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回顾性研究

回顾性研究

回顾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64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3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47079篇;相关期刊827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中华眼科杂志、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会议、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北京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2008年度学术会议等;回顾性研究的相关文献由1524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林、李军、王涛等。

回顾性研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35 占比:1.0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7079 占比:98.97%

总计:451722篇

回顾性研究—发文趋势图

回顾性研究

-研究学者

  • 王林
  • 李军
  • 王涛
  • 钱家鸣
  • 王伟
  • 史伟云
  • 张伟
  • 王辉
  • 张军
  • 王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孔玉静; 付利军; 邱新光
    •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与无水乙醇联合射频消融术(anhydrous ethanol combined wit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EA+RFA)治疗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5—2020-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227例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射频消融组(RFA组,118例)和联合消融组(EA+RFA组,109例)。多发结节以体积最大者计。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术后1个月时,EA+RFA组患者的甲状腺结节体积缩小率大于RF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结节体积缩小率均值>60%,2组消融治疗均有效。术后1、3、6个月时,2组患者间不同囊占比对术后甲状腺结节体积缩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良性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患者实施RFA或EA+RFA消融,效果确切且安全性好,其中EA+RFA短期内甲状腺结节缩小速度更理想。但2种方法的长期应用效果仍需今后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证实。
    • 任志银; 师桂英; 李敏; 尹文佳; 蒋莹
    • 摘要: 目的制订标准化分级疼痛用药管理路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北京市肛肠医院收治的86例肛周疾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临床路径设计思路,统计分析病种、术式、病情复杂程度3个指标与术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从而建立基于术后疼痛规律的分级疼痛用药管理路径。结果病种、术式及病情复杂程度与疼痛程度间存在相关性。痔(肛裂)患者数字分级评分法评分显著高于肛瘘(脓肿)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痔外剥内扎术患者数字分级评分法评分显著高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组痔核患者数字分级评分法评分显著高于1~3组痔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药师根据回顾性分析结果制订分级疼痛用药管理路径,实现患者规范化、个性化用药。结论临床药师要充分利用科学的用药方案和管理路径规范医疗行为及促进合理用药。
    • 李国新
    • 摘要: 自上个世纪80年代首次应用腹腔镜切除胆囊以来,腹腔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获得了广泛的推广[1]。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腔镜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目前,多个关于腹腔镜下胃切除术与开放胃切除术疗效对比的回顾性研究及前瞻性临床试验提示,腹腔镜下胃切除术不仅具有相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术后患者恢复更快,可作为开放胃切除术的替代方案。
    • 康山
    • 摘要: 自2018年NEJM发表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颈癌前瞻性临床试验(LACC)结果,以及2021年发在Am J Obster Gynecol上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后,有关以腹腔镜和机器人为代表的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相继受到质疑。然而,尽管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存在不良预后,但并未明确导致不良预后的原因,而这些手术的共同特点是都使用了举宫器。
    • 叶高
    • 摘要: 目的:探讨深圳市南山区2013-2020年甲状腺癌发病特征变化趋势分析。方法:回顾性提取2013年1月-2020年12月在深圳市干部人才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深圳市南山区人群393 252例资料,其中438例诊断为甲状腺癌,分析甲状腺癌的发病趋势及动态特征。结果:2013年检出甲状腺癌患者占比最低,为1.83%(8/438),检出率为2.14(8/37 412);2020年占比最高,为21.23%(93/438),检出率为19.83(93/46 909),2020年检出率比2013年上升了8.27倍;2013-2020年检出率为11.14(438/393 252)。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甲状腺癌病例数为127例,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甲状腺癌病例数为311例,后4年较前4年增长144.88%。438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女性、男性病例分别占57.31%(251/438)、42.69%(187/438),患病比为1.34∶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49岁,占比为67.35%(295/438);病理类型主要为乳头状癌,占比88.36%(387/438)。结论:2013-2020年深圳市南山区甲状腺癌发病率大致呈逐年上升态势,以乳头状甲状腺癌为主,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高于男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圳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甲状腺癌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临床参考。
