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发性抽动症

多发性抽动症

多发性抽动症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51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4篇、会议论文62篇、专利文献32889篇;相关期刊220种,包括光明中医、江苏中医药、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33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第三届中西医结合儿童康复学术会议等;多发性抽动症的相关文献由99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素梅、卫利、崔霞等。

多发性抽动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4 占比:1.27%

会议论文>

论文:62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32889 占比:98.54%

总计:33375篇

多发性抽动症—发文趋势图

多发性抽动症

-研究学者

  • 王素梅
  • 卫利
  • 崔霞
  • 张雯
  • 陈自佳
  • 史正刚
  • 王雪峰
  • 郝宏文
  • 刘晓芳
  • 王道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程程; 郭峥; 杨阳; 于海洋; 王有鹏; 景伟超
    • 摘要: 王有鹏认为抽动症-哮喘合并病的核心病理因素乃湿热为患,其病位涉及肝、脾、肺、肾,病机为湿热之邪弥留三焦,湿热郁扰,炼液成痰,继而引动肝风则呈抽动症;湿热郁滞,久炼成痰内伏,继而外邪引动阻塞气道则呈哮喘;提出以“痰”作为治疗的切入点,将“分消走泄”法作为治疗抽动症-哮喘合并病的基本治法,以其代表方剂温胆汤为底方,辅以合方思想,以期异病同治,三焦并调,使湿热无所聚,伏痰无所生,标本兼治,临床收效甚佳。
    • 代卫锋; 韩雪; 岳姣姣; 葛国岚
    • 摘要: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大鼠头部抽动行为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1-(2,5-二甲氧基-4-碘苯基)-2-氨基丙烷(DOI)诱导法制备TS大鼠模型,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组(生理盐水灌胃)、TS模型组(从造模首日起,注射DOI后2 h以生理盐水灌胃)、TS+天麻素组(从造模首日起,注射DOI后2 h以30 mg/kg天麻素灌胃);TS+天麻素+CHIR-99021[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抑制剂]组(从造模首日起,注射DOI后2 h,先以2 mg/kg CHIR-99021腹腔注射,再以30 mg/kg天麻素灌胃),连续给药21 d。末次给药后,记录大鼠在30 min内的头部抽动次数,采用试剂盒检测纹状体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多巴胺(DA)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黑质中DA神经元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纹状体中5-羟色胺转运蛋白(SERT)、5-羟色胺2A受体(5-HT2AR)、5-羟色胺2C受体(5-HT2CR)表达及GSK-3β磷酸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TS模型组大鼠头部抽动次数、DA水平、DA神经元数量、SERT水平及p-S9-GSK-3β、p-S9-GSK-3β/t-GSK-3β水平增高,5-HT水平降低(P<0.05)。与TS模型组比较,TS+天麻素组大鼠头部抽动次数、DA水平、DA神经元数量、SERT水平及p-S9-GSK-3β、p-S9-GSK-3β/t-GSK-3β水平降低,5-HT水平升高(P<0.05)。与TS+天麻素组比较,TS+天麻素+CHIR-99021组大鼠头部抽动次数、DA水平、DA神经元数量、SERT水平及p-S9-GSK-3β、p-S9-GSK-3β/t-GSK-3β水平升高,5-HT水平降低(P<0.05)。结论天麻素可改善TS大鼠头部抽动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GSK-3β的磷酸化,调节SERT表达,影响5-HT水平,进而抑制纹状体中DA的释放。
    • 朱宏伟
    • 摘要: 目的:探究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接受健脾止动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激素、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门诊接诊的10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PA轴激素、神经递质。结果:治疗前,观察组COR、ACTH、DA、NE、5-HT检测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OR、ACTH、DA、NE、5-HT检测值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止动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能调节HPA轴激素水平,能促进神经递质水平的恢复,可有效缓解四肢、肢体不由自主抽搐症状,能提高临床疗效。
    • 白雪; 张宏贤; 周倩倩; 马宁; 闫文宏; 张晶晶; 崔霞
    • 摘要: 目的探讨健脾止动汤对慢性束缚应激抽动障碍大鼠大脑皮质区神经元及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8只3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造模组36只。空白组予生理盐水[1 mL/(kg·d)]腹腔注射7天;模型组予IDPN[250 mg/kg,1 mL/(kg·d)]腹腔注射7天,同时慢性束缚21天,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硫必利组、健脾止动汤组。空白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硫必利组予盐酸硫必利混悬液灌胃(1 mL药液中约含2.1 mg原药),中药组予健脾止动汤溶液灌胃(1 mL药液中约含1.6 g生药),灌胃体积1 mL/100 g,每天灌胃1次,连续4周。末次用药后,对大鼠断头取脑,留取标本。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前额叶皮质区神经元尼氏小体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前额叶皮质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前额叶皮质中尼氏小体的数量显著减少,IGF-1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硫必利组IGF-1含量显著升高,健脾止动汤组尼氏小体显著增多,BDNF、IGF-1、NGF含量显著升高。结论健脾止动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有关。
    • 陈佳; 谢静; 姚冰; 刘思佳; 梁旋; 韩静文
