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培养基质

培养基质

培养基质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827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89671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菌物学报、花木盆景:花卉园艺、食用菌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5年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2014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2013中国蔬菜产业大会等;培养基质的相关文献由1661位作者贡献,包括钱家静、钱夕刚、何克勤等。

培养基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9671 占比:99.80%

总计:89852篇

培养基质—发文趋势图

培养基质

-研究学者

  • 钱家静
  • 钱夕刚
  • 何克勤
  • 胡能兵
  • 不公告发明人
  • 周少霞
  • 张盖华
  • 徐文英
  • 苏震
  • 邸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尚浩江; 周伟; 胡传明; 申欣; 朱朋昌; 李帅
    • 摘要: 为筛选适宜条斑紫菜(Neopyropia yezoensis)生长的天然培养基质,并为贝壳替代基质研究打下基础,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多种培养基质对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着生、生长与壳孢子放散的影响,在16°C、(12.5±1.0)μmol/(m^(2)·s)光照强度下,接种条斑紫菜Y-9101丝状体于文蛤(Meretrix meretrix)壳、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壳、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壳、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壳、海月蛤(Placuna placenta)壳、鸡蛋壳和珍珠等生物合成基质以及方解石原石、霰石原石、几丁质碎片与壳聚糖薄膜上,并培养至壳孢子放散,利用光学与电子显微镜等,观测丝状体的着生效率、水平生长速率、纵向生长深度及壳孢子放散量。结果显示,条斑紫菜丝状体可在生物合成基质与壳聚糖薄膜表面着生并向外呈自由丝状体样生长,向内只在生物合成基质中形成贝壳丝状体,未发现生长于壳聚糖薄膜内,且未在方解石原石、霰石原石与几丁质碎片内部着生。贝壳丝状体在近江牡蛎壳与鸡蛋壳中着生效率最高,分别达(4.5±0.6)%、(4.2±0.6)%;在三角帆蚌、近江牡蛎和文蛤贝壳中水平生长速率最大,平均为63.5μm/d;在鸡蛋壳中纵向生长最深,达(334.9±15.0)μm;在文蛤壳中的壳孢子放散量最高,其次为鸡蛋壳。综上所述,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均可在文蛤、近江牡蛎、三角帆蚌、虾夷扇贝与海月蛤等贝壳以及鸡蛋壳和珍珠中着生至放散壳孢子,除文蛤、近江牡蛎、三角帆蚌、虾夷扇贝外,鸡蛋壳较为适宜贝壳丝状体的着生、生长与壳孢子放散,贝壳丝状体未发现生长于方解石原石、霰石原石、几丁质碎片与壳聚糖薄膜中。
    • 焦其芬; 田中一久
    • 摘要: 爱成草莓园位于日本三重县四日市,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观光采摘型草莓园。园区内主栽章姬、红颜品种,每隔两列种植1个品种。采用高架栽培模式,白色泡沫箱为基床,内铺有蛭石、珍珠岩、椰糠等作为培养基质。使用大型的重油取暖机进行温度管理,最低温度控制在7°C以上。另外,使用二氧化碳(CO_(2))施肥机在早晨进行3~4 h的CO 2施肥。
    • 乔婷; 祁鹏; 赵瑞华; 贺晓龙; 高小朋
    • 摘要: 为研究培养基质对羊肚菌出菇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不同培养基质栽培羊肚菌,测定不同培养基质的出菇情况及出菇前后培养基质中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羊肚菌子实体产量与培养基质类别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且出菇前后3种不同培养基质中营养物质呈现降低趋势,营养元素有所升高。营养物质降低可能是羊肚菌菌丝及子实体生长吸收消耗所致,部分营养元素增加,可能是菌丝将营养袋中的物质转化进入到菌丝中储存,进而为羊肚菌子实体出菇提供营养。结果说明了羊肚菌在出菇阶段所需营养,特别是磷、钾等矿质元素主要由营养袋提供。
    • 陈祥舟; 卜崇峰; 王春; 莫秋霞; 王鹤鸣
    • 摘要: 【目的】藓类植物在涵养水源、营养循环、环境指示、天然更新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羽枝青藓是秦岭北麓自然保护区(车峪)内石生苔藓的优势藓种之一。为验证人工培育羽枝青藓的可行性,探索羽枝青藓切茎繁殖培育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以期能够快速扩繁羽枝青藓,为石质坡面绿化及生态恢复提供充足植物材料。【方法】通过野外调查确定自然状态下羽枝青藓的适宜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使用镊子和塑封袋获取长势良好的石生苔藓—羽枝青藓,阴干并除去杂质;室内培育因子设计选择基质类型、接种量和切茎长度3种影响因子进行完全试验。将羽枝青藓切茎按试验设计均匀接种在培育盒中,培育盒整齐置放于培育架上,在人工气候室内开展羽枝青藓的切茎培育。【结果】羽枝青藓切茎培育试验结果表明:(1)羽枝青藓生长的最适宜湿度为80%,温度为13~25°C,光照强度为4000~6000 lx;(2)羽枝青藓切茎碎段长度在1~3 mm时萌发潜力最大;(3)羽枝青藓切茎播种量为60 g/m^(2)为宜;(4)最适宜羽枝青藓切茎生长的培养基质为火山岩+麻布/纱布的组合。【结论】羽枝青藓可在人工控制的生长环境下实现人工培育和快速扩繁,羽枝青藓切茎繁殖影响因子的明确为苔藓种源快速扩繁和石质坡面绿化恢复新方向提供了重要借鉴。
