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结构调控

结构调控

结构调控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45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2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1802563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膜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全国第十二届非均相分离学术交流会暨2015厦门台湾两地过滤与分离技术交流大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等;结构调控的相关文献由133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飞、蔡阳健、尉海军等。

结构调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2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02563 占比:99.98%

总计:1802857篇

结构调控—发文趋势图

结构调控

-研究学者

  • 王飞
  • 蔡阳健
  • 尉海军
  • 彭德明
  • 陈亚红
  • 冯献忠
  • 徐飞
  • 杨冠军
  • 王璐
  • 罗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美慧; 盛利志; 王超; 江丽丽; 范壮军
    • 摘要: 石墨烯薄膜是一种以石墨烯纳米片为基元结构的宏观体,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表面修饰使其具有优异的电学、力学和热学性能,将在电化学储能、电子器件、健康和环保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从石墨烯基元调控到二维宏观膜组装以及石墨烯薄膜在超级电容器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石墨烯薄膜的简易制备方法,并详细介绍了通过对石墨烯基元的结构调控和表面修饰来优化石墨烯薄膜电化学性能的两大策略,最后对石墨烯薄膜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 陈方帅; 吴崇备; 郑耿锋; 曲良体; 韩庆
    • 摘要: 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存储可再生能源非常有前景的策略.少层氮化碳材料因其比表面积大、电荷传输距离短、活性位点暴露多等优点,在合成太阳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方面展示出巨大潜力,而成为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少层氮化碳基光催化剂的合成、结构调控及其在合成太阳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领域的研究成果.首先简要介绍了用于少层氮化碳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剥离、热氧化刻蚀、真空冷冻干燥、分子自组装、球磨以及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并讨论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其次,深入分析了少层氮化碳的化学改性(杂原子掺杂、缺陷工程、异质结构)、微结构调控(零维量子点、一维纳米带、二维纳米网片、三维纳米组装体)对其电子结构、光学性质、电荷分离和迁移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改性策略,分别从光催化反应三个过程(光的捕集、光生电荷分离和迁移及表面催化反应)讨论其对于少层氮化碳基材光催化活性的促进作用以及存在的不足,涉及的反应包括光催化分解水、CO_(2)还原、氮气还原合成氨、光合成过氧化氢和光催化有机小分子合成.最后,从光催化剂设计、光催化反应体系、反应机理和反应器四个方面讨论了少层氮化碳基光催化剂在合成太阳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对于催化剂设计,其表面态决定光催化性能.目前定量研究催化剂表面缺陷和光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未来在精确控制少层氮化碳基光催化剂的表面态方面需要更多的研究工作;另外,目前报道的助催化剂大多是大颗粒或者纳米粒子,未来应将具有高活性的单原子或单活性位点与少层氮化碳结合,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对于光催化反应体系,目前报道的研究工作大部分需要利用使用牺牲剂消耗掉空穴,以实现高效分解水产氢、CO_(2)还原、合成氨,从而导致成本较高.将原本消耗牺牲剂端的氧化半反应替换为附加值更高的化学品同时产氢、CO_(2)还原或者N2还原则可以充分利用光生电子和空穴,减少浪费.目前报道的大部分反应机理和反应路径依赖于假设,缺少确凿的证据,可以利用先进的原位技术如时间分辨光谱、瞬态和稳态光谱应该用来研究少层氮化碳的激发态载流子动力学和反应中间物种,进而阐明反应路径.对于反应器,目前反应采用的都是罐子反应器,但存在传质受限和催化剂分离与回收成本问题,结合工业化需求,未来可开发流动反应器来解决上述问题.此外,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对于繁琐的催化剂筛选以及预测提供了快捷路径,这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 张浩然; 张露; 蒋金虎; 沈春银; 王艳莉; 戴干策
