与现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体制的相关文献由116位作者贡献,包括左玉河、杨曾宪、傅国涌等。

学术体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0.6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8424 占比:99.35%

总计:18544篇

学术体制—发文趋势图

学术体制

-研究学者

  • 左玉河
  • 杨曾宪
  • 傅国涌
  • 刘大椿
  • 狄马
  • 苏力
  • 蒋寅
  • 邸利会
  • 丁东
  • 丁保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若平
    • 摘要: 在全国上下庆祝建党百年之际,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办公布最新版《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将“中共党史党建”列为“法学”门类的一个新的一级学科(代码0307),既为再次启动党史研究的独立学科建设之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也有望从学术体制、资源支持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继续推动党史研究的学术化转型。可以预计,关于中共党史的学科建设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里的研究重点和热点议题,也将成为党史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鉴于此,本刊再次设置“面向新时代的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笔谈栏目,继续从多方面探讨和推进中共党史的学科建设。
    • 左玉河
    • 摘要: 以中国科学社为代表的近代学会,既是中国现代学术体制化的结果,也是中国现代学术建制化的重要标识。尽管中国没有适合英国皇家学会类型的学术体制生长的合适土壤,真正主导民国学术研究发展者为国立中央研究院这样的法国国家科学院类型的学术机构,但以中国科学社为代表的近代学会仍以突出的贡献促进了中国现代学术制度化进程。中国科学社举办学术年会、研究所及其他学术设施,对推动现代学术体制的确立起了重大作用,堪称近代学会推进民国学术发展之典范。
    • 云岫
    • 摘要: 陈嘉映是国内知名的人文学者、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在存在哲学、语言哲学和伦理学等领域均卓有建树,也是20世纪西方哲学经典《存在与时间》《哲学研究》的译者。对行外之人来说,存在哲学、语言哲学不免深奥难解,不过,陈嘉映和许多学术“大咖”不同,他很少受学术体制和专业壁垒的限制,除了精深的专业论文,他还写了不少跨学科的人文学著作,探讨与人的生存处境息息相关的问题,并尽可能用日常语言讲清楚一些深奥的思想和概念,甚至他会考虑普通读者的知识视野。《走出唯一真理观》即是其中之一。此书能入选“南都2020年度十大好书”,可见他在面向公众发言上的成功。
    • 胡启谱; 蒋安丽; 何冬红; 何斯颍; 徐建华
    • 摘要: 任何学科的成长与繁荣都难以一帆风顺,无论是学科本身的认识论局限还是学术体制的社会性偏见,都是学科发展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障碍。在此背景下,反思显得尤为必要和珍贵,犯罪学也不例外。正是对已有理论的反思,促成了一个又一个犯罪学理论的诞生,正是对已有解释的反思,拓展了学科更多元、广阔的研究领域。《英国犯罪学》作为一份老牌的顶尖犯罪学期刊,一向注重研究的学科价值与对学科的反思。该刊2022年第2期发表的14篇文章均涉及到反思,包括“犯罪原因与预防”“司法系统公正”“监狱制度”“污名管理与偏见”四个主题。
    • 梅勇; 熊进
    • 摘要: 相异于高等教育学的分析进路,美国科学史学家威廉·克拉克从政治学等跨学科视角出发,借用"治理术"等理论工具,认为德国现代大学学术体制是在政府与市场导致的学术行为方式的变迁中所建构.大学学者学术资格的确认必须满足系列官僚化或理性化的标准与市场对某种劳动的偏好.政府借助于一系列的学术与知识小工具——目录、图标、表格、报告、问卷、卷宗、档案等等构造了现代大学学术体制的权力形式,现代大学学术体制的塑造不过是反映了政府感兴趣的那些片段.而政府在官僚体制基础上引入商业化原则,采用学术管理资本主义,要么在大学学术体制内部培育一个竞争市场,要么在大学与政府、大学与期刊等机构之间建立起一个学术市场.无论是为了获取生计抑或是为了争取国家资助,大学学者与学术都被置于商品的境地,发生着交换的价值.本质上,政府与市场感兴趣的片段最终所塑造的不过是一种技术化的学术体制与样态,它能否培育出具有原创性的"学术卡里斯玛"却饱受质疑.这一分析进路为研究德国大学学术体制与反思当今大学学术体制提供了新视角.
    • 郑戈
    • 摘要: 舒国滢老师的《法学的知识谱系》(以下简称《谱系》)是一部1813页的皇皇巨著。在知识生产越来越讲求短平快并将发表平台置于内容质量之前的当下学术体制中,仅仅是这个分量就足以让人称奇了。积年累月写书的过程可以沉淀下作者缓缓酝酿的思考,这使阅读的体验十分愉快,如品陈年佳酿。阅读这本书的过程还把我带回到了30年前的研究生时代。
    • 肖画
    • 摘要: "世界华文文学"学科伴随改革开放应运而生,四十年来顺应全球化的趋势,该学科的史料累积、理论建设、批评视野与研究范式已然具备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分庭抗礼的资格和规模,而后者也越来越难以涵盖、统筹、整编前者的发展势头和壮大潜力。"世界华文文学"要在学科建制上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等量齐观,除了需要教育/学术体制推陈出新之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独当一面的研究"结构"是这门学科能自立门户的重要标志。
    • 李遇春
    • 摘要: 当前中国的文艺评论工作确实遇到了危机,各种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这种危机其实早就出现了。早在新世纪之初,当各地作协系统的专业评论家纷纷改行进高校当教授的时候,当高校系统的学术评价标准只重视学术论文而不重视评论文章的时候,当当代文艺评论处在所谓学术鄙视链的最末端而越来越不受当前的学术体制所待见的时候,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的危机就从渐露端倪逐步滑向了愈演愈烈的下行轨道。
    • 罗成
    • 摘要: 作为美国文化研究的代表,格罗斯伯格素以“语境主义”著称。“语境主义”是特定历史过程与理论谱系的产物。一方面,它关涉文化研究从英国到美国的理论旅行,特别是依托传播学而逐渐为美国学术体制接受的经验;另一方面,它又继承了霍尔的“葛兰西转向”,通过“媒介”打开“中介”的阐释空间,借鉴海德格尔与德勒兹的理论,倡导“情势”而关注“未来”。
    • 王旭
    • 摘要: 传统中国知识人的学问人生,追求"会通"的境界。史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这样,诗人"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也是这样。牟宗三总结为"通孔的智慧",意谓透过个体生命理解十方世界,徜徉宇宙天地,诠释世道人心。然而,现代学术体制应了庄子那句话,"道术将为天下裂",治学者被囚禁于所谓职业化与技术化的智力牢笼,不但文字与人格高度分裂,知识、性情与见识也渐行渐远。而中国法学因其高度的知识碎片化与技术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