    • 刘超峰; 许艳华; 易春艳; 刘彦
    • 摘要: 目的 使用Andrews六要素对正畸病例数字化资料进行测量分析,探讨不同性别、拔牙与否及不同矫治器对正畸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6—2020年经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完成的数字化病例资料作为总体,从中选取320例资料作为样本。将此320例资料分别按照性别、拔牙与否、矫治器类型(DamonQ自锁托槽与MBT托槽)进行分组,参照Andrews六要素测量标准进行测量计分。分别计算不同分组下各单项计分及总计分的均值、标准差,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男性与女性患者组间的Andrews六要素的总计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上牙弓宽度差异中,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的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amonQ自锁托槽组与MBT托槽组在上切牙前后位差异、下牙弓颊舌向差异及上牙弓宽度差异的计分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DamonQ自锁托槽组在上切牙前后位差异、下牙弓颊舌向差异及上牙弓宽度差异的计分均值都小于MBT托槽组。结论数字化三维重建牙颌模型用于正畸结束病例临床回顾性研究,可重复测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切牙前后位及上牙弓宽度对正畸结束病例的治疗效果影响最大,故在临床治疗中应加强对这两项指标的监控。性别不会对正畸总体疗效产生影响,但拔牙治疗可能会对正畸治疗结束病例的上牙弓宽度产生影响。DamonQ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牙弓颊舌向的调整有一定的优势。
    • 孙文喜; 张静; 田晴; 张广亚; 朱晓敏; 张晓斌; 惠李; 贾秋放; 殷光中
    • 摘要: 目的调查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运用苏州市广济医院医疗大数据平台按照本次研究的入组标准选取在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10例,其中女1552例,男1458例。获取的一般信息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住院时间等。检验指标有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a。通过卡方检验、t检验对伴或不伴糖代谢异常两组之间的影响因素、血脂水平进行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该组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发生糖代谢异常有604例,发生率为20.07%。高龄、文化程度低、病程长、反复住院的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易发生糖代谢异常(P<0.05)。该组患者的糖代谢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起病年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水平均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载脂蛋白B(OR=2.431,95%CI:1.139~5.188)、总胆固醇(TC)(OR=1.255,95%CI:1.124~1.403)、年龄(OR=1.032,95%CI:1.021~1.042)、病程(OR=1.021,95%CI:1.009~1.034);保护性因素为住院时间(OR=0.997,95%CI:0.996~0.999)。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易发生糖代谢异常,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该类患者躯体健康的关注度,减少患者糖代谢疾病的发生。
    • 任莉; 张倩莹; 李绍东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1年5月江苏省荣军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不稳定斑块组(n=49)和稳定斑块组(n=33)。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果不稳定斑块组的高脂血症占比、脑梗死家族史占比、C反应蛋白(CRP)水平、斑块积分、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清Lp-PLA2水平均高于稳定性斑块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积分(OR=2.735,P=0.015)及血清Lp-PLA2 (OR=3.380,P=0.001)是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Lp-PLA2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稳定性斑块进行预测的最佳截断点为251.42ng/m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7%(41/49)和66.67%(22/33),曲线下面积为0.842(95%CI:0.745~0.913)。结论血清Lp-PLA2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稳定性斑块的预测价值较高。
    • 陈巧; 孙洁; 李竹青; 陈欣; 卢成志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心肌梗死(MI)后不同病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Sacubitril/Valsartan,LCZ696)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并首次服用LCZ696的MI后心衰患者共150例,分为并发心衰组,心衰病程≤2年组和心衰病程>2年组,各50例,以治疗后3、6、12个月为时间节点进行为期1年的回访,观察心脏超声指标变化和生存情况,并用Cox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3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F=62.111,P<0.01)和舒张末期内径(LVEDD)(F=38.444,P<0.01)分别呈逐渐上升和下降趋势,其中在并发心衰组的变化最显著,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组间累积无终点事件生存率(90.0%、57.8%、35.3%)有统计学意义(Х^(2)=32.754,P<0.01)。Cox回归分析发现长心衰病程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风险大(HR=10.407,95%CI:3.957~27.371,P<0.001)。结论:MI后心衰患者早期启用LCZ696更有利于改善左室重构,无事件生存率更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