    • 摘要: 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以聚醚砜(PESU)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水为非溶剂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改性致孔剂,纺制了不同非溶剂水含量(质量分数)以及不同湿态壁厚的PESU中空纤维膜,通过改变纺丝溶液配方中水含量和膜丝湿态壁厚来研究中空纤维膜结构的调控机制,考察了膜丝的外表面孔径及分布、内部孔隙率、干燥收缩比、爆破压力等参数。结果表明,纺丝溶液配方中水含量的提升以及湿态壁厚的增加均可以增大膜丝外表面平均孔径,在湿态壁厚为60μm、水含量为7%时,可以使得中空纤维膜外表面平均孔径达到最大值0.5572μm,相较于湿态壁厚45μm、水含量0%时的外表面孔径0.2674μm,增加了约108.4%;同时,随着水含量从0%提升至7%,膜丝的内部从相对松散的海绵状孔结构趋于形成更加致密的海绵状孔结构,膜丝孔隙率从90.1%下降到79.9%,平均干燥收缩比从25.2%下降到16.3%,爆破压力从0.34 MPa升高至0.44 MPa。
    • 孔维庆; 胡述锋; 俞森龙; 周哲; 朱美芳
    • 摘要: 木材独特的多层级结构、优异的各向异性结构、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微纳米通道,赋予其一系列非凡的性能,为功能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为提高木质纤维素资源的利用率和高值化转化,基于木质纤维素自身结构和理化性能,概述了木质纤维素在系列功能材料领域的发展,总结了结构设计及调控对木质纤维素功能材料性能的影响,综述了其在结构调控材料、生物降解塑料、纳米流体材料、仿生生物材料及再生纤维素纤维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木质纤维素的高值化转化和拓展其现代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王新乐; 刘铭辉; 于海军; 章昭; 付晓燕; 康国栋; 曹义鸣; 王聪
    • 摘要: 选择具有良好亲水性和线性结构特征的1,3-二[三(羟甲基)甲氨基]丙烷(BTP)与哌嗪(PIP)共同组成水相单体,与均苯三甲酰氯(TMC)通过界面聚合合成复合纳滤膜.利用ATR/FTIR、SEM和接触角测定仪等手段对合成的复合纳滤膜进行表征,并考察水相单体中BTP含量对纳滤膜渗透分离性能和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TP被成功引入到聚酰胺分离层中,随着水相单体中BTP含量的提高,聚酰胺分离层厚度和水通量都有所增加,但对无机盐的截留性能下降.最佳的水相组成为:PIP质量分数为0.4%,BTP质量分数为0.6%,此时复合纳滤膜的纯水渗透系数为105 L/(m^(2)·h·MPa),达到原膜的1.54倍,对Na_(2)SO_(4)、MgSO_(4)、MgCl_(2)和NaCl的截留率分别为97.3%、91.4%、40.7%和31.7%.
    • 乔燕莎; 毛迎; 徐丹瑶; 李彦; 李绍杰; 王璐; 唐健雄
    • 摘要: 针对疝修补合成补片植入后带来的多种并发症问题,明确了并发症的诱发因素为病原菌带来的污染和补片本体材料导致的异物反应。以临床常用的经编补片为研究对象,将目前应对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手段分为经编结构调控和表面修饰改性。根据应对场景(有菌性炎症和无菌性炎症)和使用场合(腹腔内和腹腔外)的不同,对表面修饰改性进行了分类阐述。列举了近年来相关研究及临床商用补片取得的成果进展,并将表面改性补片归纳为抗菌型、防粘连型、抗炎型,通过分别概述其相应的作用机制及并发症应对效果,分析了当前3种不同类型表面改性补片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具有高附加功能的经编补片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黄璐; 刘梅军; 杨冠军
    • 摘要: 等离子-物理气相沉积(PS-PVD)具有制备层柱等多结构可控涂层的优异特性,但针对PS-PVD涂层结构调控的研究多局限于试错性试验,缺乏对涂层沉积与调控理论的研究,因此亟需对现有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以对PS-PVD沉积原理与涂层结构调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针对PS-PVD所特有的涂层材料长距离输运、气液固多相态沉积过程,从涂层结构特征出发,综述PS-PVD沉积单元在经历喷枪内瞬时蒸发和喷枪外持续蒸发行为后,所进行的长距离输运行为与沉积行为的完整过程。此外,结合输运行为与沉积行为分析参数调控对沉积单元及涂层结构的影响规律,并对PS-PVD柱状结构涂层沉积机理的研究以及涂层制备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 侯磊; 韩学锋; 邢宝林; 曾会会; 王振帅; 郭晖; 张传祥; 谌伦建