    • 吴迪; 矫健; 尹硕; 罗雪婷; 潘洪吉; 李秋梅; 黄培鑫; 师迎春
    • 摘要: 为检测灭蝇胺在茶树菇及培养基质(菌棒)上、中、下3部分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以50%灭蝇胺可溶性粉剂为供试药剂,对灭蝇胺在茶树菇及其菌棒中的最终残留及消解动态进行研究。样品经甲醇提取,加入氯化钠后高速离心净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2~0.05 mg/L和0.01~0.2 mg/L线性范围内,灭蝇胺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0.997和0.998。在0.01、0.1和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灭蝇胺在茶树菇和菌棒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2%~110%,相对标准偏差为2%~6%。灭蝇胺在茶树菇上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半衰期为5.46 d;其在菌棒中残留主要集中在上段,占菌棒总残留量的65.8%~93.2%。50%灭蝇胺可溶性粉剂按有效成分2289~3433.5 g/hm^(2)的剂量,在茶树菇上采用手动喷雾施药3~4次,距最后一次施药后3 d时,灭蝇胺在茶树菇中的残留量在0.10~0.17 mg/kg之间,低于美国规定的灭蝇胺在食用菌上的最大残留限量(1.0 mg/kg)。
    • 刘高峰; 巨秀婷; 唐楠; 唐道城
    • 摘要: 为探究不同培养基质和肥力水平对兰州百合小鳞茎生长的影响,分别在5种培养基质中进行不同施肥水平试验,并连续2年对其主要形态指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质中速效钾含量与小鳞茎周径、鲜质量、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基质可溶性盐浓度(EC值)与小鳞茎鲜质量、根长、根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在进口草炭:蛭石:河沙=1:1:1(质量比)培养条件下,2019年的小鳞茎鲜质量为4.51 g,周径为6.39 cm,产量为2560.33 g/m2,生长势表现最好,为小鳞茎看护培养的最佳种植条件.
    • 谢丽萍; 黄诗宸; 许张珂; 李友国; 林会
    • 摘要: 利用盆栽培养的方法,研究4种培养基质(蛭石、蛭石-土、沙-蛭石、沙-土)对不同品种大豆与AM真菌(Rhizophagus irregularis)共生的影响,比较Parker纯黑墨水和台盼蓝2种染色剂对大豆菌根的染色效果,探究放大网格交叉法和Trouvelot五级分级法在大批量菌根共生指标检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蛭石-土(V蛭石∶V土=4∶1)更有利于AM真菌对大豆的侵染,该基质中菌根的丛枝丰度、根内菌丝密度、泡囊丰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基质,可以作为大豆与AM真菌共生盆栽培养的最佳培养基质;对于大批量的菌根共生指标检测,墨水染色技术和放大网格交叉法是目前最优的菌根染色和真菌指标检测方法。
    • 彭超; 艾文胜; 谢韵帆; 石燕飞; 钟意; 李南
    • 摘要: 以棘托竹荪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竹荪培养基质量与菌种密度对其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筛选最佳配比组合,旨在为竹荪种植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鲜菇平均产量3.51 kg/m2、粗蛋白含量18.78%、粗纤维含量21.19%、总糖含量37.79%.不同处理组合间产量、粗蛋白和总糖差异极显著(P<0.01),粗纤维差异显著(P<0.05).菌种密度和基质量各因素水平间仅产量差异显著,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其中600 g/m2菌种密度的竹荪产量极显著大于400、800 g/m2,为4.54 kg/m2;16.0 kg/m2基质量的产量显著高于8.0、12.0 kg/m2,为3.95 kg/m2,3种主要营养成分随菌种量和基质量水平的增加呈异质性变化,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粗蛋白含量(P<0.05);极差分析结果显示,菌种量对竹荪产量、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的影响大于基质,而对总糖含量影响与之相反.不同处理组合的种植支收比为(1:3.77)~(1:9.32),其中以每平方米林地采用16.0 kg基质种植600 g菌种收益最高,收益达54.9元/m2,支收比1:6.62,但投入成本与产量收益呈非完全正比关系.本研究认为,尽管基质量和菌种种植密度不会单方面显著改变竹荪营养成分,但选择合适的配比对提高竹荪产量和优化支收比都具有重要意义.
    • 尤厚美; 罗勇; 杜佳; 田维亮
    • 摘要: 利用多孔蛭石的缓释和保湿作用,构建了高效廉价蛭石基无土栽培育苗基质,研究了不同基质对植物栽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颗粒优于小颗粒,蛭石颗粒为60目,蛭石添加量为45%,混合复配料的育苗效果优于单一物料,复配的比例为:40%混合料+50%蛭石+10%珍珠岩和45%混合料+40%蛭石+15%珍珠岩,添加营养液能促进育苗的生长.蛭石的孔隙和保水性等性能对番茄育苗能起到有差异互补的效果,混合优于单一原料培养基质,颗粒大小对基质的栽培效果产生显著影响.本实验充分利用新疆本地矿产蛭石构建无土栽培基质,对推动新疆盐碱地蔬菜供应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