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史研究

国史研究

国史研究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1年内共计30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987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北京党史、法国研究、学术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学术研讨会等;国史研究的相关文献由255位作者贡献,包括朱佳木、宋月红、卫静春等。

国史研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1 占比:2.4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987 占比:97.54%

总计:12289篇

国史研究—发文趋势图

国史研究

-研究学者

  • 朱佳木
  • 宋月红
  • 卫静春
  • 周晓东
  • 张启华
  • 杨亲华
  • 王立新
  • 祁龙威
  • 丁晓强
  • 刘国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储著武
    • 摘要: "文革"结束后至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前,是国史研究学术建制的探索完成时期.这个时期,国史研究学术建制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文革"结束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前,胡乔木提出"赶快着手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科院成立现代史研究室;第二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至1982年底,编写《当代中国》丛书启动,中国社科院拟成立现代史研究所的建议未被采纳;第三阶段,自1983年至1990年底,以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为标志,国史研究学术建制取得实质性进展.学界在探索完成国史研究学术建制的十余年时间里,始终贯穿着明确的学术自觉意识.这是完成国史研究学术建制的重要思想保证.
    • 陈东林
    • 摘要: 宋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许多重大经济建设决策和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有着特殊的感情.自当代中国研究所1990年成立以来,宋平就对当代中国研究所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重要的支持,曾多次听取邓力群和历届所领导的汇报,从办所方针、科研项目、干部调配到后勤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并代表中央给予了支持,曾两次亲临当代中国研究所视察工作、两次来当代中国研究所参加重要学术和纪念活动;从立意、内容、编写、体例和送审等各个方面关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的编纂工作,多次和编纂负责同志谈话,提出了精辟的意见;对国史特别是新中国经济建设史的具体问题,也有着许多高屋建瓴的理论认识和真知灼见.
    • 朱佳木
    • 摘要: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和清华大学今天在这里召开《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首批20卷)出版座谈会,这是我们理论界、学术界的一件喜事,首先要对这部丛书的首批出版表示祝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作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大型出版项目,已经出版了20卷,计划出版100卷,到2021年完成,这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一个大工程,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一件大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件大事,值得庆贺!
    • 鲁书月
    • 摘要: 程中原先生师德师风高尚,对学生毫无保留地热心传授治学方法,耐心答疑解惑.他在张闻天研究、胡乔木研究、国史研究以及方法论研究等多个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程先生的学术研究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其学术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重视史料的收集和应用;坚持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忠实于历史,做到真、正、实;夹叙夹议,通俗晓畅,笔下常带感情.
    • 俞金尧
    • 摘要: 北边才成立了中国历史研究院,南面就要创办《世界历史评论》,中国史学界接连出了两件大事,应了“好事成双”这个民间的说法。说中国的历史学,特别是外国史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样一个高屋建瓴的判断应该也是靠谱的。2018年,中国适逢改革开放40年纪念,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一个专门机构和一份专业期刊先后问世,这就不仅仅是巧合,加上此前世界史已获得一级学科身份,这些都应该看成是史学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当然,它们同样也可以被认作史学界新时代开始的标志,畅想一下“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将来构建成了,这份南边的期刊和那个北边的机构都会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邢来顺
    • 摘要: 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别史研究,特别是欧美主要大国史研究,较之以前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不过,由于诸种原因,各国别史的研究进展不尽平衡。与美国史、英国史研究等取得的巨大进步相比,德国史研究仍有很大努力空间。尽管如此,倘若抛开与英美等国别史研究之间的横向比较而专注于德国史研究本身的纵向考察,坦率地说,在过去的四十年中,经过几代学者的辛勤努力,我国德国史研究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笔者在下文中不揣浅陋,借恭贺《世界历史评论》正式出刊之际,试图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德国史研究进展情况做一个简单梳理。由于涉及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不免挂一漏万,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 唐俞晨
    • 摘要: 社会科学理论和历史学研究的交流互动在西方学术界早已有之.近年来,随着中国史研究逐步关注普罗大众生活的社会史、观念史、文化史等领域,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得以大量引进.该理论进入中国史研究领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两者之间能否找到契合点.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是在实证研究西方社会、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抽象解释,在与中国史的交互中并不具备普适性.因此,中国史研究者应在熟稔国史史料之后,再来选取适当的西方社会科学理论或对西方相关理论做出一定的变通,使理论研究和实践融会贯通,从而加深人们对中国史的解读深度.
    • 王孟夏; 郭梦星
    • 摘要: 口述历史为一项重要历史回忆和整理方式,主要是利用口述访谈这种形式对历史亲历,见证或者口述者等人进行历史资料采集和保存,能够将真实性质历史展示进行呈现.而国史是一项最适合使用口述方式进行研究的历史领域,能够通过对在世历史见证人,对历史发展一些真实事件进行掌握和研究.可以说,口述历史可以将国史研究的一些重要资料进行有效和高度的整理,能够对国史研究提供可利用的口述形式的资料,为整体国史研究呈现资料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