    • 摘要: 炭材料因具有特定的微观结构、可调控的孔隙特征及优良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能量存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国防科技等多个领域。炭材料的微观结构是决定其功能化应用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不同用途定向设计和可控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炭材料,并实现其微观结构的精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炭材料制备方法中,天然矿物模板法因在炭材料的微观结构精准调控、模板资源丰富、制备工艺高效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备受关注。自然界中存在大量具有一维、二维、三维结构的天然矿物,且拥有特殊的微观形貌特征和发达的孔隙结构,为定向制备特定结构的炭材料提供了优质的天然模板。本文简要介绍了天然矿物为模板制备功能炭材料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天然矿物模板法在功能炭材料制备及其微观结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主要体现在:(1)利用埃洛石、凹凸棒石和海泡石等一维纳米结构特征,通过碳质前驱体对天然模板形貌或孔道的选择性复制来制备碳纳米管、碳纳米棒和碳纳米纤维,并借助热处理和酸活化等手段对矿物模板进行预先改性以实现一维纳米炭材料形貌特征和孔隙结构的双重调控;(2)利用蛭石、蒙脱石和水滑石等二维层状结构特征,通过碳质分子在矿物层间限域空间内的定向排列来制备石墨烯和碳纳米片,并借助热处理和离子交换等手段对矿物模板进行适度扩层改性以实现二维纳米炭材料微观结构的有效调控;(3)利用沸石和硅藻土等三维立体架构多孔特征,通过多孔矿物的结构导向作用制备具有“微孔⁃中孔⁃大孔”层次孔结构的三维多孔炭,并借助CO_(2)、H_(2) O和KOH等协同活化造孔以实现多孔炭材料三维多孔结构的精准调控。最后,本文指出了利用天然矿物为模板制备功能炭材料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天然矿物模板法制备功能炭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高性能功能炭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 王帅; 孟燎; 刘康; 于吉攀; 胡孔球; 梅雷
    • 摘要: 作为一类典型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基于锕系金属节点的MOFs具有其独特的锕系-配体键合方式。然而,这些配位相互作用如何参与并影响有机配体的晶格组装过程仍有待研究。在本工作中,以咔唑三羧酸有机配体与铀酰离子的配位组装为例,通过控制合成条件详细研究了铀酰配位作用对咔唑三羧酸配体晶格组装过程的调控。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随着铀酰金属节点的引入,咔唑三羧酸超分子组装体实现了从氢键-有机网络结构向金属-有机网络结构的逐级演变。在这一调控过程中,不同咔唑三羧酸间的连接方式由羧基氢键对逐渐被铀酰配位作用取代,二维网络结构也从六重穿插非平面网络转变为平面超分子网络和金属-有机配位网络。相关转变过程主要表现在羧基不断参与铀酰中心的配位作用,这一过程也得到了红外光谱的证实。通过本工作的开展,成功揭示了铀酰-配体配位作用调控无机-有机多孔材料合成的分子机制及相关材料结构演变的详细过程。
    • 张俊文; 宋治祥; 刘金亮; 董续凯; 张杨; 齐庆新; 赵善坤; 秦凯; 陈见行; 颜廷杰; 王龙; 赵宁
    • 摘要: 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频发依然严重制约煤炭深部安全高效开采,冲击地压灾害研究需将发生机理、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治相互关联,建立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综合防治体系。以冲击地压防治为目的,提出了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的结构调控理念、科学内涵以及冲击地压结构调控技术路线,分析认为煤岩体结构是导致围岩应力场演化的根源,系统结构变化是引起应力变化及转移的根本原因,应力仅是系统结构变化的外在显现形式,冲击地压灾害防治应从调控煤岩体结构出发。通过对冲击地压灾害机理及防治有关问题的梳理,提出了深部冲击地压灾害结构调控核心科学问题,包括扰动作用下冲击性煤岩体应力场时空演变、深部冲击地压多元前兆信息耦合辨识及预警、深部高应力煤岩体的结构调控及减冲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力-电磁辐射-地音-微震监测构成的多元监测预警体系,以实现对采区范围内巷道、采场及覆岩结构破裂的多尺度监测。根据由区域子系统和局部子系统组成的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灾害结构调控技术路线,提出由保护层+负煤柱开采、水力压裂、深孔爆破及大直径钻孔组成的结构调控体系来实现降低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的危险性。结构调控体系已在山东某矿埋深1300 m的4号煤层成功应用,验证了该体系防治冲击地压灾害的可行性及科学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