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外周血单核细胞

外周血单核细胞

外周血单核细胞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9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0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07722篇;相关期刊234种,包括生物技术通讯、中国免疫学杂志、传染病信息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大会·等;外周血单核细胞的相关文献由145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军、王卫群、余竹元等。

外周血单核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0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7722 占比:99.66%

总计:108092篇

外周血单核细胞—发文趋势图

外周血单核细胞

-研究学者

  • 吴军
  • 王卫群
  • 余竹元
  • 刘朝
  • 卢银平
  • 张国良
  • 李松
  • 李涛
  • 杨东亮
  • 管世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章钰辰; 严雪绮; 蒋梦萍; 付子毅; 殷咏梅
    • 摘要: 目的探讨脾多肽注射液对乳腺癌荷瘤小鼠抗肿瘤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对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使用20只BALB/C小鼠进行皮下瘤造模。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脾多肽低剂量组和脾多肽高剂量组。脾多肽低剂量组和脾多肽高剂量组连续10天分别每天尾静脉注射1 mg/kg和10 mg/kg的脾多肽注射液,对照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记录小鼠体质量和肿瘤体积变化,实验结束后测量小鼠肿瘤组织的体积和质量并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肿瘤组织单细胞悬液中不同类型淋巴细胞的比例。体外实验则建立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和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共培养模型,实验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8μg/ml(脾多肽低剂量组)、8μg/ml(脾多肽高剂量组)的脾多肽注射液,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基。处理48 h后收集共培养体系中的PBMCs,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BMCs中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结果各组荷瘤小鼠的体质量和肿瘤体积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脾多肽治疗组的荷瘤小鼠在使用脾多肽治疗10天后,小鼠体质量变化率、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脾多肽治疗组能够上调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P<0.05)。此外,对于MDA-MB-231细胞与PBMCs的共培养体系,低剂量和高剂量脾多肽均能够不同程度地上调PBMCs亚群中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P<0.05)。结论脾多肽能增强乳腺癌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免疫能力且对于小鼠无明显毒副作用并增加乳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具有进一步应用于临床研究中的价值。
    • 汤阳; 朱飞宇; 孙硕; 戎李; 赵懿; 张恒; 高琴; 康品方
    •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上刺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初诊为ACS病人6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20例,对照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9名。采集所有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分别提取血浆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和IL-18、MLKL的水平,运用Real Time-PCR检测MLKL的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PBMCs中RIP1、RIP3和MLKL的蛋白表达。结果:3组受试者血浆IL-1、IL-18含量和MLKL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BMCs中RIP1和RIP3蛋白表达增加(P<0.05),MLKL的mRNA和蛋白表达亦增加(P<0.05)。与UAP组比较,AMI组病人外周血浆中IL-1、IL-18和MLKL进一步升高,RIP1和RIP3的蛋白表达的进一步增加(P<0.05),MLKL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结论:UAP和AMI病人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活化,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在PBMCs中的表达量随病情的严重程度逐渐增加,提示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可能在ACS的不同类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易斌; 吴昊; 张涵旭; 郭庆霞; 何军; 宋楠; 张凤民; 宋武琦
    • 摘要: 通过分析红光/近红外LED光照射治疗(LED光疗)对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疼痛相关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的表达影响,研究红光/近红外光生物治疗对疼痛的抑制作用。在用人单核细胞THP-1评价红光/红外光的安全剂量的基础上制备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进行红光/红外光照射处理后,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疼痛相关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经过红光/近红外LED光疗后,与对照组相比,PBMC的CXCL12、CXCL13、CX3CL1、CCL4、CCR2、IL-4、IL-6和MMP2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表明红光/近红外LED光疗可通过抑制PBMC中疼痛相关趋化因子及炎症因子表达发挥抗疼痛作用。此研究可为疼痛辅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王萍; 梁丽影; 夏婵; 张弛
    •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作为角膜缘干细胞替代角膜上皮细胞再生的潜能。方法实验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实验动物为来自暨南大学生理实验室5~8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单核细胞形态,细胞分选技术检测单核细胞表面标志物CD14。将收集的单核迁移细胞置于新鲜角膜缘和角膜上皮组织块的微环境中共培养1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前与诱导后细胞表面特异标志物细胞角蛋白的阳性率,诱导前与诱导后细胞表面角蛋白阳性表达率指数的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前单核迁移细胞特异标志物细胞角蛋白阳性率为1.64%,诱导后单核迁移细胞特异标志物细胞角蛋白阳性率为11.30%。诱导前,实验组细胞角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7 d后,实验组细胞角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298±0.996)%,与对照组(1.786±0.2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作为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替代干细胞来源,被认为是角膜上皮重建的有效治疗策略。
    • 于程; 李长钢; 刘超