    • 摘要: 目的:观察加味泻青丸对多发性抽动症大鼠模型行为学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30只,采用亚氨基二丙腈腹腔注射造模,建立多发性抽动症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泰必利组、加味泻青丸组,每组10只。从造模成功之日起开始灌胃给药,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蒸馏水,其余组给予相应药液。2周给药结束后,观察用药前后大鼠的行为学改变情况,16S rDNA测序检测肠内容物的菌群构成。结果:用药后,加味泻青丸组大鼠的刻板行为和运动行为评分显著降低(P<0.05);加味泻青丸组Ace指数和Chao1指数升高;加味泻青丸组拟杆菌门比例降低;泰必利组、加味泻青丸组乳酸杆菌属比例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泻青丸可显著减少多发性抽动症大鼠模型的运动及刻板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构成相关。
    • 韩枝彤; 陈自佳; 王素梅; 吴欣瑜
    • 摘要: 中医儿科历来就有“纯阳”与“稚阴稚阳”的学派之争,治疗也有“偏凉”和“偏温”之别。王素梅教授认为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往往表现出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两面性,因此,“纯阳”与“稚阴稚阳”两种观点仅为出发点不同,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均对辨证施治有指导意义,不可强调某个侧面而持割裂之议。故临床用药不避温药,或温敛肾阳,健脾化痰开脑窍;或甘温益气,化痰息风止抽动;或温潜脾肾,宁心安神平多动。
    • 周姗; 谢静; 姚冰; 陈佳; 刘思佳; 梁旋
    • 摘要: 目的探讨泻青丸对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模型大鼠行为学及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通路的干预作用及TS“肝风”可能的微观实质。方法从50只大鼠中随机抽取40只,均采用亚氨基二丙腈造模。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硫必利组、泻青丸高剂量组、泻青丸低剂量组,未造模处理的大鼠作为空白组,每组10只。硫必利组予以盐酸硫必利片混悬液30 mg/kg灌胃,空白组、模型组予以蒸馏水灌胃。泻青丸低、高剂量组分别予以0.45、0.90 g/mL泻青丸煎剂灌胃。各组均连续灌胃14 d。于造模7 d和灌胃7、14 d,记录大鼠体质量、行为(包括刻板行为及运动行为)评分。灌胃14 d后,脱颈处死,断头取脑,采用ELISA法检测纹状体中DA、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HVA)含量。结果造模7 d和灌胃7、14 d,模型组运动和刻板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灌胃14 d,泻青丸低、高剂量组运动和刻板行为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泻青丸低、高剂量组运动和刻板行为评分均明显低于硫必利组(P<0.05)。造模7 d、灌胃14 d,模型组体质量均明显小于空白组(P<0.05)。灌胃14 d,泻青丸低、高剂量组体质量均明显大于模型组及硫必利组(P<0.05,P<0.01)。模型组DA、HVA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P<0.01)。硫必利组、泻青丸低剂量组、泻青丸高剂量组DA、HVA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泻青丸能够明显改善TS模型大鼠刻板行为及异常运动行为,调节大鼠黑质-纹状体DA通路中DA、HVA的代谢。DA的代谢紊乱可能是TS肝风失衡的内在微观实质。
    • 杨蕾; 田苗; 张瑶; 马澜; 张占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局部推拿联合脏腑点穴法治疗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TS患儿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4例。3组患儿均给予西医治疗,B组行西医+局部常规推拿治疗,C组行西医+局部推拿+脏腑点穴法干预。治疗12周后,观察比较3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指标[血清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显效率50%(22/44)明显高于A组23.81%(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A组,C组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后血清GABA、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GLU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患儿血清GABA、BDNF水平明显高于A、B组,GLU水平明显低于A、B组,B组患儿血清GABA、BDNF水平明显高于A组,GLU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推拿联合脏腑点穴法治疗TS患儿疗效显著,与其调整神经递质和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有关。
    • 麻莉; 苏润泽; 门九章; 李霞
    • 摘要: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为Tourette综合征、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常发生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疾病。本病临床常表现为重复出现不受控制的眨眼、扭颈、耸肩、收腹、抬手、踢腿等刻板动作,无节律性,精神放松或入睡后可消失。
    • 陈雅琴; 江诗梦; 陈玉燕
    • 摘要: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耳穴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选穴规律研究。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耳穴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文献,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数统计、分布、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对数据进行研究。结果 共纳入耳穴33个,累计使用频次295次,其中频次在4次及以上的穴位共16个,累计使用频率达92.2%,将其视为高频穴,位于前16位的分别为肝、神门、心、肾、脾、皮质下、内分泌、缘中、胃、交感、口、肾上腺、脑干、眼、咽喉、肺。耳穴分布多位于耳甲、对耳屏、耳屏。聚类分析包括4类,涉及组合有肺、咽喉;神门、皮质下、肾上腺等。复杂网络分析穴位排名前7的节点为心、肝、脾、肾、神门、皮质下、内分泌,耳穴联系强链接为肝-神门,心-肝。结论 耳穴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主要通过心、肝、神门、脾、肾等穴位起到宁心安神、平肝息风,补肾健脾的作用,并为临床发展新型处方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