    • 摘要: 目的:研究初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2、3、4表达水平及预后状况。方法:选取18例初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为研究组,18名同期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研究组再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4)与死亡组(n=14)。采用细胞表面染色法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4的表达水平;细胞内染色法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3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法检测白介素-1β(IL-1β),干扰素-α(IFN-α),干扰素-β(INF-β),肿瘤坏死因子-α(TFN-α)表达水平。比较各组TLR2、3、4及IL-1β,IFN-α,INF-β,TFN-α表达水平,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3、4表达水平与初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3、4表达水平及血浆IL-1β,INF-β,TFN-α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3、4表达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初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3、4及血浆IL-1β,INF-β,TFN-α表达水平较高,能够判断初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预后状况。
    • 金立臣; 陶曙光; 谷疆蓉; 姚俊平; 韩喆; 宋海龙; 张雪杰
    • 摘要: 目的 检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 mRNA和GATA-3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对室间隔缺损患儿Thl和Th2细胞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心脏外科住院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共80例,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各20例,对照组为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组2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 mRNA和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T-bet mRNA:中、重度组转录因子T-bet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Ct值7.51±1.96、7.43±1.31比5.74±2.15,P<0.05).GATA-3 mRNA:轻、中、重度组转录因子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Ct值5.43±1.29、5.36±1.36、5.35±1.20比3.79±2.10,P<0.05).ACt值表示荧光信号强度达到阈值时所需要的循环数,它与样品中起始模板量的对数呈反比.结论 中度及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存在Thl、Th2细胞水平均降低,即患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水平均下降或紊乱.
    • 周顺; 王勇; 张峰; 游伟
    • 摘要: 目的:评价巨噬细胞中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 (nerve injury-induced protein 1,Ninj1)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后续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收集肝脏部分切除术中行肝门阻断的患者(肝门阻断组,n=6)以及未行肝门阻断的患者(对照组,n=6)术前和术后的外周血,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PBMC中Ninj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提取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诱导成巨噬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acrophage,BMDM),检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BMDM中Ninj1表达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干扰Ninj1分析其对BMDM炎性反应的影响;建立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模型,采用巨噬细胞特异性干扰RNA敲低巨噬细胞中Ninj1的表达,观察其对小鼠肝脏IR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Ninj1在肝门阻断组患者术后PBMC中的表达较术前明显增高(P< 0.05),而在对照组中无明显变化;体外LPS刺激能明显激活小鼠BMDM中Ninj1的表达,siRNA干扰Ninj1的表达后LPS诱导的BMDM炎性反应明显减轻(P<0.05);在体内特异性敲低巨噬细胞中Ninj1的表达能显著减轻小鼠肝脏IR损伤及炎症反应(P<0.05).结论:肝脏IR能激活人外周单核细胞中Ninj1的表达.抑制巨噬细胞中Ninj1的表达能抑制小鼠肝脏IR后继发的炎性反应从而减轻肝脏的损伤.
    • 陈升东; 孔令明; 何明骏; 朱晓丽; 姚高峰; 张理义
    • 摘要: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人格改变及其与外周血中异常表达的lncRNA水平的关系.方法 以方便取样法选取58例癫痫患者(研究组)采用人格诊断问卷进行人格改变筛查;以qRT-PCR筛查研究组和58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外周血lncRNA表达水平,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ROC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 发现癫痫患者有9人为分裂样(S≥4)、11人为分裂型(S≥5)、17人为偏执型(S≥4)、15人为强迫型(S≥4)人格改变,有52人存在不同类型人格改变(89.66%).分裂样、分裂型、偏执型、强迫型人格改变与NONHSAG012869(PR3),NONHSAT006265(PR4),ENST00000581634(PR6),ENST00000524610(PR8)表达水平显著负相关(r=-0.46~-0.71,P<0.05或P<0.01).PR1、PR3、PR8对分裂样人格改变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对分裂样人格改变的解释率为0.36;PR4、PR8对分裂型人格改变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对分裂型人格改变的解释率为0.30;PR3、PR4、PR6对偏执型人格改变有显著预测作用(P<0.05),对偏执型人格改变的解释率为0.40;PR4、PR5、PR8对强迫型人格改变有显著预测作用(P<0.05),对强迫型人格改变的解释率为0.20.癫痫研究组lncRNA表达水平对人格改变诊断价值的ROC曲线分析发现,NONHSAG012869(PR3)、NONHSAT006265 (PR4)、ENST00000581634(PR6)、ENST00000524610(PR8)对癫痫患者人格改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650~0.682,P<0.05,95%CI:0.546~0.784).结论 癫痫患者分裂样、分裂型、偏执型、强迫型人格改变常见,外周血lncRNA表达水平对其人格改变有一定诊断价值.
    • 康品方; 朱飞宇; 高琦; 高琴; 唐碧; 王洪巨
    • 摘要: 目的:探索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NLRP1)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与心房颤动(AF)发病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房颤患者(AF)40例,其中阵发性房颤(PAF)和非阵发性房颤(nPAF)各20例,另选20例病史和体检均无AF证据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ON组).通过磁珠分选、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试者NLRP1通路中NLRP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3组受试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D14+抗体磁珠纯化3组受试者PBMC后,PBMC纯度达90%以上,PAF组NLRP1,ASC,Caspase-1 PBM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CON组,低于nPAF组(P<0.01).PAF组PBMC中IL-1β表达水平高于CON组,低于nP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LRP1信号通路可能引起房颤患者体内慢性炎症,并在房颤病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金剑
    • 摘要: 目前,临床上有一种口服免疫调节剂,通用名叫"细菌溶解产物",它是一种含有8种细菌的冻干溶解物,分别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臭鼻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卡他奈瑟菌。这种药能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肺泡中巨噬细胞的活性,加快T淋巴细胞成熟,提高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lgA)和支气管肺泡灌洗中lgA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